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学习目标:
1.区域认知:结合图表和实例,描述某区域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图表和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简单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通过咨询亲友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人口迁移的实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目录
01.人口迁移 0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0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人口迁移
01
移民
偷渡
国际难民
留学
躲避战争
海外殖民
劳务输出
1、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一般一年以上)
时间属性
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一般跨越县级以上)
空间属性
如:我国春运返乡,由于不涉及人口居住地长期或永久变动,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1.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外出度假、旅游。
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
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2020年河北有计划的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对抗新冠病毒。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由农村到城市为主要类型。
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
国际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
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活动:某地区年平均有一万人口,当年出生的人口有200人,死亡的人口有120人,迁入人口为100人,迁出人口为80人,请问该地区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多少?自然增长率为?该地区人口增长率为?
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0.2% 人口自然增长率:0.8% 人口增长率:1%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是 发达国家历史上 和 发展中国家当前 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迁移类型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02
推力因素
Push factor
拉力因素
Pull factor
1、推拉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移动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限制移民的法律法规等。
人口迁移还会受到个人因素影响,如迁移意愿,知识水平,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印象与评价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地形及
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非洲的环境难民。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人文因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分析要素
推力
拉力
经济
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
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交通
距离近;交通便利
社会
教育水平低;
生活条件差,宗教迫害
文化教育水平高
理想的生活条件
政治
战乱
社会环境稳定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地形
气候
水
土壤
自然资源
经济
交通
通讯
就业
文化教育
政治
宗教
国家政策
战争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早期的人口迁移
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
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因素 :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
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迁移的主力军:青壮年劳动力。
社会因素
政治变革、政策、战争、宗教迫害等往往引起人口大批量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小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笔记)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 20 万居民被迫迁移。
近 10 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 20 万六盘山区移民。
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环境安全
政策
民族文化
经济因素
自然灾害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欧洲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①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
②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
③宽松的难民政策。
3.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说明其具体原因。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推力: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人口大量迁出。
拉力: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人口大量迁入。
3、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的影响:
加强与外界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有利——
不利——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影响迁出地经济的发展潜力。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增多。
(2)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
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速城市化进程;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不利——
由于人口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因而,国际人口迁移往往反映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全球形势
二战之前人口迁移
出
出
出
入
入
入
移民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之后人口迁移
出
出
出
入
入
入
移民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中国1949年至80年代人口迁移
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到严格户籍管理控制
人口的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均以行政导向为主
50-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支援国家“三线”建设
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人口流动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这一阶段大量人口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趋势扩大。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
如何理解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民工流”产生的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
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河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3)“民工流”的变化
近几年出现“民工回流”和“民工荒”现象。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
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东北逐渐出现一些“空城”,东北三省七年间合计净流出人数高达164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空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B.东北气候寒冷 C.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D.国家政策影响
2.调查显示,东北籍老年人迁移去南方的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三亚等地,此类移民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提供充足劳动力 ②抬高住房价格 ③提升生产水平 ④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C
D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8年春节期间,参与收发微信红包总人数达6.88亿,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同比增长15%。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图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的首要因素是
A. 收入水平B. 人口迁移 C. 人口素质D. 通信技术
4.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城市白领等打工人员回流农村的现象。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人口回流流出规模最大的省区可能是
A. 北京 B. 湖南 C. 广东 D. 四川
C
B
小明的姐姐博士毕业后做一个“海归”,但犹豫去哪里工作,她了解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推出落户、安家费、房补、子女上学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吸引国内外人才,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间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5.“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 )
A 缓解人地矛盾 B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 保护生态环境 D 促进经济发展
D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3~4题。
6.“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7.“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D
A
8.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导致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
“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
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