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化学反应的表示
如何表示上述化学反应。
思考
氢气+氧气 水
点燃
微观图法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
H2 + O2 H2O
点燃
+
点燃
点燃
化学反应的表示
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0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02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反应条件
生成物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H2 + O2 = 2H2O
点燃
C + O2 = CO2
点燃
和
注意:
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 表示反应需要加热,用 或 注明生成物是气体或沉淀。
生成
粒子数目之比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H2 + O2 = 2H2O
点燃
相对质量之比
物质质量之比
2 : 1 : 2
2×2 : 1×32 : 2×18
4 : 32 : 36
1 : 8 : 9
量之比
表示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
表示出各物质粒子数之比
2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1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H2 + O2 = 2H2O
点燃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参与反应的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1:8:9。
跟踪训练
1、关于化学方程式 说法正确的是( )
A、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条件下,4个磷与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条件下,磷跟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4P + 5O2 =2P2O5
点燃
D
思考
你能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
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H2 + O2 = H2O2
点燃
C + O2 = CO2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P + O2 = P2O5
点燃
生成物错误
缺少反应条件
缺反应前后磷原子和氧原子个数均不一致。
?
配平
P + O2 = P2O5
目的
过程
注意
左右两侧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在各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称为 ,也叫作系数。
化学计量数
若数字为1,则 。并且系数比为 。
省略不写
最简比
4
5
2
点燃
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P + O2 = P2O5
1
5
2
点燃
要点:找出化学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从原子个数不相等且相差多或者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着手配平,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O2
P2O5
10
5
2
4
O:
P:
4
最小公倍数
4
跟踪训练
配平练习:
2
3
1
3
4
Fe:
O:
Fe + O2 — Fe3O4
2
3
4
最小公倍数
—
点燃
1.
2.
Al + O2 = Al2O3
点燃
配平
设1法
P + O2 =
5
点燃
要点:以最复杂的为起点(假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逐项配平。所有配完后,再将分数化成最简整数。
P2O5
5/2
1
4
×2
2
2
P2O5
×2
×2
P + O2 =
点燃
P2O5
跟踪训练
配平练习:
2
3
1
2
1. KClO3 — KCl + O2
1
3/2
—
KClO3
×2
×2
×2
KClO3 — KCl + O2
—
2. C2H2 + O2 — CO2 + H2O
书写步骤
1
写
2
配
反应左,生成右,短线相连接。
P + O2 —— P2O5
配平,左右两侧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4P + 5O2 —— 2P2O5
3
等
将短线改写成等号。
4P + 5O2 = 2P2O5
标明反应的发生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
“↑”“↓”
4
注
5
查
检查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是否标状态。
点燃
注意
标明反应的发生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
“↑”“↓”
发生条件一般包含:加热( ),高温,催化剂,点燃( ),通电( )等。
反应物无气体,生成物有气体,要标注 “↑”。
反应物无沉淀(不溶于水的物质),生成物有沉淀,要标注“↓”。
简称无中生有才标注!
书写步骤
易错写为“燃烧”
易错写为“电解”
跟踪训练
1.找茬练习:
1. C + O2 = CO2↑
2. Mg + O2 = MgO2
3. 3Fe + 2O2 = Fe3O4
4. 2H2O = H2↑+ O2↑
燃烧
点燃
电解
“点燃” 不能错写为“燃烧”
×
×
×
无中生有才要标 “↑”
氧化镁正确写法“MgO”
×
漏写反应条件
配平错误
×
跟踪训练
2.写出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3Fe +2O2 = Fe3O4
点燃
2Mg +O2 = 2MgO
点燃
4.电解水
3.在空气中加热铜丝
5.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H2O
通电
2H2
+
O2
2Cu +O2 = 2CuO
△
2H2O2
MnO2
2H2O
+
O2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