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23:09:37

文档简介

一 、选择题
1~5DABCD
二 、非选择题
16.(14分)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2023.2
6~10DACAB 11~15BCCDB
对唐代尊老爱老这一 现象的解读 ,可从以下角度作答.
(1)可从唐代养老尊老政策实施的背景作答 。
如.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封建自然经济的高度繁荣﹔统治 者对尊老养老的重视等 。 (4分)
(2)可从唐代养老尊老政策的实质及特点作答 。
如.该现象实质是注重以道德力量来约束和引导社会成员 ,进而维护王朝统治的政治 行为 。
特点.颁布养老诏令的次数明显增加﹔相关规定更为明确 ,注重对养老政策的落实﹔受惠 面的扩大 ,目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慰藉﹔制度化趋势明显 。 (4分) (3)可从唐代养老尊老政策实施的影响作答 。
如.政治上 ,践行孝治 ,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经济上 ,赐物或免除赋役有利于改善老人们 的生活﹔生活上 ,形成了养老尊老的社会风气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 (4分) 对 于唐代养老尊老制度的不足 ,可结合中国古代社会“人治”社会的弊端和养老制度的政治
目的作答 。 (2分)
17.(14分)
晚清山东邮政路网的演变特点.新旧并存(既是传统驿站的延续 ,也是现代洋务通讯的移 植)﹔邮政网点逐步增多(由疏松到密集) ,鲁东尤其明显﹔空间结构从线到网﹔逐渐打破按 地形地貌划分的邮政格局 。 (4分 ,任答两点即可)
其演变的原因.鸦片战争后 ,近代西方邮政新理念的传人﹔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影响﹔烟 台 、青岛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火车 、轮船 、电报等近代新式交通 、通讯工具出现(或胶济 铁路交通线的建设)﹔近代山东经济发展重心由鲁西运河区域向沿海城市转变(由西向东 转变) 。 (6分 ,任答三点即可)
意义.山东邮政路网的发展 ,加强了沿线地区的沟通 ,促进了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展﹔推动 了近代通讯事业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加速了山东近代化的进程 。
(4分 ,任答两点即可)
18.(13分)【评分标准】
信息提取.
材料的形式.连环画﹔
材料的内容.图 1,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婚姻自由 ﹔
图 2,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农民协会 、民兵﹔
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1950年 :
材料内容发布单位:华东人民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历史叙述:
从改造前农村状况的角度:
从改造农村的政策举措角度:政策 、措施(政权 ,经济 、社会 ,各形式解释宣传政策等): 从改造农村的成果角度 。
历史评论:
从党的政策全局的角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
从对农村的基层治理的举措角度:改造与建设同时进行:
从历史意义角度:当时的意义 ,深远意义 。
从连环画宣传意义的角度 。
表述层次:
层次3:提取信息准确 、全面 ,既能提取时间信息 、内容信息 ,又能提取素材本身的信息:历 史叙述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评论角度全面 , 能从不同视角范围 、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评论 ,史论结合 ,层次分明 ,逻辑严密:
层次 2:能从多角度提取信息 ,信息准确 ,既能提取时间信息 、内容信息:历史叙述符合历 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能从不同视角范围 、角度对历 史事物进行评论 ,能史论结合 ,表述清楚:
层次 3:提取信息角度单一,或提取信息不准确:历史叙述偏离历史时代 ,历史事实不清 楚:历史评论不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 ,评论角度单 一 :历史表述 ,不能史论结合 ,表述
混乱 。
19.(14分)【评分标准】
信息提取:
材料 一 :18世纪后半期 ,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欧洲棉纺织 业者和一部分人反对从亚洲进口棉纺织品:政府立法限制从亚洲进口棉纺织品:欧洲与 亚洲贸易量明显减少等 。
材料二: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人法 、英 、荷:欧洲与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金钱由 于与亚洲贸易流人亚洲 。
信息解读:
(1)原因:
从殖民掠夺的角度 。如 ,新航路开辟以来 ,欧洲对美洲殖民掠夺: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 。 如 ,世界市场正逐步形成 ,世界贸易范围扩大 、种类增多 、贸易量 增加:
从当时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角度 。如 ,除了英国刚刚开始工业革命 ,其它欧洲国家还没有 进行工业革命: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 。如 ,西班牙把掠夺来的金银没有投到工商上 ,自身工商业不发达 ,金 银用来购买 日用商品 ,造成金银流失:
从东西方贸易的角度 。如 ,亚洲的商品及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仍然具有优势地位:从欧 洲当时的贸易政策的角度 。如 。奉行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 。
(2)结果 :
从欧洲内部国家发展状况对比的角度 。如,西班牙的衰落,英法荷的崛起s
从贸易政策对欧洲后果的角度 。如,英国保护了国内市场(棉纺织业),对工业革命的推 动作用s
从全球贸易格局的角度,如,以英国为中心的贸易格局正逐步出现s东西方贸易地位互 换等 。
(3)评价 :
从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角度 。如,反映了欧洲处于从工场手工业时期向工业革命时期发展 的历史阶段s
从贸易政策实质角度 。如,为了 自身利益的需要等 。
表述层次 :
层次3:提取信息准确全面,能联系时代背景,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能史论结 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s
层次 2:提取信息准确,能联系时代背景及生产力发展,能从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角度 分析历史现象,史论结合,表述清晰s
层次 1: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找到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联系时代背景和全 球贸易格局变化等进行分析,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3.2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 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
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
第 I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岳麓秦简》记载:“廿六年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 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皇帝)曰:可。”《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到湘山祠时遇
大风,几不得渡。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政令出现朝令夕改现象 B.国家组织能力提高
C.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巨大 D.皇权缺乏有效制约
2.战国时,李悝变法推行过两项主要措施: 一是“务尽地力”,重新划分土地,正式承认土地私
有,发展农业生产;二是“平余法”,按年成丰歉和灾情大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
应的收放政策,因此“虽遇饥蚀水旱,余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这些措施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不利于封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 D.打击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3.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
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
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 D.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 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
男子操耙糖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 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
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
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 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5.表1为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表(单位:人数)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 高二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期的英国
表 1
年份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1901年 1914年 1922年 1939年
分数 53874 5087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A. 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
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D.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
6.宋徽宗时期,官方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仪制以
外,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礼典“首次”意味着官方
A.首次否定传统严格的等级制度 B.顺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将国家礼典提升为法制的高度 D.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
7.表2所示为有关5 —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
表 2
(1) 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 差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2)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号称有百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 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3) 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 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缘由 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
C.罗马法调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 D.罗马法培育公平公正原则
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候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
权利的方式,还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这些规定
A.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兴起 B.结束了世界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C.强化了世俗的主权国家统治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
9.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
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10.1980年,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1982年,村民
委员会被写进宪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 B.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 D.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高二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11.图1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 1912年至1913年问,酸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苹等各行业 迅地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 自民国元年互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 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图 1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12.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
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生产者变为食物的采集者
B.工业革命以工场代替工厂,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C.信息革命的发展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D.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3.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 特里芬针对某个体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 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
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关于这个货币体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排除英国 B.美国借助这个体系成为世界霸主
C.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 D.美国主导该体系并控制世界经济
14.图2为1800年 — 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
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图 2
高二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
A.1800—1850 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
B.1850—1925 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
C.1925—1950 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
D.1950—2015 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
15.图3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
图3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3分,19题14分,共55分)
1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3 古代部分王朝颁布的养老尊老诏令次数统计表
先秦 西汉 东汉 魏 晋 北魏 后周 隋 唐
4 24 28 2 4 43 6 4 73
表 4 唐代各个皇帝领布养老诏令次数统计表
高祖 太宗 高宗 睿宗 玄宗 素宗 代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2 28 11 1 21 3 2 1 1 3
——据【宋】王钦若《册府元龟 ·帝王部 ·养老》
高二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材料二
表 5 唐代的养老制度
唐代的养老对象 唐代养老制度的内容
三老五更 养老礼仪 由皇帝在中央政府举行的国家养老礼
由地方举行以宾贤、敬老、谦让为主要内容的乡饮酒礼
子孙为国难 死者之父祖 养老诏令 颁布时机:皇帝即位、皇帝巡幸、祭礼典礼
诏令内容: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
致仕之老 养老制度 普通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官员退居养老的致仕制度
庶人之老,四代皆然 社会保 障体系 设立病坊等救济机构
设置专门官员和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
提倡亲邻之间的救助
——据陈宝锋《唐代养老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解读。(14分)
17. (14分)晚清“邮政”一方面依赖于全国各地驿站而存在,另一方面,具有“舶来品”的基本
属性。下列三图为晚清山东邮政时空格局演变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4 图5 图6
备注:
1.三图中的鲁西(平原区)、鲁中(山地丘陵区)、鲁东(沿海丘陵区)为驿路格局。 2.图4为1860年山东驿站与驿路格局;其中的黑点为驿站,连黑点成线为驿路。
3.图5为1896年山东邮界邮政路网(1878年烟台试办邮政并建立邮界)。
4.图6为1907年山东邮政路网(1903年建成济南、胶州、烟台邮界邮政路网)。
——摘编自王含梅《晚清山东邮政路网的时空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山东邮政路网的演变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及意义。(10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18.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新农村新气象
15.知一乐园解(4):新民主至又油结光质的填一个得规:期大墙漏目亩。
图7《婚姻自由》
——摘自张乐平、顾炳鑫等连环画《婚姻法图 解通俗本》,1951年华东人民出版社
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
图8《土地证》
图片文字:去年冬天开始,华东、中南、西
南、西北广大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今年年
底将有近三万万人口的地区完成这件工
作;目前,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八千四百
余万人,民兵已达七百万人。
——摘自《新中国一年来伟大成就》,《连环
画报》,1951年第9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你对当时新中国在农村的基层治理情况写一篇观察报告。(历史 叙述描写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层次分明;评论观点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史论结合。)
19.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世界的贸易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欧洲的 纺织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这些外国产的棉纺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 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它们开始被大量进口,因此,本地纺织界和一部分 人—— 这部分人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的安全——提出了 反对。英国的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这些进口商品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欧洲棉纺 织界为了保证禁止进口印度棉布的法律获得通过,对他们各自的政府施加了足够的压力。 这些法律并没有被普遍遵守,然而,它们确起了明显地减少与亚洲的贸易量的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伏尔泰对当时的贸易情况评述到:人民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 墨西哥不断地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 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 口袋;他们在加的斯(注:西班牙的港口)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 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历史解释。(提取信息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高二历史试题 第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