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9 17:44:28

文档简介

杨村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
生 物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CDDBD DBDDD BACBA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 共55分)
16.(除标注外每小空1分,共13分)
(1)次生演替(2分) (物种)丰富度(2分) 种间竞争(2分)
(2)S5(2分)
(3)生物群落 水平 优势种(优势物种、优势种群)
(4)降低环境容纳量(K) 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7.(每小空2分,共10分)
(1)胞吐 (2)先上升后下降
(3)分泌泡与细胞膜 (4)积累在分泌泡中的P酶分泌到细胞外 (5)B
18.(每小空2分,共12分)
(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被抑制 不受影响 (4)AD
19.(每小空2分,共12分)
(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减少
(2)抗生素 移植的肠道菌群 加剧
(3)避免高脂饮食或者设法增加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
20.(每小空2分,共8分)
(1)黄色∶无色=3∶1 (2)aaBB、aaBb
(3)基因A突变为a,但果肉细胞中的基因H仍表达出少量酶H,持续生成前体物质2;基因B突变为b,前体物质2无法转变为番茄红素 (4)①②④
2019届高三物理练习 第 1 页 共 2 页
(
高三生物试卷

2
页 共
5

)杨村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
生 物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2.大分子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并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入核或出核,实现定向转运,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核输入受体通过核孔返回细胞质避免物质浪费
核孔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C.核输出受体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影响mRNA出核
D.核孔实现了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下列生理过程的完成不需要两者结合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
C.Ca2+载体蛋白运输Ca2+ D.K+通道蛋白运输K+
4.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下图。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  )
消耗的ATP不变 B.无氧呼吸增强
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 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上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A.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
C.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
D.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
6.将目的基因两条链用32P标记后导入动物精原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中。选择含有两个目的基因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若不考虑变异,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  )
A.2个子细胞中有放射性,这2个子细胞中有1条染色体上有放射性
B.2个子细胞中有放射性,这2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上有放射性
C.4个子细胞中都有放射性,每个子细胞中有1条染色体上有放射性
D.4个子细胞中都有放射性,每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上有放射性
7.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亲代白眼雌蝇正常情况下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C.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
D.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
8.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下图为该病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Ⅰ1含有致病基因,Ⅰ2不含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中发病率相同
B.Ⅱ2和Ⅰ1基因型一定不同
C.Ⅱ3与Ⅱ4再生一个患病后代的概率为1/4
D.“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父亲
9.高原鼠兔的生殖活动与光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下图表示了短日照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其性激素分泌的调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鼠兔属于短日照繁殖的动物
B.短日照调节褪黑素释放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褪黑素
C.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引起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日照时长对高原鼠兔性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0.如图所示为某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合成黑色素的代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细胞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图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基因,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物质乙
C.上图细胞中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和一对同源染色体
D.上图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的时期
11.将正常生长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1表示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图,图3表示不同的激素处理方式与胚芽鞘生长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曲线上的点A、B依次可对应根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
B.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2f,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是f--2f
C.图3中“ ”的处理方式可以是加等量的蒸馏水
D.IAA和GA3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12.科学家对某弃耕的农田进行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如下:(图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优势种 A 在 t2--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灌木优势种 B 的兴起会造成草本优势种 A 的消亡
C.图中所示变化说明该弃耕农田正在发生初生演替
D.农田中发生演替的原因只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15小题。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压力。人体动脉血压有多种调节方式,如:当动脉血压升高时,会刺激血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后,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脏、血管活动及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激素水平,最终血压回降。
动脉血压高于正常值即形成高血压。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包括:
(1)水钠潴留
水钠潴留指水和钠滞留于内环境。长期摄入过量的钠使机体对水钠平衡的调节作用减弱,可导致水钠潴留。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水钠排出减少,重吸收增加,也会引起水钠潴留。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
RAAS是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肾素可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多种生理效应,最主要的是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此外还可刺激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可促进钠的重吸收。
(3)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
肾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既可促使肾素释放,激活RAAS,又可减弱肾排钠能力。此外,交感神经还可激活肾脏T细胞,导致肾脏损伤、肾功能不全。
13.下列关于压力感受及动脉血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可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B.材料中所指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C.调节过程不存在体液调节
D.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14.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导致水钠潴留(  )
A.长期摄入过量钠 B.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
C.醛固酮过度分泌 D.肾功能不全、排钠能力下降
15.下列哪项药物或疗法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是不合理的(  )
A.抗利尿激素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醛固酮受体抑制剂 D.降低肾交感神经兴奋性的疗法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 共55分)
16.(除标注外每小空1分,共13分)某废弃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2分),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2分)提高。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2分)关系。
(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图甲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2分)。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其除了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之外,还具有__________结构。其中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__________。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图乙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每小空2分,共10分)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酸酶(P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
(1)酵母细胞中合成的分泌蛋白一般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分泌到细胞膜外。
(2)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的突变株(sec1)。无磷酸盐培养液可促进酵母P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P酶活性可反映P酶的量。将酵母置于无磷酸盐培养液中,对sec1和野生型的胞外P酶检测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24℃时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随时间而增加。转入37℃后,sec1胞外P酶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表现出分泌缺陷表型,表明sec1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3)37℃培养1h后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sec1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sec1基因的功能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融合。
(4)由37℃转回24℃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后,sec1胞外P酶重新增加。对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已得到许多温度敏感型的蛋白分泌突变株。若要进一步确定某突变株的突变基因在37℃条件下影响蛋白分泌的哪一阶段,可作为鉴定指标的是:突变体___________(单选)。
A.蛋白分泌受阻,在细胞内积累
B.与蛋白分泌相关的胞内结构的形态、数量发生改变
C.细胞分裂停止,逐渐死亡
18.(每小空2分,共12分)利用蓝细菌将CO2转化为工业原料,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1)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同时含有ATP、NADPH、NADH(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丙酮酸等中间代谢物。ATP来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理过程,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蓝细菌可通过D—乳酸脱氢酶(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这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研究者构建了大量表达外源Ldh基因的工程蓝细菌,以期提高D—乳酸产量,但结果并不理想。分析发现,是由于细胞质中的NADH被大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ATP,无法为Ldh提供充足的NADH。
(3)蓝细菌还存在一种只产生ATP不参与水光解的光合作用途径。研究者构建了该途径被强化的工程菌K,以补充ATP产量,使更多NADH用于生成D—乳酸。测定初始蓝细菌、工程菌K中细胞质ATP、NADH和NADPH含量,结果如下表。注:数据单位为pmol∕OD730
菌株 ATP NADH NADPH
初始蓝细菌 626 32 49
工程菌K 829 62 49
由表可知,与初始蓝细菌相比,工程菌K的ATP含量升高,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__________(被抑制∕被促进∕不受影响),光反应中的水光解_________(被抑制∕被促进∕不受影响)。
(4)研究人员进一步把Ldh基因引入工程菌K中,构建工程菌L。与初始蓝细菌相比,工程菌L能积累更多D—乳酸,是因为其__________(双选)。
A.光合作用产生了更多ATP B.光合作用产生了更多NADPH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了更多ATP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节省了更多NADH
19.(每小空2分,共12分)为研究高脂饮食与肠道菌群及糖脂代谢的关系,进行如下试验:
(1)建立糖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
将20只大鼠随机平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脂饲料(HFD组)和普通饲料(ND组)16周。
①检测空腹血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糖(mmol∕L) 胰岛素(mmol∕L)
ND组 1.56 0.63 5.58 10.02
HFD组 2.59 1.65 7.28 15.11
与ND组相比,HFD组___________________偏高,说明脂代谢紊乱,其他数据说明糖代谢紊乱,提示造模成功。
②检测粪便中4种典型细菌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HFD组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含量__________(增加∕减少)。
(2)探究肠道菌群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另取20只大鼠,喂以含_______________的饮用水杀灭肠道中原有细菌,建立肠道无菌大鼠模型。分别收集(1)试验结束时HFD组和ND组粪便,制备成粪菌液,分别移植到无菌大鼠体内,建立移植HFD肠菌组和移植ND肠菌组,均饲喂高脂饲料8周。检测空腹血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糖 (mmol∕L) 胰岛素 (mmol∕L)
移植ND肠菌组 1.86 0.96 6.48 11.54
移植HFD肠菌组 2.21 1.28 6.94 13.68
该试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结果显示两组均发生糖脂代谢紊乱,组间差异说明高脂饮食大鼠的肠道菌群可__________(加剧∕缓解)高脂饮食条件下的糖脂代谢紊乱。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为了缓解糖脂代谢紊乱,请说明可以采取的策略:_______________。
20.(每小空2分,共8分)番茄果实成熟涉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果实颜色及硬度等发生变化。果实颜色由果皮和果肉颜色决定。为探究番茄果实成熟的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黄色与果皮无色的番茄杂交的F1果皮为黄色,F1自交所得F2果皮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野生型番茄成熟时果肉为红色。现有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果肉黄色,乙(基因B突变为b)果肉橙色。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1。据此,写出F2中黄色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入研究发现,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红素的积累而呈红色,当番茄红素量较少时,果肉呈黄色,而前体物质2积累会使果肉呈橙色,如上图2。上述基因A、B以及另一基因H均编码与果肉颜色相关的酶,但H在果实中的表达量低。根据上述代谢途径,aabb中前体物质2积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果实不能成熟的变异株M,果肉颜色与甲相同,但A并未突变,而调控A表达的C基因转录水平极低。C基因在果实中特异性表达,敲除野生型中的C基因,其表型与M相同。进一步研究发现M中C基因的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其甲基化程度一直很高。推测果实成熟与C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欲为此推测提供证据,合理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并检测C的甲基化水平及表型。
①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导入M
②敲除野生型中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
③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M
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
④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野生型 2019届高三物理练习 第 1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