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 周长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物体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学会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数学应用中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习旧知
判断。
1.剪去长方形的一个角,就只剩下3个角了。( × )
2.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 )
×
√
3.四根小棒一定能围成正方形。( × )
×
预习新知
一、课前自觉完成温习旧知,找一找生活中的四边形,熟记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课堂中和同学共同探究物体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及测量周长的方法。
三、课堂中与老师一起总结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等活动,体会周长的含义。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例子,具体说出如桌面、钟面等的周长各指什么,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另外可以补充一些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在探索其周长的过程中,从其他的角度,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2.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过程。对于不规则的封闭图形,可采取先用绳子围,再用尺子量的“化曲为直”的办法,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任务驱动一:阅读教材例3,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一周”吗?指给同桌看一看你是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的。请你用手摸一摸你数学书的一周。
1.让学生汇报交流:“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结束的地方就是开始的地方)
2.教师演示:以树叶为例,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3.摸一摸:让学生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任务驱动二: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你能独立描出一个图形的周长吗?
1.揭示:从一点开始沿着图形的边绕一圈再回到原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描一描(教材例3):让学生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4.揭示: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总长度,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封闭图形”。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任务驱动三:小组合作,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你们小组打算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分享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的结果。每条边都需要测量吗?如果在生活中我们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你有什么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吗?
1.小组合作:让学生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再动手。
2.动手测量并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测量的图形以及用到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最后说一下测量的结果。
3.小结:先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把这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4.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你有什么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吗?(为了便于测量曲线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常常要用绕绳的方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这种测量方法叫作“化曲为直”)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一、下面图形中哪些有周长?请描出有周长图形的周长。
略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2+18+12+18=60(米) 9+4+9+4=26(厘米)
12+18+12+18=60(米)
9+4+9+4=26(厘米)
三、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答:一样长。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