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10:15: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
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与日逐走________ ②河渭不足________
③北饮大泽________ ④弃其杖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过是溪( )
A.这   B.正确  C.名字叫“是”
(2)太白感其意( )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C.感谢她的语意
(3)还卒业( )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7.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孟盂,此不为      ?”
一儿日:“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按原文填空。
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日中:_________________。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
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分别是从哪一种感觉获得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11.两小儿的辩论富含智慧,是应该表扬的,而文中一句“孔子不能决也”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的态度。
1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不食嗟来之食(节选)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②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⑤!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⑥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⑦也!”从而谢⑧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食(sì):喂养,给…吃。③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蒙袂辑屡:用衣袖蒙着脸步子拖拉。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嗟(jiē):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语气词,喂。 ⑥予:我。⑦斯:这,此。⑧谢:表示歉意。
13.解释下列句中“食”字的不同意思:
(1)黔敖为食于路:( )(2)嗟!来食:( )
14.翻译划线的句子。
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例子也能体现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而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郑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 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己亲,遂不备郑。郑人袭胡, 取之。
16.对下而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因问于群臣 因:于是 B.遂不备郑 备:责备
C.此公怒而戮之 戮:杀 D.郑人袭胡,取之 取:夺取,占领
17.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胡君闻之,以郑为己亲”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木直中绳, 以为轮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8.下列各句句式与“胡,兄弟之国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搂之大观也 B.人非生而知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共所之也
19.对郑武公性格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虚伪、奸诈 B.自私、残暴 C.奸诈、自负 D.自负、武断
20.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21.按原文填空。
2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通国:____________ 使: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
2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①其中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2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用“______”在原文中画出来。
2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①,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舒雁③烹宜,翔雁燔④宜。”竞斗而讼⑤于社伯⑥。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⑦。已而⑧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有……者:有个……的人。②烹:煮,烧。③舒雁:栖息的雁。④燔:烤。⑤讼:争辩是非曲直。⑥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⑦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⑧已而:过了一会儿。
26.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弓射之( ) (2)翔雁燔宜( )
27.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回答下列问题。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最后的解决办法是______,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29.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3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愿趣火视绝缨者 催促 B.王怪而问之曰 感到奇怪
C.寡人未尝有异于子 不同 D.今幸得用于臣之义 按道理应该做的
3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楚庄王赐其群臣酒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妾扢其缨而绝之 学而时习之
C.今幸得用于臣之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
3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你对文中的楚庄王和大臣分别从其值得学习的方面做出评价,并用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竞跑、赛跑 黄河 向北 他的,指夸父的 2.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4.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值得。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
【分析】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详解】1.①此句话的意思是:与太阳竞跑。“逐”的意思是“竞跑、赛跑”。
②此句话的意思是:黄河、渭河的水不够。“河”的意思是“黄河”。
③此句话的意思是: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北”的意思是“向北”。
④此句话的意思是:他遗弃的手杖。“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夸父的”。
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翻译。同学们平时还要注意文言文方面知识的积累。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4.“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人有大志。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值得。夸父的行为教导我们要坚强,他的坚毅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 A A B 7.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
【分析】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7.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李白最开始读书的情况是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原句是: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棒。原文是:逢老媪方磨铁杵。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原文是:太白感其意。
8.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 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 正午 寒凉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10. 视觉 触觉 11.实事求是 12.我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海无涯,我们都要不断学习。
【分析】译文: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8.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去补全原文。
9.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对字词进行合理地翻译。
10.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两小儿辩日的依据分别为“太阳的形状”和“自身对太阳的感受”。因此,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分别是从视觉和触觉获得的。
1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孔子很真实,不做作,从实际情况出发,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孔子所说的话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13. 给吃,喂养。 吃,动词 14.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15.示例:做人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还有朱自清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美国救济粮的故事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分析】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13.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平时注意积累常见实词的意思。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本题中要注意“予”、“惟”、“嗟”、“斯”的翻译。
15.本题考查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文中的饿者虽然“蒙诀辑履,贸贸然来”,但当听到“嗟!来食”却“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可见他的骨气(或清高)。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例如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他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16.B 17.C 18.D 19.A 20.郑武公先把美人嫁给胡君,来迷惑他的本心。
【分析】从前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所以就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一说妹妹)嫁给胡国的君主,以此来使胡国国君心里高兴。于是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讨伐谁?”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讨伐胡国。”郑武公大怒并且责骂了关其思,说:“胡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讨伐它,什么意思?”胡国君主知道了这件事,把郑国君主当做自己的亲人,就不再防备郑国,郑国攻打胡国,占领了它。
16.考查文言文字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字义,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遂不备郑:备:防备
17.考查“以”的用法。
“胡君闻之,以郑为己亲”: 胡国君主知道了这件事,把郑国君主当做自己的亲人。“以”:把……当做。
C. 木直中绳, 以为轮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18.考查句式。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胡,兄弟之国也:胡是我们兄弟之国。
A.此则岳阳搂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B.人非生而知之: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一切道理的。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共所之也: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
D选项为宾语前置句。ABC选项为固定句式。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解短文内容“郑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可知郑武公是个虚伪、奸诈的人。
2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1.善弈者 专心致志 其智弗若与 22. 全国。 让。 引,拉。 这样。 23. 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示例:心不在焉 2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5.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
【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21.本题考查默写能力。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2.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必要时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来完成。
23.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完成第①②题,首先要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然后翻译成现代文即可。第③题,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第一句话中的“专心致志”反映了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那么与之对比的第二个人的表现,就是与“专心致志”相反的词语了,可以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等。
24.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我们要将这则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来理解,把它看作是一篇现代的小故事,这样本篇文章就分为了四个版块:一是故事的起因“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棋”;二是故事的经过“两个人不同的学习状态”;三是故事的结果“两个人不同的学习结果”;四是主题的升华,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就能够从文中找出原句了。
25.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作者通过两个人跟着弈秋学下棋,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6. 牵引,拿。 应当。 27.过了一会儿(兄弟俩)再去寻找天上飞翔的雁,雁早已飞得又高又远了。 28. 如何吃雁 烹燔半焉 雁已凌空远矣 29.三个人。他们的观点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良机。
【分析】译文: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2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将援弓射之的意思是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援:牵引,拿。翔雁燔宜的意思是善于飞翔的雁应当烤着吃最好。宜:应当。
27.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的意思是过了一会儿(兄弟俩)再去寻找天上飞翔的雁,雁早已飞得又高又远了。
28.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吃雁,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烹燔半焉,而结果是雁已凌空远矣。
29.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涉及三个人物。他们的观点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良机。
30.C 31.D 32. 后来吴国兴兵攻打楚国,有一个人在战斗中常打头阵,五次冲锋打退敌人,取到敌方将军的头献给楚王。 我,就是早先在殿上被揪下帽缨的那个人啊。当时就应该受刑而死,至今愧疚很久了,没能有所报效。 33.楚庄王胸襟宽广,仁厚开明。理由:“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大臣知恩图报,忠勇(忠义)双全。理由:“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分析】译文:楚庄王宴待群臣,天晚时群臣喝酒尽兴,人都醉了。大殿上火烛灭了,有人暗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对楚王说:“刚才火烛灭时,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请快点火查看帽缨断的人。”楚王说:“不要燃火!”立刻下令:“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断,表示他还不尽兴。”于是群臣都自动把帽缨扯断了,于是楚王与群臣欢饮后才散席。后来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有个人常常打头阵,楚国与吴国五次会战,他五次攻破敌人行阵打退敌人。楚王奇怪地问他:“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那人说:“我就是大殿上帽缨被扯断的人。”
3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翻译。
“寡人未尝有异于子”的意思是“我不曾优待于您。”这里“异”的意思是“优待”。
3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用法。
A.“其”用作代词。
B. “之”用作代词。
C. “之”用作助词。
D. 前一个“于”用作介词,后一个“于”用作动词。
3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句子翻译。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联系前后文,融会贯通后,解题的准确率会更高。
3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应该深刻理解前后文,然后从原文中提取信息。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楚庄王胸襟宽广,仁厚开明。他没有杀掉拉王后衣裳的人。表明理由的句子为:“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大臣知恩图报,忠勇双全。在战斗中,他尽自己所能为楚王效力。表明理由的句子为:“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