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变形记》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变形记》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00: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奥地利】 卡夫卡
(节选)
[奥]卡夫卡
(节选)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3.查阅资料,了解卡夫卡和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1.提炼要点,透过荒诞的情节,分析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重点)
2.与《促织》形成群文互读,借助“人化为虫”的相同故事探究不同风格作品的多元差异。 (难点)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也在塑造“化身”故事,只是,他们的“化身”和我们存在着太大的差别。谁能说说看,与我们的各种“化身”故事相比,《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看似美好而实则悲惨的“化身”故事。比如女娃化身为精卫,望帝化身为杜鹃,梁祝化身为蝴蝶,成名的儿子化身为蟋蟀……这些“化身”,很大程度上来自后人对美好被毁灭的不接受,便借助神话的方式为其添加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尾。
对比思考
中国古典文学
对比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化身”往往赋予主要形象以超能力,使其能够完成作为人时无法完成的事;
我国的神话以观赏者视角将“化身”唯美化。
我国的神话充分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没有丝毫浪漫的成分,“变形”反而使人物丧失了人的正常能力。
《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从当事人视角表达“化身”的各种不适应……
《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侧重表达现实人生的沉重。
走进文本,
完成任务一
1
走进文本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段落 核心内容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1 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
2 格里高尔的身份及房间陈设
3-4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感受
5-6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
7 家人催促格里高尔起床
8 格里高尔认为变身甲虫是自己的幻觉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9 格里高尔无法起床
10-11 格里高尔为起床而努力
12-13 格里高尔起床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动
14 公司来人调查格里高尔迟到原因,格里高尔终于从床上翻到地下
15 对话及格里高尔心理活动
16 父母、协理以及格里高尔间的对话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17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期望被理解
18 协理的不满与指责
19 格里高尔对协理指责的回答
20 格里高尔试图站起来,去赶八点钟火车
21 家人听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反应与表现
22 格里高尔宽慰于自己又被纳入人类的圈子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23 格里高尔打开房门的全过程
24 他人见到格里高尔后的反应
25 格里高尔眼中的外部世界景象
26-27 格里高尔的灵魂独白、协理被吓跑
28 格里高尔的担忧以及母亲的表现
29 父亲把格里高尔逼回房间
梳理结构
活动 2:以“变形”为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写格里高尔走出房间后发生的故事。
24-29段
1-6段
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身为虫后的心理活动;
7-13段
写格里高尔起床的过程;
14-23 段
写人物间的各种对话;
合作探究
完成任务二
2
合作探究
姓名:
籍贯:
出生年月:
职业:
性格:
活动3: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 。
格里高尔·萨姆沙。
不详。
不详,约为公元1900年前后。
某公司旅行推销员。
能吃苦,有担当,不满于现状,但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竭尽全力地工作。
合作探究
活动3: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 。
家庭成员:
主要经历:
父亲、母亲、妹妹。
成年之前,生活在富裕家庭;成年后服兵役,官至少尉;退役后在自家店里做生意;五六年前父亲破产,店被抵押,为了帮助父母还债,给他人打工,推销布料;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一只甲壳虫。
分析问题
活动4:概括分析甲虫的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
的生存状态
坚硬的甲
大身躯、多细足
行动困难
1
2
3
甲虫的特点
格里高尔生存状态
人际关系隔膜,自我封闭
不堪生活重负
难以主宰、把握自己的命运
分析问题
活动4:概括分析甲虫的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
的生存状态
人声一虫呜
笨拙、卑贱
弱小
4
5
6
格里高尔生存状态
甲虫的特点
无法交流和沟通、封闭孤独
自卑心理
小人物、微不足道
走近作者
完成任务三
3
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
作者生平
活动5:查找资料,了解卡夫卡生平及其创作动因。
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以“骂、威吓、讽刺、狞笑”为主要手段的家长式专制统治。
创作动因
卡夫卡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在信中卡夫卡提到自己欣赏的一位犹太演员洛伊。
活动5:查找资料,了解卡夫卡生平及其创作动因。
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作一只甲虫。
创作风格
活动6:查找资料,了解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
流行
起源
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当表现主义和文学创作相结合时,便形成了表现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就是卡夫卡,代表性作品就是《变形记》。
代表
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
风格
创作风格
活动6:查找资料,了解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其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
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主要特点
走进文化
完成任务四
4
文化思考
探究“人化为虫”背后的文化差异。(重难点)
活动7:比较《促织》《变形记(节选)》
化作蟋蟀
变形为甲壳虫
文化思考
①同样是“人化为虫”,在《促织》与《变形记》的矛盾冲突中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促织》借“人化为虫”而“解决”矛盾,给无助的人们以希望;
《变形记》借“人化为虫”而制造矛盾,让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
文化思考
②两种“人化为虫”的背后,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心理?
《促织》体现中华文化中对“大团圆”的追求和向往。
《变形记》体现了西方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性的审视与反思。
文化思考
③透过“人化为虫”的荒诞,可以品读出怎样的共性化思想?
在极端艰难甚至黑暗的现实生活中,人的灵魂和肉体往往被扭曲、被变形或者被毁灭。
唯有改变黑暗的现实,才能消弭各种异化。
走进心灵
辨识人性
5
课后思考
活动8:成名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惟思自尽”,格里高尔因为生活的重压而异化为甲壳虫。其实,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无法挣脱各种各样的压力。结束生命只是懦夫的消极逃避,将灵魂异化为虫亦是弱者的自欺与自弃。
请以“成名(或格里高尔),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结合课文中的相关情节,阐释你对生活重压的理解。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