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23: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看图说故事
1.洪秀全,广东读书人
2.屡试不中受到《劝世良言》启发
3.他将基督教和当时国情相结合
4.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两个“错”字:“国”和“天”
“国”(国中无点):寓意“城中之王”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能摆脱封建思想;
“天”(两横上长下短):寓意拜上帝教教义中上帝为天上天国之主,地上也有天国,以洪秀全为主,但地上天国小于天上天国。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1851年-1864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一)原因
①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民族矛盾;
②内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④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
2
3
4
青年洪秀全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担任塾师
热衷科举,四次落榜,终为童生
仕途断绝,仇视孔子,改拜上帝
发展会众,积极反清,建立天国
特点:混杂着基督教义、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宗教组织。
《原道醒世训》: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原道觉世训》: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
《原道救世歌》: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1851
1853
1856
1859
1861
1864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西征
天京事变
《天朝田亩制度》
重建领导核心
《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
安庆陷落
军事全盛
北伐
永安建制
(1851—1864)
发展资本主义
缺乏群众基础
反封建 没实施
反封建 没实施
共14年
由盛转衰
平均分配土地
获得农民支持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3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建号:
(5)军队:
(6)意义:
洪秀全
1851年
广西桂平县金田乡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金田起义
(一)发展历程
2.永安建制
西 王
南 王
北 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洪秀全


翼 王
东 王
影响: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从太平天国分封各王所采取的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所具有的的封建性。
说明了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其封建意识浓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定都天京
(1)概况: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意义:标志着天平天国和清朝对峙的局面形成
4.北伐和西征
(1)北伐:逼近天津,全军覆没
——目的:推翻清政府
(2)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目的:扩大地盘,巩固政权
(3)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
(1)原因: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2)经过:
(3)性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4)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5)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重建领导核心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
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天京事变后,为改变不利局
面,洪秀全重新建立领导核心
7.失败——天京陷落
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近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的淮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
湘军围困天京,天京陷落
李鸿章-淮军
曾国藩-湘军
天京陷落
华尔-洋枪队
华尔洋枪队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对号入座】
1851—1864,历时14年
④金田起义
②永安建制
⑥定都天京
①北伐西征
③天京事变
⑤天京陷落
军事全盛:
开始:
结束:
初步建立:
正式建立:
转折点:
④金田起义
②永安建制
⑥定都天京
①北伐西征
③天京事变
⑤天京陷落
(二)两个纲领
1853年
1859年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什么?
2.《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产品的方法是什么?
3.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是否支持这一纲领?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物品收归圣库,平均分配。
4.《天朝田亩制度》中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是否能够实现?
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发动、鼓舞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局限:主张在小生产(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了社会现实,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能

评价:
(1)先进: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2)局限:超越当时中国的国情,缺乏客观环境和条件,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未能付诸实践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
一些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
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经济形式
经济基础
群众基础
共同点 小农经济(落后性)
(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步性)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公有制,平均主义(空想性)
反映农民愿望
不能反映农民愿望
私有制(现实性)
①都具有反封建性;②都是纲领性文件;③都未能真正实施
★结论:
②从经济主张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①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天》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消灭
私有制
发展
私有制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根本原因
李大钊: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张德坚: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日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民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洪仁玕: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四、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鱼宏亮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性质);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新的时代特征
中国人民抗争
社会性质变化
社会矛盾、革命任务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导致失败
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新背景
新任务
新思想
新败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
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新手段
利用外来宗教发动群众起义
课堂小结 —— 太平天国运动
阶级矛盾的激化
根本原因
发展历程
失败原因(根本)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评价
影响
性质
地位
1851
1853
1856
1859
1864
(时间)
(发展形势)
爆发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军事全盛
天京事变
新纲领
新核心
天京陷落
脱离
实际
沉重打击了……
反封建反侵略
规模最宏大
当堂达标
1.(临沂中考)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D
2.(玉林中考)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市民宣言》 D.《变法通议》
A
3.(湘潭中考)俗话说“无湘不成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创办湘军的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石达开 D.曾国藩
4.(怀化中考)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5.(成都中考)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