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22年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汉阴县2022年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7 17: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阴县2022年高二期中考试
地 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1-2小题。
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公转轨道是个很扁的椭圆
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
2.当大家在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哪个点附近( )
A.a B.b C.c D.d
K值参数是评价副热带高压强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K=75×10-3的特征线所包围的区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范围,K值越小表示副热带高压越强。下图示意副热带高气压带某月平均K值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小题。
3.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受图示副热带高压形势影响( )
A.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 B.洛杉矶地区炎热干燥
C.北半球东太平洋副热带海域多雨 D.我国东部盛行西:北季风
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是人类古代传统的计时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影子的位置来指示时间。晷针的日影位置所在刻度,就是当前的时辰。2022年中秋节期间(9月10日-12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临沂市科技馆(35°N,118°E)研学时,从不同方向拍摄日晷,得到三张照片,如图1、图2、图3。据此完成5-7小题。
5.拍摄图1和图3照片时,相机镜头的朝向分别是( )
A.南和西 B.北和东 C.西和北 D.西和南
6.临沂市科技馆前所立日晷,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 )
A.65° B.55° C.45° D.35°
7.拍摄时发现晷针影子恰好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此时影子所处晷面的方向及北京时间为( )
A.北面12:08 B.北面11:52 C.南面12:08 D.南面11:52
风速放大率是指沙丘离地某高度风速与迎风坡坡脚离地相同高度风速之比,贴地层的风速大小直接影响风沙的堆积和侵蚀,其中迎风坡坡下至丘顶外力作用有差异,栅栏对风速和输沙量都有明显影响。下图示意西北地区沙坡头某固定沙丘不同部位的风速放大率统计图,据此完成8-10小题。
8.关于研究区域内不同高度风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背风坡中部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同一海拔高度丘顶风速最大
C.离地相同高度风速背风坡下最小 D.迎风坡坡面水平风速变化大于背风坡
9.迎风坡的形态变化是( )
A.变陡 B.变缓 C.变长 D.变短
10.相比较有栅栏的影响,有栅栏时背风坡沉积颗粒的大小与厚度分别是( )
A.更粗更厚 B.更粗更薄 C.更细更厚 D.更细更薄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岩浆岩( )
①切穿向斜轴部②早于寒武纪形成③切穿背斜轴部④沿断层F侵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演示了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下图为该同学本次实验的演示过程。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14.该实验模拟的河流地貌,常见于河流( )
A.源头 B.上游 C.中下游 D.河口
下图是某区域天气与等压线简图,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阴影部分为云雨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对该天气系统的判断,不合理的是(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近地面 C.常出现在热带地区 D.属于低气压系统
16.在该天气系统的影响下( )
A.沿虚线从P到Q气温先降低后升高 B.Q地降水经历的时间可能比P地更长
C.图中云雨区是由于空气热力上升形成 D.与F锋线相比,E锋线移动速度较慢
云层分布的纬度与高度会影响全球的温度。低空云主要起削弱入射阳光的作用(强于云层的保温作用);高空云主要起保温作用(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近年来,中纬度低空云向高纬度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7-18小题。
17.中纬度低空云向高纬度移动表明( )
①副热带高压减弱②盛行西风增强③极地高压增强④极地东风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研究发现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原因是( )
A.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B.中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中纬度云层的保温作用增强 D.高纬度云层的削弱作用增强
2022年11月27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橙色预警,同时东南沿海有一股强盛的暖湿气流正向北输送水汽,预计冷空气29日晚到达广东一带。下图为“11月28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9-20小题。
19.图示时刻,石家庄的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增温明显 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无风
C.位于太行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D.锋面存在逆温现象,大气结构稳定
20.未来一天内,下列地区出现的天气现象最有可能的是( )
A.北疆地区明显回暖 B.山东半岛风和日丽
C.闽南沿海浓雾笼罩 D.浙北地区出现冻雨
三、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21.读太阳光照图(部分),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BC为赤道,D为OC的中点,N为北极点,D点两侧的日期不同,且图中α=8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与北京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3)若此日过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扩大,则A点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差值将逐渐______(增大或缩小)。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________(增大或缩小)。
(4)如果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请描述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22.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校师生赴新疆伊犁地区开展“伊犁河谷自然环境考察”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研学手册:伊犁河发源于我国天山山脉,流经物产富饶的伊犁河谷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下图为伊犁河谷示意图。
研学任务一:调查伊犁河谷植物多样性
“药材好,药才好”。调查发现伊犁河谷野生药材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至少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且部分中药材为稀有品种。
(1)分析伊犁河谷野生药材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研学任务二:调查伊犁河谷湿地资源
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腹地著名的“瀚海湿岛”,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干支流两岸河滩及周边沼泽地区,总面积达15.51万公顷。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湿地形成的原因。
研学任务三:考察伊犁河谷地貌景观
伊犁河谷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黄土分布区之一,考察组观察到伊犁河谷黄土呈带状分布于河流阶地、低山丘陵区,且自西向东黄土颗粒逐渐变细。
(3)根据材料说明伊犁河谷黄土层成因及过程。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辣椒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15℃~34℃。辣椒幼苗不耐低温、不耐旱也不耐涝。辣椒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辛辣饮食区。
材料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每年约需进口40万吨干辣椒,以往主要来自印度,而印度的原材料又大多来自卢旺达、肯尼亚等非洲国家。2021年起,湖南省开展“湘非合作”,直接从非洲卢旺达进口优质干辣椒并进行加工,湖南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对外贸易的“飞地模式”,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情况下,实现跨境贸易稳步增长。
材料三图左为我国现代饮食辛辣地区图,图右为卢旺达位置和气候资料图。
(1)湖南是长江中上游重辣区的代表性省份之一,简述该省形成辛辣饮食的自然环境特点。
(2)与湖南相比,简述卢旺达种植辣椒的有利条件。
(3)简述湖南省开展高质量“湘非合作”对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发展经济的启示。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20BBCBC BACAD DADCC BDBCC
21.(1)135°W,10°S
(2)45°E——180°
(3) 缩小 增大
(4)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22.(1)北部山脉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气温较高;向西开口的喇叭状地形,利于湿润的盛行西风进入,受地形抬升形成丰沛降水,水热条件较好;两侧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2)该地区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成因:风力沉积。盛行西风携带来自中亚沙漠的沙尘(伊犁河中下游的沙尘),遇山地阻挡,在爬坡上升过程中动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而沉积。
23.(1)由于湖南地形多山,冬季南下的冷空气易集聚,导致冬季阴雨天气较多,日照少,气温偏低,相对湿度大。辛辣饮食有利于祛寒祛湿。
(2)热量条件更好;土壤更肥沃;种植时间更长;劳动力成本较低。
(3)积极与非洲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中部省份在农业、基建、矿产开采与加工等领域的优势。进口非洲优质农、矿产品,发展跨境电商推动贸易发展。完善货物运输网络,全面打造海、空、陆联运方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