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习旧知
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预习新知
一、课前自觉完成温习旧知,并回忆、熟记周长的概念。
二、课堂中和同学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课堂中与老师一起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利用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进行探索。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求周长的方法,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另外,针对学生展示的各种方法,要注意引导他们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还应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不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长(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之和。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周长的概念,同时可强化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表象。
2.注意优化方法,总结周长公式。在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时,要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学生在有探索大量具体图形周长的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地概括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另外,在探讨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学生会想出多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通过比一比,试一试体会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任务驱动一:阅读教材例4,观察下面的长方形,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你是怎么求长方形周长的?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语言表述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吗?
1.课件出示例4:从图中可知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2.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方法一:6+6+4+4 表示长+长+宽+宽。
方法二:6+4+6+4 表示长+宽+长+宽。
方法三:6×2+4×2 表示2个长与2个宽的和。
方法四:(6+4)×2 表示1个长与1个宽的和的2倍。
4.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5.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宽)×2。
任务驱动二:阅读教材例4,观察下面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有什么特点?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只需知道几条边的长度就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语言表述正方形周长的求法吗?
1.课件出示图片: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2.要想求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知道1条边的长度就行了。
3.让学生独立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并说一说算式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方法一:5+5+5+5 表示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方法二:5×2+5×2 表示2条边长的和+2条边长的和。
方法三:(5+5)×2 表示2条边长的和的2倍。
方法四:5×4 表示1条边长的4倍。
5.总结正方形周长的求法:正方形周长=边长×4。
4.比较优化,让学生说一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更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一、填一填。
1.一个长方形花池长5米,宽3米,这个花池的周长是( 16 )米。
2.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16 )分米。
16
16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9+6)×2=30(米) 3×4=12(米)
(9+6)×2=30(米)
3×4=12(米)
三、 一个长方形长8分米,宽5分米。
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8+5)×2=26(分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分米。
2.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5×4=20(分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四、一块长方形鹅卵石地面,长8米,宽3米,王爷爷沿着地面四周走了两圈,一共走了多少米?
(8+3)×2×2=44(米)
答:一共走了44米。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