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1.掌握区域的类型;
2.掌握区域的空间尺度。
学习目标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区域是什么?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划分依据是什么呢?
2.划分依据: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3.区域特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4.区域类型:
(1)按照特征划分:
①按照自然特征划分——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②按照人文特征划分——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中国主体功能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中国主体功能区
(2)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地区划分:
①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②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③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
④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扶贫地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层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同一尺度的区域发展:
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巩固练习
一、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B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C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答案:1.B; 2.C
解析:1.该示意图没有表示出区域的形状,边界也是相对的,也没有划分下一级区域。B正确。
2.该图反映了干湿地区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C正确。
二、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界线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C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1.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地理差异是其划分的基础,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A正确。
2.A区域有明确的界线,一般为行政区。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