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00: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使儒学与新时代同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的原则,做好儒学当代使命的阐释。把握儒家“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精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探究以儒学“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理论与制度创新”等为内容的使命践行路径及保障体系。
儒学为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蕴含着化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儒学的“尚和”思想对培养人的群体意识,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儒家关于人与万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处世智慧为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儒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注重“德”“行”统一,以“行”释“德”,立足实践阐释道德价值的行为表达。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性格、道德品质。儒家的“德行伦理”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有机联结,其本质是将个人与国家、伦理与政治相联系。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汲取儒家“德行伦理”的思想精髓与道德精华,并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发展。
儒学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为儒家的基本精神,修己内圣为儒家修身之道,外王安人则是儒家为政之道,由此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儒学蕴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儒家坚持以“仁”为基点的“天下”观,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滋养。儒家“仁者爱人”等思想,成为“世界大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基因。儒家“天下为公”“和为贵”等理念,以及和谐要高于冲突,国家要优先于个人等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历史上世界许多国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当代很多国家也把儒家文明精神融入自身国家发展中。儒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新时代的儒学理应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完善学术体系,彰显自身优势和作用,让传统儒家思想走出国门,为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美好的明天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陈晓霞《儒学的当代使命》)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儒家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倡导善待他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儒家所提倡的“礼”不只是外在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核“仁”。“仁”是从人的本性发展出来的,是一种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这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学说,包含着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尊重秩序的守礼原则、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
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主张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最终实现以德治国。在儒家看来,正人先要正己;君子“修己”,近可以“安人”,远可以“安百姓”,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许多儒家学者都先后提出民贵君轻、民本君末等君臣关系理论,虽然目的大都是为了“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但客观上对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
提倡尊师重教,注重学行统一。历史上许多著名儒家学者也是教育家,儒家“六艺”之教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强调“德教为先”,首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并且要求学行一致、知行统一。历代儒家学者总结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代教育的综合创新中,应重视吸收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合理内容。
儒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些方面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但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认识宇宙、社会、人生的许多成果,经过科学辨析和选择,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很多内容可以成为当今时代的文化资源。
(摘编自方克立《儒学给人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逐渐发展成儒家思想。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儒学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新时代同行,就能顺应历史潮流。
B. “尊仁”“崇德”“尚和”是儒家学说的特征,有助于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等问题。
C.新时代的儒学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在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时,并不排斥西方先进文化思想,而是勇于学习和借鉴。
D.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其中“礼”不只是外在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内核“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助力解决现代社会发展难题,能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蕴含特定的国际视野。
B.儒家的基本精神“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中,前一句是讲儒家修身之道,后一句讲儒家为政之道,共同展现了治国理政的智慧。
C.儒家认为,“修己”是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最终实现以德治国的前提条件。儒家的一些君臣关系理论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D.儒家学者总结出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代教育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注重“德礼兼治”并举,即以道德品质培养为重点,且注重精神自律,做到德礼兼治。
B.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与人相处要善于推己及人、成己成人、达己达人。
C.《论语·泰伯》中有句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民为“下愚”,“不可使知”。
D.儒家“民本”观中蕴含“人民为大”的治理理念,《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的思想。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荀子》中说:“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予当代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凤仙花
刘庆邦
用凤和仙给花儿命名,真是好听。凤为鸟中王,花有花仙子之喻,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风仙花是什么,明明是凤仙花,却跟没看见花一样,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
没事的,不管是叫花,还是叫草,都不耽误他们对指甲草的喜爱。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
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大奶奶用来种指甲草的东西是一只废弃的尿罐子。罐子口的一个鼻子被碰掉了,一提一侧歪,不能再盛尿水。尿罐子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尿碱,有些难闻。这不要紧,大奶奶正好变废物为花盆。加上指甲草与其他草一样,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待遇,只要有土壤、水分、肥料和阳光,就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尿碱也许正好可以化为指甲草的肥料呢。
大奶奶怕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看不到,够不着,就把花盆放在堂屋门口东侧用泥坯垒成的鸡窝顶上。这样一来呢,指甲草刚一冒芽儿,孙女们就能看见。等开出花来,孙女们一伸手就能摸到花朵。明白了吧,大奶奶种指甲草不是为自己种的,是为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种的。大奶奶说过,她一个大老婆子,脸上的皱纹一抓一大把,不抓也是一大把,还种草养花儿干什么!她每年种指甲草,还不是给小闺女们种的?小闺女们都爱美嘛,都喜欢染红指甲嘛!
院子里年龄差不多大的闺女有三个,一个是大奶奶的孙女儿,名字叫梅灵;两个是二奶奶的孙女儿,姐姐叫大玉,妹妹叫二叶。二奶奶死得早,她们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几乎把大奶奶当成了她们的亲奶奶。
刚过了二月二,大玉和二叶就在一天午饭后来到大奶奶家,问大奶奶是不是该种指甲草了。
大奶奶正坐在堂屋当门的一只小板凳上捻蚕丝。小小的木头架子上,放有一团蚕茧煮得膨松的蚕丝,架子下面吊着一个木制的圆锥形捻锤儿,手捻捻锤儿的铁锭子,让捻锤儿旋转,就可以把蚕丝纺成丝线。每捻好一段丝线,大奶奶就缠到捻锤儿上,再捻下一段。大奶奶说:花盆里的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等过了清明节再种指甲草也不晚。大奶奶想着呢,放心吧,不耽误你们这些小妮儿染红指甲。
梅灵也过来了,说她奶奶老捻老捻,捻到啥时候丝线才够长呢,才能做成一件捻绸布衫子呢?
奶奶说,如人不管干啥事儿都不能着急,得像蚕一样,一口一口吐丝,一丝一丝结成茧屋子。等把丝线捻得够长了,长得比到天边儿还长,就可以织成捻绸布,做成捻绸布衫子了!
那,等你织好了捻绸布,先给谁做捻绸布衫子呢?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先给你爹做了。谁让你爷爷被土匪打死了呢,谁让你爹是奶奶的儿子呢,谁让你奶奶就这么一个儿子呢!
我就知道你,只喜欢男孩子,不喜欢女孩子。
谁说我不喜欢女孩子,我要是不喜欢女孩子的话,能年年想着给你们种指甲草吗?能教你们用指甲草上开的花儿染指甲吗?好了,我给你们唱个小曲儿吧。鸡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儿开红了。
清明节早上,天下着小雨,院子里有些雾气蒙蒙。大奶奶把花盆从鸡窝顶上搬下来,用铁铲子把花盆里的土刨松。老人并没有跟三个孙女儿打招呼,她花白的头发上顶着银亮的水珠,弯着有些伸不直的腰,一个人不声不响就劳动上了。她刚把花盆里有些发潮的土刨开,大玉就走了过来,问大奶奶要种指甲草了吗?大奶奶说是呀,今天清明节,日子好记。今天下着雨,把花籽儿埋在土里就不用浇水了,老天爷替咱们浇水。
大玉过来了,梅灵和二叶很快也过来了。却原来,她们每天在院子里出来进去,时不时地都会往花盆那里看一眼,都在操着种指甲草的心。她们都有些兴奋,捋胳膊,绾袖子,跃跃欲试。大奶奶说:你们都不用动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大奶奶,你栽的不是树,种的是指甲草呀!
道理是一样的,前人种指甲草,后人染红指甲。
花盆儿里的土整好了,整得松松软软,细细腻腻,大奶奶掀开衣服的大襟子,从下面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小纸包,露出了里面包藏着的指甲草的花籽儿。三个孙女儿一伸头都看见了,花籽儿小小的,黑黑的,底色有些暗红。纸包儿里的花籽儿是一小撮儿,大奶奶没有把花籽儿全都撒进花盆里,她只挑了三颗,以三角的形式种进花盆的土里。
二叶问:大奶奶,你为啥只种三颗呢,是不是我们三个人每人一颗呀?
大奶奶说:这个二叶,就是聪明。不过呢,有些事情看破了不要说破,自己心里有数就中了。好了,你们三个都在土上摁摁吧。大带小,大玉先摁。
是要摁手印儿吗?大玉问。
对,五指并拢,使劲把土往下摁,摁出你的手印儿来。
大玉把右手伸出来了,手指并拢严丝合缝,看着大奶奶,不明白大奶奶为什么让她们在土上摁手印。
大奶奶说:做人心要软,种花土要实,你们把土摁得越实在,土和指甲草的种子贴得越紧,种子胖得就越快,发芽就越快。这跟人穿衣服一样,如果衣服哐里哐当,人就不暖和。把衣服穿得贴皮贴肉呢,人的身体就暖和,越暖和长得越快。
明白了。大玉把手放在松软的土上使劲儿往下摁,摁出一个深深的手印。清明雨还在细纷纷地下着,梅灵和二叶学着大玉的样子,也先后在花盆里的土上摁下了属于自己的手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先写凤仙花的命名与众不同,再写它被这个小地方的人称为指甲草,表现出此地独特的民情风俗,富有乡土气息。
B.大玉和二叶姐妹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几乎把大奶奶当成了她们的亲奶奶,可见她们俩对大奶奶的亲近和喜爱之情。
C.二月二刚过,女孩们就问是否该种指甲草;她们每天在院子进出,也不时看向花盆:说明女孩们对种指甲草十分期盼。
D.清明节早上下着小雨,奶奶想瞒过孙女偷偷种指甲草,因为日子好记,且不用浇水。后来孙女们想帮忙,被奶奶拒绝。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围绕大奶奶为孙女们种凤仙花的事展开,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B.小说中,奶奶和三个孙女关于种指甲草的对话朴素有趣,通俗易懂,既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又具有生活气息。
C.小说于行文当中,不时闪现出哲思之光,如“人不管干啥事儿都不能着急”,“做人心要软,种花土要实”等。
D.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大奶奶种花籽,“花白的头发上顶着银亮的水珠,弯着有些伸不直的腰”,细致入微。
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奶奶的形象特点。(6分)
9.刘庆邦小说的语言个性主要表现为地方化、本色化、审美化三个方面的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逆,莫不知也。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其德衰而民好负善。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种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于是乃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邦。输之粟与财,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与之不为德,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勾践既服为臣,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反我乎?”
太宰嚭曰:“臣闻春日将至,百草从时。君王动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谋。”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
吴王欲伐齐。召申胥,对曰:“胥闻越王勾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欲释齐,以越为忧。”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克。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
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亲谓吴王曰:“昔者上苍以越赐吴,吴不受也。夫申胥无罪,杀之。进谗谀容身之徒,杀忠信之士。大过者三,以至灭亡,子知之乎?”吴王曰:“知之。”越王与之剑,使自图之。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卷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
B.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
C.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
D.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王盍少求卜焉”与“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盍”字含义相同。
B. “输之粟与财”与“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输”字含义相同。
C. “越人之人,我王亲为禽哉”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不同。
D. “果兴师伐齐,大克”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开始,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交战,大败,于是派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吴王答应了,于是勾践从会稽前往吴国称臣。三年后,勾践回国。
B.文种认为,吴国虽然富有,然而在刑法、臣、民、君等方面都有不足,可以买进粮食来试探验证。若上天已抛弃吴国,吴国会答应请求的。
C.申胥认为吴越是仇敌,给对方粮财就是养育贼寇而削弱自身,这是越国故意进行试探,可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话,最终答应了越国的请求。
D.吴王想攻打齐国,而申胥觉得越国才是真正的祸患,攻齐定会失败,不如转而对付越国。吴王不听,攻齐胜利归来,认为申胥不忠而杀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反我乎?
(2)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
14.越王勾践认为吴王有“大过者三”,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碧牡丹
程垓
睡起情无著。晓雨尽,春寒弱。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为谁开,为谁落。
正愁却。不是花情薄。花元笑人萧索。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一觉醒来,愁情已消散无踪。而雨尽寒弱,这几日懒于饮酒,疏于行乐。
B.试数眼前的花枝,问的是花儿为谁开落,实际上想的是心中的情愫为谁波动。
C.下片“正愁却”直抒胸臆,既承上片对花之问,又引出下片由花产生的情思。
D.旧日的观遍千红和如今的冷梦难托形成对比,一“冷”一“难”,心境凄凉。
16.你觉得词人为何“对花羞”?又为何“为花恶”?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士子“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任重;“_________________”,所以道远。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鸿雁和鱼儿不能传书,相思之意难以传达。
(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认为自我夸耀者不能见功,也难以长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湖北武汉江夏区,近60万亩湿地逦迤环绕,136处湖泊①。这里有高山草甸、瀑布流泉、森林村落……这个生机勃勃、强势崛起的地方,就是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灵山石质好。60多年前,灵山聚集了20多家采石厂。过度开采使灵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灰尘弥漫,乱石遍野,道路坑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物有时,灵山迎来了历史机遇。2019年,灵山采石厂全部关停,江夏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山体修复,区物控集团“跨界”参与,各个专业团队深入调研,通过清除危岩、削坡整形、岩体锚固、绿化覆盖等技术手段,对灵山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
仅仅三年,曾经②的灵山矿区华丽变身。灰暗天空蓝起来了,破损山体绿起来了,漫山花草长起来了。矿坑化为碧绿的湖泊,宛如灵山脚下的一块翡翠。瀑布从山涧奔流而下,汇入翡翠湖,湖畔蛙声鸟鸣③,这是大自然的音乐会。
就这样,一个集山、水、湖、洞、村为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蔚然兴起,应运而生了一个农旅文融合的4A级旅游景区,一方雄伟壮丽、横空出世的“矿世奇苑”在江夏中部“雄起”,在武汉之南傲然挺立着一座前卫时尚的生态小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们很早就知道,日照长短能够影响植物的开花与否。①:长日照植物(短夜植物)、短日照植物(长夜植物),以及中性日照植物。
简单来说,长日照植物只有在日照时长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开花;短日照植物则正好相反,必须日照短于某一时长时才开花;中性日照植物对日照时长不敏感,②。
很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它们需要度过寒冷的冬季,在春天来临、环境适宜时抓紧机会开花结果。它们往往是长日照植物,因为白昼变长是春天来临的信号。例如,大白菜是一种长日照植物,秋天播种,要到第二年春天日照变长时才开花。所以如果在大棚里给予24小时光照持续,在播种后大白菜一个月就可开花。
而③,它们所处的环境比较温暖,多数时间都可以利用阳光获取营养;而当它们感受到日照变短时,说明冬天要来了,此时它们就开花结果,用种子休眠的形式越过寒冬,等到来年春天再萌发。这些植物就是短日照植物。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如果在大棚里给予24小时持续光照,在大白菜播种后一个月就可开花。
B.但如果在大棚里给予24小时持续光照,在大白菜播种后一个月就可开花。
C.所以如果在大棚里给予24小时持续光照,大白菜在播种后一个月就可开花。
D.但如果在大棚里给予24小时持续光照,大白菜在播种后一个月就可开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段时间以来,当广大民众储备防疫药品时,黄桃罐头却悄然占据了购物单的C位。这引发了网络热评。
早年吃罐头,有物资匮乏的现实因素;加之桃与“逃”谐音,寄托了想“逃过一劫”的美好愿望。如今,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黄桃罐头火遍全国。但多位专家提醒,黄桃罐头无法缓解疾病;尤其是咳嗽时不要食用,如果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
以上现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D(A逻辑失当,原文“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使儒学与新时代同行”而非先“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儒学与新时代同行”,就能“顺应历史潮流”。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的是“儒学的‘尚和’思想”,“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是“……处世智慧”。C曲解文意,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不是“新时代的儒学”,而是“传统儒家思想”。)
2.(3分)
B(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修己内圣为儒家修身之道,外王安人则是儒家为政之道”。)
3.(3分)
C(C项表现的是儒家对百姓的轻视,在新时代应该摈弃。)
4.(4分)
①论证结构相同:都是总分总结构,分别围绕儒学在当代的意义、儒学给人的智慧和启迪展开论证。②论证方法相同:都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述观点。(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4分)
①“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修礼”“为政”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以德治国理念。②儒家强调民为邦本,治理国家当采取安民政策,切忌横征暴敛,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3分)
D(“想瞒过孙女”错,奶奶只是没有和孙女们打招呼,并不是刻意想瞒住她们。并且后来她也让孙女们摁手印了,对于女孩们的帮助也没有全部拒绝。)
7.(3分)
A(“情节一波三折”不准确,这篇小说情节舒缓有致。)
8.(6分)
①慈爱。捻蚕丝织绸布给儿子做衣服,每年都想着替爱美的孙女们种指甲草。②细心。将种指甲草的花盆放在鸡笼顶上,怕孙女们看不到,够不着。③明理。通过日常小事,教导孙女们“人不管干啥事儿都不能着急”,“做人心要软,种花土要实”等,充满人生智慧。(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地方化:小说中多处使用方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称凤仙花为“指甲草”,以及“捻蚕丝”“衣服哐里哐当”等,亲切自然。②本色化:小说中人物语言多用口语,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如“鸡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儿开红了”,如话家常,本色质朴。③审美化:小说语言纯净质朴,富有诗意。如写奶奶捻蚕丝、撒花籽儿,捕捉一个场景,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一种细微而美妙的意境美。(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3分)
B(“喜安佚而不听谏”,“谏”是“听”的宾语,无需断开,故排除A、D;“信……远……”,故排除A、C;“少明而不信人”中“少明”,缺少明智,故不应断开。故选B。)
11.(3分)
C(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A何不;B输送;D动词,攻克/副词,能够。)
12.(3分)
D(申胥觉得“攻齐定会失败”无中生有,申胥只是强调越王励精图治终成祸端,而并未预言攻打齐国胜败与否。)
13.(8分)
(1)如今在越国饥荒时,如果我帮助他们,那么这个恩德显著而且不会消失,勾践怎敢反叛我呢?(“章”、后一个“其”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越国对于我国来说,犹如腹内有积聚的隐患,不发作就没有伤害,一旦发作就会有死亡。(“犹”“发”各1分,语句通顺2分。)
14.(3分)
①以前吴国曾有灭掉越国的机会却没有把握住。②申胥无罪却被杀。③重用谗毁阿谀之徒,杀害忠良。(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15.(3分)
A(“愁情已消散无踪”错,“情无著”是指情思无处着落,无处安放,并非消散无踪。)
16.(6分)
①词人愁情满怀,问花儿为谁开落,然而并非花儿情薄,而是笑人萧索,故而对花羞惭。②燕麦在春风中摇曳,不知不觉春日将尽,花儿即将凋零,故而词人替花感到难过。(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
(1)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3分)
①星罗棋布 ②满目疮痍 ③不绝于耳(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
19.(4分)
①比喻,将矿坑治理后成为的湖泊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泊的清澈碧绿。②排比,“蓝起来了”“绿起来了”“长起来了”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写出了灵山矿区治理后的变化,突出了新灵山之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
参考示例:一个集山、水、湖、洞、村为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蔚然兴起,一个农旅文融合的4A级旅游景区应运而生,一个雄伟壮丽的“矿世奇苑”在江夏中部横空出世,一个前卫时尚的生态小镇在武汉之南傲然挺立。(意思对即可)
21.(6分)
①开花植物大致分为三类 ②开花与否与日照长短无关 ③起源于低纬度地区的植物(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3分)
D(给予持续光照是一种特例和假设,和前文中大白菜的自然属性形成转折,所以因果关系不当,排除例句和A、C。“在播种后一个月就可开花”的主语是“大白菜”,而A、B的表述使得句子主语残缺。故选D。)
23.(60分)
材料的主体事件是防疫背景下黄桃罐头的热销。黄桃罐头给了乏闷的居家自愈和新冠预防一抹亮色,调剂了人们生活的色彩。应该说,黄桃罐头的热销,也是广大民众的一次自我心理调节,一种心态上否极泰来的即兴表达。黄桃罐头能不能治疗新冠,答案显而易见。此轮黄桃罐头大受欢迎,实则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当无形的心愿表达有了具体的实物可以承载,人们购买和拥有黄桃罐头的行动力自然大大增强。当然,为了避免部分群体偏听偏信,医学专家及时“辟谣”也确有必要。
考生可围绕黄桃罐头走红的原因立意,展开分析;也可通过这一现象谈论对待疫情的态度;还可以谈如何对待流行现象(如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
作文评分标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以前,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交战,大败,在会稽山上保身栖息,于是派遣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吴王答应了他。越王离开会稽,去往吴国做官。三年后,吴王让越王回去。大夫文种开始谋划说:“以前吴王夫差不顾道义而羞辱我王。我看那吴国十分富有,钱财有余,他的刑罚繁杂而法令乖于常理,没有不知道的。他的大臣好互相争斗,没有人能信服对方。他的德行衰微而民众好背弃善道。并且吴王又喜好安乐舒适而不听劝谏,为人琐碎而不讲实话,又缺少智谋,听信谗谀之人而远离士子,屡次伤害他人而使他们多次逃走,少有明断而不相信他人,希图一时的名声而不顾后患。您何不稍微验证一下?”越王说:“好。用什么来作验证?”大夫文种回答说:“您行为谦恭,带上厚重的礼物,以向来的忠诚作为凭借,来请求向吴国买进粮食,上天如果抛弃了吴国,吴国一定会答应的。”
于是勾践谦恭地带上重礼,以向来的忠诚作为凭借,来向吴国请求。吴国将要给他粮食,伍子胥进谏说:“不可以。吴与越,是仇敌作战的邦国。输送给他粟米与钱财,这是养育贼寇而让自己邦国贫困。给他不是恩德,不如停止。他请求买进粮食,将用这个来试探我们,使君王内心安定。君王您不知省悟反而去救援他,这就是越国的福祉了。”吴王说:“勾践已经臣服成为大臣,诸侯没有谁不听说知晓的。如今在越国饥荒时,如果我帮助他们,那么这个恩德显著而且不会消失,勾践怎敢反叛我呢?”
太宰嚭说:“臣听说春天将至,百草遵从时节。君王谋动大事,群臣当竭力来辅佐谋划。”吴王于是听信太宰嚭的话,果然给予了粟米。伍子胥感叹说:“哎!越人入攻,我王肯定会被擒!”
吴王想攻打齐国。召来伍子胥,伍子胥回答说:“我听说越王勾践衣服破旧也不穿新衣,施行奖赏,不施刑杀戮,这人不死的话,必定会成就他的名声。越国对于我国来说,犹如腹内有积聚的隐患,不发作就没有伤害,一旦发作就会有死亡。希望停止攻打齐国,把越国作为忧心之事。”吴王不听,最终兴军攻齐,大胜。回来后,认为伍子胥不忠诚可信,赐剑杀了他。
过了三年,越国出师伐吴,到余杭山,擒住夫差,杀了太宰嚭。越王亲自对吴王说:“以前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没有接受。伍子胥没有罪,你杀了他。进用爱好谗毁、阿谀的人,而杀害忠诚信义之人。大错的地方有这三处,以至于到了灭亡的地步,你知道吗?”吴王说:“知道。”越王给他剑,让他自己想该怎么做。于是吴王十天后自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