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系统: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2.原因:
(1)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工业革命前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限,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后 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
大气污染
水污染
生态退化
全球变暖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与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①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②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③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Ⅰ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
Ⅱ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环境问题的出现,意味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同学们还记得么?
供给、调节、文化、支撑服务。
当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
结膜炎
空气污染、烟雾、刺激性气体等可引起结膜炎症。
哮喘
雾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可能引起哮喘复发。
气管炎
雾霾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者气温突然变化时,诱发气管炎。
雾霾
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扩大耕地
粮食不足
水土流失
耕地
质量下降
单产低
毁林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毁林开荒
巩固训练
1.读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土地荒漠化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该行为不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沙化 D.水土流失
B
B
1.答案:(1)B; (2)B
解析:(1)漫画表面反映的内容是由卖野菜到菜墩、木材到根雕,实质是说明出现了草场、森林资源枯竭的环境问题,B正确。故选B。
(2)漫画反映的是森林破坏,由于森林面积减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全球变暖,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ACD与森林破坏有关,不合题意;臭氧空洞是氟氯烃等制冷剂的使用导致的,与森林破坏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
2.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2019年5月,福建宁德、福州和平潭等地海域发生赤潮。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将( )
①使赤潮影响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赤潮危害
③使赤潮影响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赤潮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D
2.答案:(1)A;(2)D
解析:(1)富营养化现象是人们排放废水导致的,因此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环境污染问题,A正确;自然资源衰竭问题主要是指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B错误;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指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C错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主要是指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D错误。
(2)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洋流会把赤潮从当地带至其他地区,这样会使赤潮影响区域更分散,而不是更集中,①错误、③正确;因洋流把富营养化的海水带走了一部分,富营养化海水污染程度减轻,同时海水温度降低,从而减轻了赤潮危害,而不是加剧了赤潮危害,②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3.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回答下题。
(1)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2)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3.答案:(1)B; (2)B
解析:(1)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选B。
(2)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故选B。
B
B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