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8 10: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历史·选择性必修1
财富分配中的博弈与共赢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体现得是国家对农民人身的控制。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简明版》
赋税:中国历代政府对人民强制征收田赋和各种税捐的总称。以土地为课征对象的称为田赋,以户、丁资财为课征对象的称税。
——摘编自金人庆主编:《中国税务辞典》
征收标准


赋税
赋役
征收形式
实物
劳役
货币
朝代 赋役种类/制度 内容/特点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初唐
唐中后期




(1)整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过程,并概括其变化趋势。
思考为何要改革赋税制度?
原因:原有的制度不适合新出现的情况
田赋、人头税、徭役
口赋、算赋、财产税、徭役
“收泰半之赋”
汉初轻徭薄赋;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按户征收,与均田制配合
按丁征收,以庸代役
量出为入;主要按财产征收;户税交纳货币
材料一: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收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中外历史纲要(上)》
【探究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1)根据所学及材料一,回忆两税法的历史背景。
背景: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无法推行,财政收入减少。
快交地租
快去交税
朝代 赋役种类/制度 内容/特点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初唐
唐中后期




(1)整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过程,并概括其变化趋势。
思考为何要改革赋税制度?
原因:原有的制度不适合新出现的情况
田赋、人头税、徭役
口赋、算赋、财产税、徭役
“收泰半之赋”
汉初轻徭薄赋;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按户征收,与均田制配合
按丁征收,以庸代役
量出为入;主要按财产征收;户税交纳货币
募役法(王安石变法)
官府募人代役
租调制(北)
两税法(南)
科差
混合税制,因俗而治
一条鞭法
简化名目;用银两收税
【探究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原因有何异同。
材料二:两税法实行到明朝中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土地人口的变动和豪族富民的贿赂隐逃,甚至涂改黄册,黄册和鱼鳞图册已经不能反映人口和土地的真实情况。这既影响到正常的赋税收入,也造成了赋役负担的严重不均,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和社会动乱。……明中期以来赋税制度的改革呈现出赋税合一、赋税征银的趋势,有利于简化征收程序,减少税目,同时是明中期以来商品经济进一步活跃,白银被作为实际货币广泛使用的表现。
——摘编自黄纯艳主编:《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同:土地兼并加剧,财政收入减少。
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白银货币化。
朝代 赋役种类/制度 内容/特点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初唐
唐中后期




(1)整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过程,并概括其变化趋势。
思考为何要改革赋税制度?
原因:原有的制度不适合新出现的情况
田赋、人头税、徭役
口赋、算赋、财产税、徭役
“收泰半之赋”
汉初轻徭薄赋;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按户征收,与均田制配合
按丁征收,以庸代役
量出为入;主要按财产征收;户税交纳货币
募役法(王安石变法)
官府募人代役
租调制(北)
两税法(南)
科差
混合税制,因俗而治
一条鞭法
简化名目;用银两收税
摊丁入亩
废除人头税
材料三: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册题报。
——《清圣祖实录》卷249“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谕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必要性和进步性?
必要性:丁银的存在导致赋役承担不均情况难以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国家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进步性: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征税效率;利于防止隐匿人口的现象;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探究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小组讨论一】谈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演变的认识。
【探究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土地兼并加剧
商品经济的发展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维护社会稳定
地主
国家
百姓
无法解决
原因
人丁
实物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财产
货币
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封建土地私有制
社会财富有限
意义
地主通过土地兼并的方式侵夺财富
趋势
国家治理
社会财富的分配
近代中西方关税的变动
工业革命前
高关税
重商主义
【探究二】影响关税变动的因素及关税的作用。
【探究二】影响关税变动的因素及关税的作用。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材料中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保护国内市场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D
工业革命造就自由贸易
近代中西方关税的变动
1760-1840年
工业革命
1840年
英国降低关税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协定关税
工业革命前
高关税
重商主义
关税主权被列强控制,会造成什么危害?
国家主权因此受到损害,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提供了条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VS
近代中西方关税的变动
1760-1840年
工业革命
1840年
英国降低关税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协定关税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宣告关税自主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中国真正收回关税主权
1928年
改订新约运动
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小组讨论二】影响关税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思考我国收回关税主权的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前
高关税
重商主义
因素: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世界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的变化
作用:保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的发展;
调节公民经济和对外贸易;
筹集国家财政收入。
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中的讲话(201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