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古诗词赏析真题检测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古诗词赏析真题检测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10:13: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升初古诗词赏析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1.(2021 硚口区)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A.竹子生长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    ,赞美了竹子的    品质。
(3)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   
B.《惠崇春江晚景》   
C.《滁州西涧》   
D.《江南春》   
2.(2021 龙华区)阅读苏轼词两首,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材料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3.(2021 房山区)阅读《十五夜望月》和《望月怀远》,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节“   ,   ”的景象(用原文回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你还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请写出前后连续的两句。
答:   ,   
4.(2021 仁寿县)课内古诗词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诗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凿:开凿
B、若:好像
C、等闲:平常
D、浑:浑浊
(2)根据诗句意思,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A、尽管 尽管 只要 都
B、只有 只有 只有 才
C、不论是 还是 即使 也
D、即使 也 无论 都
(3)对该诗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的前两句写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后两句写石灰的品格。
B、“要留清白地人间”是对全诗的总结,画龙点睛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全诗前两句纯粹写石灰,后两句借石灰的高尚品质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质。
5.(2021 娄星区)古诗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
(1)此诗的作者是    ,诗题的意思:   。
(2)在诗中补充诗句。这两句采用     的写法,告诉我们    的道理。
(3)朗读这首诗,我会想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朱熹的诗句“   ,   ”。
6.(2020 永州)名著导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1)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的开篇词。
(2)下列故事出自这本名著的是    。
A.三打祝家庄
B.三进大观园
C.桃园三结义
D.三借芭蕉扇
(3)在这部作品中,   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袁绍
7.(2020 永新县)古诗比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①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    ,都表达了诗人    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    。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    和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    (A.来前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    ,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    。(多选)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8.(2020 靖安县)阅读理解。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朝代),“清平乐”是    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初春/春末夏初)时节。整首词以“   ”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词中所写的“   ”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3)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9.(2020 高安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
C.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10.(2020 潼南区)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   ;“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   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升初古诗词赏析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1.【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赏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从“咬”字可以看出,这句诗把“岩竹”拟人化,说明了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故选D。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赞美了竹子坚忍顽强的品质。
(3)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理解。A.《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B.《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C.《滁州西涧》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D.《江南春》这首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故AB项为题画诗。
故答案为:
(1)D;
(2)非常恶劣 坚忍顽强;
(3)A√B√。
2.【解答】(1)考查了诗歌默写。根据积累作答。
(2)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3)考查了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根据积累可知,A、B、C都正确。
(4)考查了对诗句的赏析。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体会即可。
故答案为:
(1)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3)ABC;
(4)我喜欢“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我想象着: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3.【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2)考查学生对的古诗积累。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回答即可。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故答案为:
(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4.【解答】(1)考查了对诗句词语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浑:全,都。故选:D。
(2)考查了对关联词的应用。“千锤万凿”与“烈火焚身”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用“还是”相联。“千锤万凿、烈火焚身”与后一句是条件关系,第一个空填“不论是”,“粉骨碎身”与“要将清白留在人间”之间是假设关系,可填“即使……也”。故选:C。
(3)考查了诗歌的赏析。A、B正确。C.有误,这是首托物言志诗,以诗写人。前两句并是纯粹的写石灰。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故选:C。
故答案为:
(1)D;
(2)C;
(4)C。
5.【解答】(1)考查了对作者的了解及诗题的理解。值:逢,遇到。题目的意思:去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2)考查了补充诗句的能力及对写作手法的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本句中,将“春色”“红杏”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锁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考查了对诗歌的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出自《古今贤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故答案为:
(1)逢,遇到 去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2)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拟人 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锁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万紫千红春满园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解答】(1)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这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2)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出自这本名著。这个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部作品中,刘备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
故答案为:
(1)三国演义;
(2)C;
(3)B。
7.【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这两首诗歌可知,这两首诗都是写春雨,都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喜”。
(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春夜喜雨》前两句是描写了春雨来时的景象,后两句描写了春雨来后的景象。而《春雨》中描写的则是春雨来后的景象。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漫”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杜甫认为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来得及时;周邦彦认为春雨水量可观,有利于农人耕作。
故答案为:
(1)春雨 对春雨的喜爱“喜”;
(2)B C C 漫;
(3)AD BC。
8.【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课内学习及课外知识积累可知,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宋代,“清平乐”是词牌名。
(2)考查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春末夏初时节。整首词以“春归何处?”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词中所写的“百啭无人能解”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
(3)考查了对诗词的写作手法的辨析。结合诗词内容可知,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作者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故答案为:
(1)宋代 词牌;
(2)春末夏初 春归何处?百啭无人能解;
(3)拟人。作者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9.【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内容的理解。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依次排查各选项的内容。A、B、C正确,D项理解不正确,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跟袁安没有关系。
(2)本题考查了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A、C、D正确,B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
故答案为:
(1)D;
(2)B。
10.【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酒,醉后写下这首诗。标题中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即可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中描写了云、雨、风、湖水这些景物。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的意思是远离杭州许久了,这次回来又能够如醉如痴地观赏西湖的雨景,不见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结合本首诗歌可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故答案为:
(1)标题中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即可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这首诗中描写了云、雨、风、湖水这些景物。
(3)急而大√持续时间短√大√;
(4)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