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22年高三期中考试
地 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读图完成1-2小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解放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现在,政府决定停止在“北大荒”垦荒,这是因为( )
A.我国经济增长快,可以从国外大量购买粮食
B.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过剩
C.为了保护该处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D.该处土壤贫瘠,不宜发展农业
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神奇胶水”,从植物当中提取出纤维黏合剂,然后加入水和沙子搅拌均匀,就能在原本松散的沙子之间制造相对微弱的黏合力,让沙子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经过20天荒漠上就成长出草,半年时间沙漠变良田。完成3-4小题。
3.从水源角度,科研团队选择的实验场所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等多地获得了成功,但在川西若尔盖试验田最终选择放弃,与乌兰布和地区相比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①普通植被难以生长 ②降水偏少 ③改造成本过高 ④蒸发旺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年6月6日,神舟十四号飞行来组航天员开后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他们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平台维护与照村、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完成5-8小题。
5.在太空中沿预定轨道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属于( )
A.天体 B.行星 C.恒星 D.彗星
6.对宇航员出舱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失重环境 C.剧烈高温 D.强风暴雨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盛行风 C.浮游生物 D.入海径流
8.船只在海上航行的吃水深度会受到海水密度的影响,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再变浅 D.先变浅再变深
下图为某时刻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槽线附近锋面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
A.冷锋顺时针移动 B.冷锋逆时针移动
C.暖锋顺时针移动 D.暖锋逆时针移动
10.此时( )
A.甲地沙暴肆虐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大风降温 D.丁地风大浪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会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甲山脉南坡和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相对高度 C.降水 D.坡度
12.图示山脉中( )
A.甲山脉所在地区的纬度高于乙山脉 B.甲山脉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C.乙山脉的山麓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D.乙山脉的北坡为迎风坡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北京市预计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200万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材料中的16亿和1200万分别代表( )
A.人口容量、户籍人口数量 B.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14.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 )
①自然资源状况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民族文化观念 ④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认养农业”是将农产品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对象,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俗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整条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成了“销供产”。辽宁省盘锦市某镇,当地农户瞅准了“认养农业”的发展潜能,实行“农旅结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将农业认养开展得如火如荼。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认养农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支持 B.技术进步 C.市场需求 D.气候适宜
16.辽宁盘锦的“认养农业”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优势包括( )
①农民与消费者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②农产品滞销难卖的风险大大降低③农民的利润也显著提升④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三、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图1)
材料二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2示意1981~2021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1)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_(填“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与图1中________(甲、乙、丙)有关。
(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一种不透明的反光地膜,主要的作用是增强________(甲、乙、丙)。
(3)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说明建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
(4)据材料二简析N地PAR值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巴拉那河主要由巴拉圭河、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伊瓜苏河等河流组成。其发源于巴西高原,上游石滩多;干流流向自北向南,中游比降大;下游河滩开阔,多沼泽、湿地;在拉普拉塔河口注入大西洋,河口由于地面沉陷,未形成大面积三角洲。流域沿岸植被茂盛,自然风景旖旎。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示意。
(1)分析巴拉那河甲河段的湿地对该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2)说明巴拉那河入海口没有形成大面积三角洲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呼包鄂城市群是黄河流域规划范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者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下图为呼包鄂区战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1)概括目前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2)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突出矛盾,从节水角度简述该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3)就加快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请为呼包鄂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三点建议。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地形以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为主,平原仅分布在沿海地区。该国大部分地区不利于水稻等短日照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等旱作作物为主。肯尼亚的耕作技术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机械匮乏。近年来,肯尼亚部分地区在中国农业专家的帮助下,种植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图示意肯尼亚地理位置和首都内罗毕气候资料。
(1)分析制约肯尼亚高原区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
(2)肯尼亚水稻种植获得成功,推测中国专家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6ACCAA BDBAC AABAC D
17.(1) 晴朗 丙
(2)甲
(3)温室大棚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阻挡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室内的温度,为低温季节生产反季节蔬菜提供了热量。
(4)M地多阴雨天气,光照时间短,可利用太阳辐射能少,所以PAR值低;N地多晴天,光照时间长,可利用太阳辐射能多,所以PAR值高。
18.(1)增加枯水期径流量;降低流速;延缓汛期(调节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含沙量。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水含沙量低;流域沿岸多沼泽湿地,泥沙吸附沉淀多,到达河口的泥沙少;下游多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到达河口的泥沙少;河口地带地面沉降作用明显,泥沙堆积作用不明显。
19.(1)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形)平坦广阔(可利用土地资源较丰富);煤炭、天然气、稀土、铁矿等矿产丰富,资源组合好;靠近黄河,提供水源。
(2)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工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力度);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加快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提高水价(采取阶梯水),用市场手段推动用水方式转变;出台政策保障节水措施推行,惩戒水资源浪费。
(3)统筹协调,构建区域城乡发展体系;优势互补,区域合理产业分工;生态优先,坚持区域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基础先行,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教为重,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20.(1)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降水季节变化大,湿季较短,水源相对不足;干季较长,光照时间过长。
(2)提供育种技术,培育优质杂交稻种;助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水稻生产抗灾能力;培训当地农民,改进耕作技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