(共21张PPT)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利用图表,理解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
本质,认识不同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
2.运用图文资料、实例分析,理解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了解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建立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概念框架,形成环境安全风险与危机意识。
在上一章讲到的两个教授打赌的故事中,赌输了的埃尔里奇联合同事,于1995年就事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趋势再次与西蒙打赌。埃尔里奇虽然认为未来全球气温将升高、大气污染将加剧、热带雨林将缩减等,但还是希望自己是打赌中输掉的方。埃尔里奇为什么希望在打赌中输掉?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不是越来越不安全?
一、环境安全问题
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环境安全概念:
2.环境安全的表现:
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
3.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灭绝、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环境问题。如果某种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4.临界值:
以水质安全为例,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的最低水质标准高于其他行业。如果水质劣于相应等级,就会产生与各受害主体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
5.分类:
(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①产生的原因: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
②特征:
Ⅰ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Ⅱ大多数事件的影响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失,环境重新回到安全状态。但是,有些事件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导致环境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
核泄漏
后果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①产生的原因: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②特征:一旦发生,其影响会长期存在。
土壤污染
类型 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产生的原因 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 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特征 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一旦发生,其影响会长期存在
大多数事件的影响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失,环境重新回到安全状态。但是,有些事件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导致环境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环境安全问题在局地、区域乃至全球都可能发生。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环境安全问题发生范围:
既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也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1.环境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4.应对方法:
(1)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少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环境问题演变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2)人类要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
途径 具体措施
环境问题(降低环境问题严重程度) 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
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
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避免在环境高危地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
1.澳大利亚官方宣布,自2019年7月澳大利亚进入林火季以来,高温天气和干旱是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所在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到塔斯马尼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和北部地区,几乎每个州都有林火在燃烧。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关于此次大火涉及的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事件突发性 B.影响广泛性
C.污染长久性 D.危害持续性
(2)下列关于降低此次大火中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森林火灾预警和预防 B.减少森林中野生动物数量
C.禁止人类进入森林 D.在受灾地区增建旅游设施
巩固练习
C
A
1.答案:(1)C;(2)A
解析:(1)森林大火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特点,会影响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对全球变暖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因此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其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会随着大火熄灭而逐渐消失,不具有长久性;其造成的物种数量减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故其危害具有持续性。故选C。
(2)加强森林火灾的预警和预防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及进行灭火行动;禁止人类进入森林不现实;在受灾地区增建旅游设施,会加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减少森林中野生动物数量与降低大火中的环境安全问题无关。故选A。
2.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楼兰地区土地沙化严重,已经不再适宜人们生活居住,于是人们慢慢迁移,最终楼兰古城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逐渐深埋沙漠腹地。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材料中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A.植被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气候变冷 D.水资源短缺
(2)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________影响楼兰国家安全( )
A.造成财产损失增大 B.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C.导致军事冲突加剧 D.加快疾病传播速度
D
B
2.答案:(1)D;(2)B
解析:(1)由材料可知,地理环境变化导致该地干旱缺水,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直至楼兰古城消失,其根本原因是水资源短缺。故选D。(2)水资源短缺导致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出现,使人口迁移,楼兰古城消失,因此水资源短缺这一环境安全问题是通过损害环境服务功能影响楼兰国家安全的。故选B。
3.“虚拟耕地”是指商品贸易中的产品在生产地或消费地生产所需要的耕地资源数量。近十几年我国成为虚拟耕地的净进口国,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净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
②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
③我国是人口大国
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⑤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C
(2)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应该( )
A.维持我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
B.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我国农业领域
C.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
D.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
D
3.答案:(1)C;(2)D
解析:(1)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耕地面积减小;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这些都是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②③④正确。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低与我国是否需要进口粮食无关,①错误。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粮食产量增加,不会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⑤错误。故选C。
(2)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D正确;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因此无法通过维持我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和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A、C错误;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我国农业领域,会增大其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影响,不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B错误。故选D。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