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理解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了解资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理解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形成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
1980年9月,美国朱利安·西蒙教授与保罗·埃尔里奇教授就10年后铬、铜、镍、锡、钨5种金属的价格是否上涨打赌。他们假想以1980年9月29日的价格分别买入以上5种金属,每种金属花费200美元。假如,10年后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真上涨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批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此赌以西蒙教授获胜而告终。两教授之赌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从此赌中你能推测两位教授对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观点吗?能不能乐观地认为世界资源价格只降不涨?
其实两位教授之赌的背后是关于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种观点之争。在其中乐观者是说这5种金属的价格会上涨,而悲观者与之相反。以此类推,现代人类社会是靠庞大而复杂的资源供给维持的,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是什么样的?
悲观论者认为,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资源耗竭将很快到来,资源价格亦将随之日益攀升。
乐观论者认为,资源不会枯竭;资源短缺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开发替代产品,而科技进步又为这种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价格不但不会飙升,反而会下降。
一、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1)概念: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可以达到资源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可以适当结合自然环境的功能)
(2)标准: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
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当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时,会出现资源安全问题;反之,当资源供给量多于资源需求量时,也会出现资源安全问题,那么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危害?
2.资源安全问题
(1)产生原因: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2)危害: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3.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资源消费需求问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资源安全问题
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提到国家安全,你一开始可以想到那些方面?
1.国家安全
(1)分类:
常规国家安全和非常规国家安全。
①常规国家安全:
指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②非常规国家安全:
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
(2)关系: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资源安全
(1)地位: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2)按重要程度分类:战略资源安全和非战略资源安全。
战略资源安全 概念
举例
作用
战略资源安全 概念 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举例 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
作用 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展的物质基础
(3)危害: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保障资源安全
1.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在资源供给方面)
途径 具体说明
挖掘资源潜力 可增加区域自身的资源供给能力,但高度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开发替代资源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要求资源的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且有相应的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可以在资源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
“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
“的确良”是一种服装原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领了当时我国的服装风潮。正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帮助中国人解决了棉布原料供应紧张的问题。在此之前,人们穿的大多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种粮食),就顾不了穿(种棉花),纺织品异常紧缺,布匹需要凭布票购买。
“的确良”是一种化纤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上开始流行,60年代初开始在京津沪小批量试制。7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石化装备,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陆续建成上海金山石化等大厂,使曾是高档商品的“的确良”逐渐普及,服装原料有了替代品,缓解了我国种棉花与种粮食争地的矛盾。进入80年代,“的确良”等化纤产品的产量增加,加之棉花连年增产,纺织品生产已经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要。1983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1984年不再新印发布票,通行30年的布票终于废止。
2.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在资源消费方面)
(1)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
(2)使用效益最大化;
(3)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3.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1)环境友好——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保持可持续供给资源。
(2)和平开发利用
①不以邻为壑;②避免资源争夺导致的冲突。
1.下列各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预防土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D )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多打机井,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巩固训练
答案:D
解析:旱作农业区,应发展节水农业,而不是单纯减少用水量,可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如釆用滴灌、喷灌等,合理排灌,防治土壤盐碱化,还要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等,A错误,D正确;草原牧区预防土地退化的措施应是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B错误;干旱地区预防土地退化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错误。
2.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从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反复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图为北京市某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后经人工处理再次利用的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种资源是( B )
A.森林资源 B.水资源
C.耕地资源 D.煤炭资源
(2)近些年该种资源再次利用比例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C )
A.该种资源逐渐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C.科技水平提高
D.生态建设加强
答案:(1)B;(2)C
解析:(1)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错误;北京市人口较多,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不可能出现耕地比例逐年上升的情况,C错误;森林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A错误;北京市缺水比较严重,把水资源进行处理之后循环利用,有利于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状况,B正确。
(2)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使更多的污水可以再次利用,故近些年该种资源再次利用比例持续升高。C正确。
3.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
材料二 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
(1)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
解析:(1)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和巴西,联系材料一及三国的实际资源状况可知,其共同点是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
(2)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后,以___________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地面。图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___________循环的过程,在人类活动中控制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___(填代号)环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大气逆辐射
生物圈
④
解析:(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后,会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地面。根据图示信息,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人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控制④环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解析:(3)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低,资源环境的安全系数低,所以应采取的措施从控制人口、加大科技投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角度去分析。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