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种、属
B.“种”是生物分类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D.同种的生物一定同属
2.《论语 微子》日:“四体不勒,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其中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禾本目 豆目
科 禾本科 禾本科 豆科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三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三种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三种植物都属于植物界
3.如图是部分桔梗目植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B.斑鸠菊和下田菊的共同特征最多
C.咸虾花与斑鸠菊的亲缘关系比与花柱草的亲缘关系近
D.图中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科
4.下列有关双名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双名法是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
B. 双名法使每个物种只有一个学名
C. 物种的学名都用拉丁文字表示
D. 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
5.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殖离不开水
B.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C.蕨类植物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进化的更高等
D.我们使用的煤炭主要是由古蕨类植物经过漫长岁月变化而形成的
6.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紫菜是藻类植物,我们平常吃的是紫菜的叶
B.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C.葫芦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通过根来吸收水和无机盐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结的果实叫“白果”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由于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8.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这里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的原因是( )
A.苔藓植物被电厂遮挡了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叶片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发电厂燃煤所放出的有毒气体能进入叶片内危害其生存
C.苔藓植物体内无输导组织,不能生活在电厂周围
D.苔藓植物靠孢子繁殖,电厂的电磁辐射影响其繁殖
9.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以下选项中对于绿色植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
B.卷柏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小麦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D.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它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10.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石花菜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11.丰富多彩的生物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植物。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A、B、D类群中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B.植物C、E、F可用孢子繁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C.作为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E,输导组织不发达
D.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松和竹与图中的D一样,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12.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形成与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体表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水分大量蒸发的作用
B.青蛙的皮肤裸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C.家鸽前肢变成翼,翼上的肌肉发达,牵动两翼在空中飞行
D.鱼的鳃丝既多又细,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13.如图是生物社团的同学收集到的软体动物标本,对它们特征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双壳类动物用鳃呼吸
B.它们的运动器官是足
C.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D.贝壳又名外骨骼,能够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4.下列有关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发育过程的较好材料
B.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影响人体消化道健康
C.医学上利用水蛭提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D.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5.我国海岸线长,海洋动物种类繁多。下列关于海洋动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鲍鱼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沙蚕身体呈长圆柱形,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C.龙虾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用肺呼吸,属于环节动物
D.鲨鱼通过头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类
16.下列动物与其结构、功能、特点匹配正确的有( )
①水螅——身体辐射对称、有刺细胞
②涡虫——辐射对称的身体,靠可伸缩的管状的咽捕食
③蛔虫——寄生、体表有角质层、无运动器官
④蚯蚓——属节肢动物,靠环带区分头尾
⑤河蚌——有外套膜、靠鳃呼吸
⑥蝗虫——有外骨骼、靠气管呼吸、腹部有足和气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
17.“鲍参翅肚”中“翅”是指鲨鱼的鳍,其营养价值不及猪皮且无味,经随机检测,鱼翅内富集较高浓度的水银,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害。由于人类长期捕杀,鲨鱼的生存岌岌可危,这对海洋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下列关于鲨鱼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鲨鱼是脊椎动物
B.鲨鱼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阻力
C.鲨鱼是恒温动物
D.鲨鱼依靠身体的摆动和鳍协助游泳
18.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下列对野生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蝗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
C.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龟有坚硬的甲,用肺呼吸,四肢短小,运动方式为爬行
D.青蛙有四肢,蛇无四肢,所以青蛙比蛇更高等
19.扬子鳄、海龟等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鳞片或甲
②终身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限制
④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⑥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生活在水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④⑤⑥
20.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牙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牙齿出现分化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B.所有哺乳动物的牙齿都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C.狼的牙齿有犬齿,与其吃肉有关
D.门齿用于切断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8分)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类阶层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_________,其中生物之间所含有的共同特征最_________;生物体间的差异最_________;生物种类最少的单位是_________,其中生物之间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最_________,生物体间的差异最_________。
(2)梅花鹿与马鹿、蟹、牛、蛙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鹿与人在分类阶层上相同的单位是_________。
22.(11分)苔藓植物是对环境污染敏感的植物之一,具有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
(1)苔藓植物结构简单,除了茎和叶外,没有真正的根,仅具有起附着作用的________。且体内不具有________组织,无法运输水和无机盐。常见的苔藓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
(2)铜等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很大,由于苔藓叶片只有________层细胞,使其更容易富集重金属离子,这是该类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敏感的重要原因。
(3)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有各自的应对机制:当过量铜通过细胞壁和________进入苔藓细胞后,能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谷胱甘肽等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使铜的毒性降低。科学家发现铜矿区的多形灰藓,能将较多的铜排除在细胞外,在细胞间累积,以减少重金属的毒害作用。苔藓植物对重金属多样的应对机制是由________决定的。
(4)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mg/kg)
项目 铅 铁 铜 锌
苔藓植物(全株) 43.47 1121 14.38 204.0
蕨类植物(全株) 20.52 234 9.00 43.6
通过表中对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能力________于蕨类植物。因此,苔藓植物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指示和富集作用。
(5)满江红可以净化水体,同时还是鱼类的天然饲料,营养丰富。其叶片虽小,但是能够看到清晰的叶脉,叶子背面还有孢子囊,说明满江红是________植物,通过________生殖产生后代,叶中具有________,起到运输作用。
23.(7分)认真观察和识别下图中的植物,并回答问题。
(1)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长出的绿膜与______(填字母)同属于藻类植物,该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___的分化,几乎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3)C比A高大,是因为C有了真正的______,并且分化出来______。煤炭主要是由古代C植物类群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的。
(4)银杏与______(填字母)同属于裸子植物,银杏结出的“白果”是其种子。
(5)以上植物中,靠孢子繁殖的是______。
24.(11分)麻雀,又叫树麻雀,体长约为14厘米,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种鸟类。
(1)树麻雀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其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型可以__________。胸骨有高耸突出的__________,其上附着发达的胸肌,有利于扇动双翼飞行。
(2)如果你注意观察麻雀,会发现它们总在不停地找食物吃。它们吃进去这么多东西,为何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呢?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树麻雀在全球大范围内都有分布,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树麻雀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多只体重相近的树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
②如下表所示,将预处理过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表中a处应填写。
③将分组后的树麻雀转移至相应的培养箱中,处理相应的时间后,统计各组的摄食量和饮水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 单位时间摄食量(克/时) 单位时间饮水量(克/时)
甲 a 0.28 0.55
乙 高温2小时 0.26 1.42
丙 高温4小时 0.16 1.28
丁 高温6小时 0.12 1.15
由上面结果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____________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____________散热。(填“增加”或“减少”)
④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科研人员对树麻雀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克体重耗氧量)进行了统计:
由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____________,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恒定。
25.(13分)认识常见的动物
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图中,动物A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用___呼吸, ___可辅助呼吸;动物C能用___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2)动物B的牙齿有___齿、___齿的分化.这与它的草食生活相适应。
(3)动物D的身体呈___型,体表有___覆盖;动物E的________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若根据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上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其中无脊椎动物有___,脊椎动物有___。(填字母)
(5)上述动物中,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的有___,能保持体温恒定的有___。(填字母)
(6)将以上动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应该是___(用字母和横线表示)
26.(10分)某班学习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如下几种动物,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请据图回答:
(1)涡虫和蛔虫分别属于_____、_____。(填动物类群)。
(2)蜘蛛、蜜蜂属于_____类群,其中蜜蜂是此动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它属于_____。
(3)蚯蚓身体分节,离_____近的一端为前端,靠刚毛辅助运动。
(4)蛔虫从进化序列看,它的消化系统出现了_____和_____的分化,从而使消化管形成了真正的管道。
(5)猫的生殖方式为_____。
(6)青蛙水陆两栖,成体用_____呼吸,_____辅助呼吸。
(7)对以上动物进行分类:猫、鸟为一类,其他动物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
A.生活环境的不同 B.脊柱的有无 C.生殖方式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不同 E.体温是否恒定 F.呼吸方式的不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以种、属、科、目、纲、门、界,A错误。
BC.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B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属种的生物一定同属,但同属的生物不一定同种,D正确。
故选A。
2.答案:D
解析: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通过表格可知,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生物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生物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三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所属的生物分类等级最小,因而它们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B、C错误。
3.答案:C
解析:A、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斑鸠菊和下田菊同科,斑鸠菊和咸虾花同属,属<科,因此斑鸠菊和咸虾花的共同特征最多,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咸虾花与斑鸠菊同属,咸虾花与花柱草同科,属<科,因此咸虾花与斑鸠菊的亲缘关系比与花柱草的亲缘关系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图中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目,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双名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A正确。
BD、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有时种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B正确。D错误。
C、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C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A错误。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是水生植物向陆生植物的过渡类型,B正确。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其中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比前两者高等,C正确。
D.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析:紫菜是藻类植物,没有根;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葫芦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7.答案:B
解析:A.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白果并不是银杏的果实,而是它的种子。其是银杏种子里的内核部分,因为颜色银白而形似杏子而得名,B符合题意。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体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大都长得十分矮小,靠茎叶直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只有一层细胞,对有害气体敏感,遇到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就死亡,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苔藓植物的叶片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害物质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因此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这里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的原因是叶片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发电厂燃煤所放出的有毒气体能进入叶片内危害其生存。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错误。B、卷柏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用孢子繁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属于蕨类植物,错误。C、小麦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不包括胚乳,错误。D、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它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银杏、苏铁和雪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其种子裸露,种子外无果皮包被,A不符合题意。
B.海带和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B不符合题意。
C.卷柏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但其受精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C符合题意。
D.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石花菜和石莼都属于藻类植物,利用孢子生殖;油菜属于种子植物,利用种子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图中ABD都是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属于种子植物,其中D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不具有果实和花,只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错误。
B、图中CEF都是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正确。
C、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没有输导组织,可以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错误。
D、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松与图中的D银杏一样,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竹和梅属于被子植物,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蝗虫的外骨骼不仅具有保护功能,还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A正确。
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B正确。
C.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错误。
D.鱼的鳃丝既多又细,密布的毛细血管增大了与气体接触的面积,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双壳类动物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们的壳分成两半,由骨肉形成的交合部联接起来,身体躯干就生长在交合部之上,所以双壳类动物用鳃呼吸,A正确。
B.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B正确。
C.双壳类动物的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分泌的珍珠质能形成贝壳, C正确。
D.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能够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保护内部结构,但是软体动物没有外骨骼,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它的身体细长,圆柱形,有口有肛门等,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发育过程的较好材料,正确。
B.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影响人体消化道健康,正确。
C.蛭的唾液中有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药物,正确。
D.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能疏松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错误。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A、鲍鱼的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因此属于软体动物,正确。
B、沙蚕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口有肛门,属于环节动物,错误。
C、龙虾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组成,具有外骨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节肢动物,错误。
D、鲨鱼属于鱼类,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错误。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①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正确;②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错误;③蛔虫属于线形动物,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正确;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环带区分头尾,错误;⑤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外套膜、靠鳃呼吸,正确;⑥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有外骨骼、靠气管呼吸、腹部有足和气门,正确。所以A正确。
17.答案:C
解析:A、鲨鱼体内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鲨鱼体型是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动的阻力,B正确; C、鲨鱼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鲨鱼依靠身体的摆动和鳍协助游泳,D正确。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它的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A正确。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B正确。
C、蜥蜴和龟都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表覆盖干燥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生殖发育都离开了水,是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四肢短小,运动方式:爬行,C正确。
D、蛇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高等,D错误。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A、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牙齿出现分化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其它动物没有牙齿分化现象,正确;B、肉食性的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草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错误;C、狼是肉食性的哺乳动物,有犬齿与其吃肉有关,犬齿适于撕裂肉类食物。正确;D、哺乳动物的门齿用于切断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正确。故选:B。
21.答案:(1)界;少;大;种;多;小
(2)马鹿、牛、蛙、蟹
(3)界、门、纲
解析:(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界,其中生物之间所含有的共同特征最少,生物体间的差异最大;生物种类最少的单位是种,其中生物之间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最多,生物体间的差异最小。
(2)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梅花鹿与马鹿都属于鹿科,梅花鹿与牛都属于偶蹄目,梅花鹿与青蛙同属于脊索动物门,与蟹同属于动物界。界比门大,门比目大,目比科大,因此梅花鹿与马鹿、蟹、牛、蛙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马鹿、牛、蛙、蟹。
(3)人所属的分类单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从图中看出,梅花鹿所属的分类单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所以梅花鹿与人在分类阶层上相同的单位是界、门、纲。
22.答案:(1)假根;输导;葫芦藓;地钱
(2)一或1
(3)细胞膜;遗传物质或基因
(4)多
(5)蕨类;孢子;输导组织
解析:(1)苔藓植物结构简单,除了茎和叶外,没有真正的根,仅具有起附着作用的假根。且体内不具有输导组织,无法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植株通常矮小。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2)铜等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很大,由于苔藓叶片只有一层细胞,使其更容易富集重金属离子,这是苔藓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敏感的重要原因。
(3)过量的铜很容易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富集重金属离子。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和生理功能,故苔藓植物对重金属多样的应对机制是由基因决定的。
(4)通过对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多于蕨类植物。因此,苔藓植物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指示和富集作用。
(5)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可以净化水体,同时还是鱼类的天然饲料,营养丰富。其叶片虽小,但是能够看到清晰的叶脉,说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可通过孢子生殖产生后代。
23.答案:(1)D;根茎叶
(2)A
(3)根;输导组织
(4)F
(5)ACD
解析:(1)水绵生活在水中,是一种没有分枝的多细胞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A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4)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银杏和F油松都属于裸子植物。
(5)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孢子植物包括D藻类植物、A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
24.答案:(1)减少阻力;龙骨突
(2)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也很强
(3)减少;增加;减少
解析:(1)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利于飞行动作。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也很强,这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才能满足飞行的需要。所以麻雀和家鸽总在不停的找食吃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所以不但不会影响飞行,而且有助于飞行。
(3)③由表中数据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增加散热。④由如图的柱形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恒定。
25.答案:(1)肺;皮肤;气管(或气门)
(2)门;臼
(3)流线;鳞片;胸肌
(4)C;A、B、D、E
(5)A、D;B、E
(6)C-D-A-E-B
解析:(1)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称蝌蚪,在水中生活,其外形像鱼,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裸露湿润且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C蝗虫的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
(2)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所以,动物B是兔,其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这与它的草食生活相适应。
(3)D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呈流线型;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胸肌。所以,动物E鸟的胸肌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所以,题图中的无脊椎动物有C蝗虫,脊椎动物有ABDE。
(5)自然界体外受精的生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是指精子与卵子在雌性生物体外结合产生受精卵的受精方式。这种受精形式一般在水中完成。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子并与其结合。所以,上述动物中,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的有A青蛙、D鱼。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所以,能保持体温恒定的有B免兔、E鸟。
(6)无脊椎动物比脊椎动物高等,故C蝗虫归属的节肢动物最低等,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次序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所以,将以上动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应该是C-D-A-E-B。
26.答案:(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2)节肢动物;昆虫
(3)环带
(4)口;肛门
(5)胎生
(6)肺;皮肤
(7)E
解析:(1)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蛔虫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2)蜜蜂和蜘蛛等属于节肢动物类群,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其中蜜蜂是此动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它属于昆虫类。
(3)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属于环节动物。蚯蚓靠刚毛和肌肉的收缩运动;依靠环带区分前后端,离环带近的一端是前端。
(4)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消化管一端有口,另一端有肛门,形成了真正的管道。
(5)猫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
(6)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水陆两栖,幼体是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7)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动物分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猫、鸟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