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23: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左侧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
你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虎门销烟浮雕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引发了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鸦片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后一步。
——陈旭麓
第1课 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需要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读图并在地图上找到英国与中国。
大兴文字狱
手工生产
强化军权
战之因: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
机器生产
科技之光
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当我们还在不断强化专制集权制度时,西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拉上了断头台。
当我们还在为了一句诗大肆杀戮时,西方近代科学之光已经点亮。
当我们还是做着“天朝上国,我自为大”的迷梦时,西方殖民扩张的船队已经开始征服世界……
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间的巨大差距,说明当时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
乾隆时期马戛尔尼访华 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
丝绸、宣纸 、各种工艺品。 (传统手工业品) 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
(科学制造产品)
战之因: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
中国 英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外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制度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为主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逐渐 走 向 衰 落
崛起 对外扩张
军备废弛、军队腐化
船坚炮利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殖民掠夺
英国为了开中国市场大门,采取了哪些方式?
中国
英国
布匹、呢绒、毛、棉织品
茶叶、生丝、瓷器
入超(进口额>出口额)
出超(出口额>进口额)
中英正当贸易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敲门——正当的贸易
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出超997704
1795—1799 5373015 5719972 出超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出超2615263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价值单位:银两
面对这种结果,英国人打算如何扭转呢?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敲门——正当的贸易
英国每年流入中国大量白银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推门——鸦片走私
鸦片,又称为阿片,是英语单词opium的音译。
它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而成的,分为生鸦片和熟鸦片,最初作药用,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等功效。
鸦片作为药物,若长期或过量服用,会造成药物依赖;若作为毒品吸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甚至致死。
罂粟果
罂粟花
鸦片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乾隆初年,英国首次向中国输入鸦片,获取巨大利润;
1773年,英国正式通过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走私中国的计划;
1829年鸦片税收超过100万英镑,占英印政府岁入的1/10;
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万银元。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推门——鸦片走私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推门——鸦片走私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非耗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材料二:“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仁慈的。……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根据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哪些严重危害?
①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财政,加重人民负担;(银贵钱贱,以银纳税)
②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③鸦片摧残国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推门——鸦片走私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 间,他严禁吸食鸦片,成效显著。
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与此同时,为了了解西方情况,他派人翻译外文书报,亲自主持编写《四洲志》,因而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后因投降派陷害被革职。
人物扫描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推门——鸦片走私
阅读课本第4页,归纳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
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原因
时间
人物
影响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
危及清政府的统治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林则徐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的意志
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奏报虎门销烟完竣情形,道光帝阅后朱批:
“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战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砸门——鸦片战争
根据材料,结合前面的理解,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
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
商品,掠夺原料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过程

战之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阅读课本第5-6页,结合形势图简单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封锁珠江口
直趋天津
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谈判
第一阶段:(1840年)
第二阶段:(1841—1842年)
北上攻占厦门、
定海、宁波
进犯吴淞
攻占镇江
到达南京下关
鸦片战争形势图
进攻厦门
攻陷定海
占香港岛
占广州城北四方炮台
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向四方炮台逃命。
相关史事
三元里人民抗英想象画
关天培
陈化成
战之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大清帝国为何会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主观:清政府腐朽落后。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南京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的影响

战之果:《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南京条约》
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
战之果:《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最能体现
侵略本质
内容 影响
通商
割地
赔款
协定 关税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了贸易主权,推动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加剧了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便利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推动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条约 签订时间 获取特权
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利。(破坏司法、贸易等主权)
阅读课本P7,完成表格。
美国、法国享受英国在华取得各项特权,扩大侵略权益。
中英签订《虎门条约》
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战之果:《南京条约》的签订
通过对比1840年前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说说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1949)。
影响一
影响二
影响三
3.
1.
4.
战之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
2.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以史为鉴,匆忘国耻。
英国
中国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开始
课堂小结: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卷 尾 语
当堂达标
1.(苏州中考)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C
2.(眉山中考)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围际法律依据,林则除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除的做法( )
A.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A
A.割香港岛 B.五口通商 C.协定税款 D.战后赔款
3.(武威中考)《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C
4.(娄底中考)“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5.(遂宁中考)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