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天竺
印度半岛
长安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一、遣唐使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含义: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成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4.规模: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阿倍仲麻吕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5.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制度
大化改新
改变了日本
的社会性质:
使日本从奴
隶社会过渡
到封建社会
6.日本向中国学习的内容及结果
(2)经济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3)文化方面
平假名
片假名
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4)建筑
(5)社会习俗方面
端午节
日本的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是唐朝从中国传入的。
二、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
2.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3.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1
5
4
2
3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鉴真
东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6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摹本王羲之《丧乱帖》
奈良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建筑
书法
鉴真坐像
被日本定为国宝
医学
雕塑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朝往来频繁
2.唐与新罗的交往:
(1)唐朝强盛以后,派遣使者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4)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5)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东罗马帝国)
三、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统治时期)
3.经历:
(1)出行: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变法天竺的民事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兰陀寺游学,从为远近闻名的国学大师
(3)归国: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行经过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玄奘取经回长安
大雁塔
玄奘西行的影响
①携佛经回长安,主持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弟子成书《大唐西域记》
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传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译出75部经、论著作。
列表归纳鉴真和玄奘的活动
事件 时间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目的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僧人 日本 六次航行,历经磨难,最后一次成功 弘扬佛法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僧人 天竺 历尽千难万险 求取佛经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但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