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入学生物学考试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入学生物学考试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9 07:49:30

文档简介

内江名校 2022-2023 学年(下)高 2024 届入学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满分 50 分)
一、选择题(1-30 题 1 分 1 题,31-40 题 2 分 1 题,共 50 分)
1.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
B.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
C.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突变
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
2.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
后代中 AA 个体的百分比、A 基因的频率和自交产生后代中 AA 个体的百分比、A 基因的频率的变化情况
依次为( )
A.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抗性突变
D.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赤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
B.在植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C.幼苗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因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D.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存在神经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6.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 )
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B.血浆蛋白、葡萄糖、性激素
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
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 1 页
7.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⑤增多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胰岛 A 细胞,则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
8.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 B 中
②A、B、C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③D 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④正常情况下,ABD 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9.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用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 C→D→E 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 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10.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11.右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
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
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 b 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曲线 a 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C.人体通过 a、c 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D.在曲线 c 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12.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图乙中 a、c
为兴奋区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
的形式传递的
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
递信息,且兴奋的传导方向应为甲→乙
D.图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
13.某健康人体受 X 刺激后,其体内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则 X 刺激、生理指标及 BC 段相
关的生理变化对应一致的是( )
A.寒冷刺激——体温——毛细血管舒张
B.一次摄入大量食醋——血浆 pH——体温升高
C.饮食过咸——尿量——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注射适量胰岛素——血糖浓度——肝糖原分解加快
14.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横轴代表前者,纵
轴代表后者)( )
A.性激素浓度——促性腺激素浓度
B.植物生长素浓度——植物体生长速度
C.肝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血糖浓度
D.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
15.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
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免疫缺陷病、痉挛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16.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
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 ATP
D.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1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且从试管下层吸出培养液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将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统计在内
18.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
的相对流量,在时刻 A,室内温度由 15℃突升到 40℃;在时刻 B,室内
温度又突降至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BC 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B.在 AB 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 BC 段时间内高
C.在时刻 A 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D.在 AB 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故人体不散热
19.由甲状腺自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减)称为原
发性甲减,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甲减分别称为下丘脑性继
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下表所示为健康人和几种常见甲
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激素指标(TRH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SH 为促甲状腺激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原发性甲减患者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分泌 TSH,导致
其 TSH 高于正常值
B.注射 TSH 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则该患者属于继发性甲减
C.表中①、②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
D.健康人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20.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 a,则背光侧为 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c,则远地侧为 d
C.若曲线 I 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 II 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 I 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 II 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使种子中淀粉的含量增加
C.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
D.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22.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代语句与生物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氾胜之书》中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
避”,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B.《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詈(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
为增长型
C.《格物粗谈》中记载“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体现了该激素不仅能
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延缓叶片衰老
D.《诗经·小雅·小宛》中提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23.在右侧坐标图中,a、b、c 表示 x 轴上的 3 个点,d 位于 y 轴。随着 x 的增
大,y 值先增加后减少。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 x 是时间,y 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 d 对应的是 K/2,之后种群数量下降
B.若 x 是处理激素的浓度,y 表示胚芽鞘的生长高度,则 b 表示胚芽鞘生长的
最适浓度
C.若 x 是池塘的次生演替过程,y 表示水生植物的丰富度,则 c 点时可能是富
营养化严重
D.若 x 是时间,y 表示酵母菌在恒定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则 b 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2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以增大环境容纳量
B.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
C.科学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能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
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相同
③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27.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作用的是( )
A.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
B.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C.鲣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
D.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蜜源信息
29.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
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B.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获取能量的方式相同
C.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D.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30. 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黑色对灰色为显性,分别由 D、d 基因控制。如图为三个地区内黑
色表现型频率以及 D 基因的频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工业区中,环境可通过影响灰色个体的死亡率来影响灰色个体的数量
B.在非工业区中,表现为黑色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19
C.若工业区 1 的污染继续加重,当 D 基因的频率升为 100%后即产生新的
物种
D.自然选择是使工业区 2 桦尺蛾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3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B.样方法调查某种群密度时,若样方内该种群个体数太少,应更换地点重新取样
C.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或减少该种群食物来源均可能影响其 K 值
D.种群数量达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捕捞过程中应选择在鱼的种群数量为 K/2 时停止捕捞
32.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后,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构成了一个群落
B.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
C.湖泊浅水区和深水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D.该淡水湖所有生物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3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λ 倍,如图表示 λ 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0~a 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 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34.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
B.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 5 页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冷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5.右图为柞树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模型,其中箭头上所
示为当年某部位积累的能量,方框中为当年相应部位所含的能量
值,单位均为 1×106J/hm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柞树当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2.91483×107J/hm2
B.柞树的树根和树干中的一部分能量为柞树上一年的未利用量
C.蚕粪中的能量属于蚕的同化量,将最终流向土壤中的分解者
D.人工辅助能可能包括农用机械利用的柴油能、农药中的能量等
36.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
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
后果正确的是( )
A.使用有机磷,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B.使用有机磷,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产生动作电位
37.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手术切除 a,则 c 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 分泌的激素会减少
B.①②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③④过程可表示反馈调节
C.图中的 b 可以表示胰岛 B 细胞,可以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活动
D. b 腺体可以分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8.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
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39.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递质、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C.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D.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40.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C.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D.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 50 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总分
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50 分)
41.(共 12分)大豆原产中国,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大豆是自花传粉植
物,野生型大豆雌蕊与雄蕊育性正常,正常情况下为纯种。科学家用射线对大豆种群进行诱变育种并从中
分离出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请回答:
(1)诱变育种涉及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变异类型的特点有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除了可以用射线处理大豆外,还可以利用____________和硫酸二乙酯等化学因素来处理。
(3)已知该雄性不育突变株是发生了单基因突变,科学家想进一步探究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请设
计实验帮助探究。
实验思路:将该突变株____________,统计后代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如果后代中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为显性突变;
如果后代中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42.(共 10 分)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驱
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
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 a
处时,a 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
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4)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 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
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 TSH 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43.(共 11分)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图中 a 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
指标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
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7 页 共 7 页
此外,T 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_________过程。
(2)若要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
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 a 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
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 b 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
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
44. (共 8分)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菊花幼苗,10 天后
统计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为 150×
106mol/L 的生长素能够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
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
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这种激素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 10 天后,
观察到侧根的数目是 6 条。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45.(共 9 分)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
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
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________。该水域的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
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柏桉藻刚被引入该水域,初期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______型增长,
它与本地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碳在该水域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 3 种本地藻各 0.5 克,用纱网分区
(见图 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 0、4、8 只水虱/箱。10 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 2,同时记录水虱的
分布。
图 2 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菜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
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2024 届生物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2022-2023 学年高 2024 届入学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AB 6-10:BBDCC 11-15:CCDDA 16-20:BAAAD
21-25:CCACA 26-30:DCBBC 31-35:BACDC 36-40:ACCCC
二、非选择题
41、(共 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崔艳、符礼平)
(1)基因突变(1 分) 随机性、不定向性
(2)(2)亚硝酸
(3)与野生型个体杂交 表现型及比例(1 分)
突变型:野生型为 1:1 或全为突变型 全为野生型
42、(共 10 分,每空 2 分)(宋盈吟)
(1)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外负内正
(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
43、(共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王芳)
(1)特异性 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
辅助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激活 B 细胞,同
时辅助性 T 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
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细胞免疫(1 分)
(2)乙 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3)全程接种+加强针
44、(共 8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周秀春,周晓艺)
(1)调节 促进 抑制 抑制
(2)实验思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幼苗,10 天后观察并测量侧根数目(2 分)
结果及结论:若侧根数目大于 6,则生长素浓度为 150×106mol/L;若侧根数目小于 6,则生
长素浓度为 50×106mol/L(2 分)
45、(共 9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杨刚,阳洋)
(1) 生产者 物种组成 J 竞争 有机物
(2)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2 分)
(3)因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
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