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能源供需现状及我国能源分布现状;
2.认识我国石油开发利用现状,并了解石油供需安全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理解煤炭资源的利用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4.认识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趋势。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交车车顶都安装着一个橡胶做的大气袋。大气袋里面装的是常压下的煤气,北京老百姓称为“大气包”。当时的公交车为什么要背着这样的“大气包”?“大气包”与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何关系?
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我们都知道这些化石能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所以能源会越用越少,但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些化石能源。
产生能源安全问题
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1.我国能源资源特点: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
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中国天然气产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石油地位:石油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
发展历程 特点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60年代之前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结合教材第32页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发展历程 特点
20世纪上半叶 世界上盛行“中国贫油论”观点,当时估计我国的石油储量不超过2亿吨。
20世纪60年代之前 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1959年,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
20世纪60年代 “贫油”的中国在1964年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石油生产量的增长明显低于消费量的增长,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4.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长距离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进口的石油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供需空向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以及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1)供需空向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在东部地区,而主产区分布于生态能弱的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2)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消费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过程
①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有毒汞等污染物,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危害人体健康。
②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生产过程
①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
②破坏和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粉尘、甲烷等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主要表现: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
(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
(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核电
风能
潮汐电站
可燃冰开采
巩固训练
1.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 B )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
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D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答案:(1)B; (2)D
解析:(1)我国人口增长呈减缓趋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GDP增幅略大于能源消费量的增幅,故万元GDP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量折线始终在能源生产量折线之上,故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B正确。
(2)加快产业升级应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护环境,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D正确。
2.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C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答案:(1)A; (2)C; (3)A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高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A正确。
(2)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C正确。
(3)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A正确。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成了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能源种类。我国的能源安全堪忧。
材料二 2003—2012年我国石油总消费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示意图。
(1)根据材料描述我国石油利用方面的特征。
(2)分析我国石油消费量居世界首位的原因。
答案:(1)我国石油消费量大、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石油进口量增长速度快。
(2)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费量大;经济增长快,能源消费量增长快;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人口多,生活能源消费量大。
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石油消费量大、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石油进口量增长速度快。
(2)我国石油消费量居世界首位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费量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快,能源消费量增长快;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人口多,生活能源消费量大。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