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作者 | 鲁迅
A CHANG YU SHAN HAI JING
HUAI NIAN CHANG MA MA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学习刻画人物特征的方法,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
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情
学习目标
MU
LU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01
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字词识记
阿长,也就是鲁迅作品多次提到的“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山海经》是一部民间传说中记录地理知识的古书;
二者结合,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寄托了对长妈妈的怀念。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学生被通缉
被通缉期间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
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此时,本文是其第二篇
阿长是一位普通劳动妇女,也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写此用以缅怀
鲁迅(1881年9月——1936年10月)
男 55岁 浙江 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民主战士
现代文学奠基人
革命家
设计师
新文化运动主要参与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散文:
《野草》、《朝花夕拾》
野草
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
散文集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坟
热风
华盖集
而已集
准风月谈
集外集
花边文学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憎恶
zēng wù
憎恶
疮疤
chuāng bā
疮疤
霹雳
pī lì
霹雳
震悚
sǒng
悚
粗拙
zhuō
拙
孤孀
shuāng
孀
菩萨
pú sà
菩萨
脐
qí
脐
胸脯
pú
脯
茉莉
mò lì
茉莉
书斋
zhāi
斋
守寡
guǎ
寡
切切察察:
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
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
惊慌急迫
辟头:
开头
繁琐:
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慌。
掳:
把人抢走
疮疤:
疮好了之后留下来的疤
深不可测:
深的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诘问:
追问,责问
惧惮:
害怕,畏惧
渴慕:
形容非常羡慕
疏懒:
懒散而不习惯受约束
霹雳: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文中指作者受到极大的震撼。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02
文章浅析
视频背景、结构梳理及内容主旨
课件研究所
14:23
3月19日 周五 下午
阿长与山海经
听课文朗读,与鲁迅先生一起怀念“长妈妈”。
结合背景,说说文章为什么不叫“长妈妈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无名无姓,地位低下
讨厌阿长
感激阿长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
睡相管理为零
元旦塞橘
封建迷信
长毛故事
愚昧无知
买“三哼经”给我
感激
怀念
敬佩
愚昧
粗俗
真诚
善良
渴望平安
关心孩子
主要通过回忆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刻画其的性格:
迷信
01
02
03
04
05
06
07
抒发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和敬佩之情。
03
深层理解
课文重点句段详细解读人物形象探究
文章第1段介绍了对阿长的三种称呼,想一想题目为什么选用“阿长”?
“阿妈”是儿童口吻,不适用于中年的作者;
“长妈妈”不切合作者将其视为亲人的独一无二的感情;
“阿长”符合中年作者身份和前半部分略带调侃的意味;
文章第2段主要写了阿长的哪几件事?表现其怎样的性格特点?
喜欢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事情
性格
对“我”管束很严
有些粗俗
“大”字形睡相
不拘小节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的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之间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这两段刻画阿长时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结合相关词语分析表达作用。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惶急地看着我
摇着我的肩
将我按住
伸出臂膊
这两段刻画阿长时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结合相关词语分析表达作用。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惶急地看着我
摇着我的肩
将我按住
伸出臂膊
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阿长期待得到祝福的急切心情。
文章第6-11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主要写正月初一早上阿长让“我”说“恭喜”并吃福橘这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位关爱孩子、期待祝福、渴望平安幸福的底层劳动妇女。
文章第19段大量文字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是否离题?
不离题。
因为“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正是由远房叔祖而起的,详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也就交代了“我”对绘图的《山海经》产生兴趣的原因,为后文写“我”渴慕《山海经》以及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做了铺垫。
在“我”渴慕《山海经》一事上,周围人是怎样的态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先是远房叔祖,虽是一个和蔼的老人,但我不好意思让他找
其次是周围别人又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最后是阿长主动问山海经的事。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长的热心、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和转折,出现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不大佩服她
喜欢切切察察,“大”字形睡觉
空前的敬意
脱下裤子站城墙上,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
敬意消失
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新的敬意
为我买来《山海经》
04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中考考点及答题要点拓展
欲扬先抑
从整篇文章来看,“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感激,怀念和敬佩的。而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却以大量的笔墨写“我”如何讨厌阿长,到后面产生新的敬意也只是因为《山海经》。总体来看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
详略得当
文章围绕阿长这一中心人物,叙事详略得当。略写了阿长称呼的来历、一些毛病,详写“大”字的睡相、元旦的仪式、“长毛”的故事和为“我”买《山海经》四件事。这样有详有略,既表明了“我”讨厌阿长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对阿长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过程,同时,又使得阿长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作者对阿长的描写,抓住了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极具个性化的特征,进行了简练传神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通过写阿长说话时的情态和习惯性的动作,便把阿长饶舌多事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考察方式: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梳理或概括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答题方式:
分析文章标题,有些文章标题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析文中带有感彩的语句,重点关注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就能提炼出作者的感情重心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写作背景,更方便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后作业
课后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致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泰戈尔《仿佛》
下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