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hé) 应和(hé) 结束(jié) 结了瓜(jié)
B.亡赖(wáng) 卜落(pǔ) 皇冠(guān) 鸡冠花(guān)
C.捣衣(dǎo) 疏通(shū) 朴素(sù) 卧剥莲蓬(bō)
D.构成(gòu) 倘若(tǎng) 绮丽(qí) 田园杂兴(xīng)
2.下列句中带点词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疏远)
B.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山峰)
C.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老翁和老妇)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困倦)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一问是茅盾童年时写的一篇关于下雨天和夜晚的趣事的文章。
B.《三月桃花水》中作者把“落满桃花花瓣的水”叫做“桃花水”。
C.“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天窗》一文的关键句,通过品读相关语句我们能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D.“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词应该按照这个节奏来读。
4.下列不属于景物描写的一项是( )。
A.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B.圆月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温柔的光芒。
C.竞相开放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蝴蝶,富有生机的动物们,构成了一幅春景图。
D.夏天阵雨来了,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瓜架 竖旗杆
B.一道农家风光 一派木板窗
C.猛厉地扫荡 轻轻地走过
D.纤细的低语 明洁的丝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晨,家家户户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给乡村平添一层神秘的面纱。
B.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这里高楼林立。
C.我们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聊起了童年的往事。
D.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汽笛鸣响,就像奏响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交响乐。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看拼音写词语。
zhuāng shì shùn xù tǎng ruò
zhào lì tà bù dūn xià
8.选词填空。
感谢 感激
(1)方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杯同学们,大家都很 他。
(2)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 的。
和睦 和谐
(3)新学期开始不久,大家慢慢地熟悉起来,相处十分 。
(4)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 的田园风景画。
9.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绿草如 鸡 相闸 高楼林
依山 水 炊烟 车 马
(1)虽然四周 ,但这儿却是小桥流水,竹篱茅舍。
(2)早晨,村庄上空 ,人们都起得很早,各自忙碌着。
10.《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是 ,字 ,号 , 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 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其中描写小儿子的两句词是: , 。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1.口语交际。
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了,军军感到很高兴,可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妈妈硬要他挑两个去学,军军却不想去学,你觉得他应该如何跟妈妈说?请写下来。
。
12.按要求写句子。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
(2)王老师说:“小明,你去把卫生区打扫干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仿写)
。
(4)仿写句子。
例: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绘成了一幅繁华的城市夜景图。
,绘成了一幅迷人的夏日荷塘风景画。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课内阅读。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选文中“ 、 ”这两个词写出了夜的特点。
(2)在孩子们的想象中,云像 ,像 ,像 。在你的想象中,云像 ,像 ,还像 。
(3)从小玻璃上面掠过的黑影,孩子们会想象到 、 和 ,你会想象成 、 和 。
(4)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
14.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 遐想—— 喜悦——
(2)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3)短文是按的 顺序进行描写的。请用“ ”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 、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 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 ,抒发了作者 乡村傍晚的感情。
五.习作(共1小题)
15.乡下人家充满诗意,小小天窗给人遐想,三月桃花水叫人沉醉……美好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生活处处皆美好。你印象中最美好的地方是哪里呢?你为什么喜欢它?请以“最美好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有一定的顺序;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③把感觉最美好的内容写清楚;④用上本单元所学的表达方法。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项错误,“和”读“hé”时,意思是和谐,和睦;读“hè”时,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因此,“应和”的“和”应读“hè”。“结”读“jié”时,意思是结束,了结;读“jiē”时,意思是长出。因此,“结了瓜”的“结”应读“jiē”。
B项错误,“亡”通“无”,读音为“wú”。“卜”读“bǔ”时,泛指一般预测吉凶的方法;读“bo”时,指萝卜。因此,“卜落”的“卜”应读“bǔ”。
C项正确。
D项错误,“兴”读“xīng”时,意思是兴起,兴盛;读“xìng”时,意思是兴致,兴趣。因此,“田园杂兴”的“兴”应读“xìng”。
故选:C。
2.【解答】A.有误,出自宋朝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新长出的枝叶,还尚未形成树荫。疏疏:稀疏。
B.正确,出自唐朝罗隐的《蜂》,意思是: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山尖:山峰。
C.正确,出自宋朝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意思是: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翁媪:老翁和老妇。
D.正确,出自唐朝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意思是: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懒困:困倦。
故选:A。
3.【解答】A.有误。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体现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故错误。
B.有误。《三月桃花水》,散文,作者是著名诗人、词人、翻译家、评论家刘湛秋,描写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语言优美,引人入胜。结合“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可知错误。
C.正确。
D.有误。本句出自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意思是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听来十分温柔美好,那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不知是谁家的双亲父老。结合句子结构及句意可知,正确断句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故选:C。
4.【解答】A、B、C是对景物的描写。
D.这句话描写的是孩子们在雨天玩耍的情景。
故选:D。
5.【解答】A、C、D正确。
B.有误,应是“一派农家风光”“一道木板窗”。
故选:B。
6.【解答】A、C、D正确。
B.不恰当,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用来形容“小山村”不合适。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解答】答案为:
装饰 顺序 倘若
照例 踏步 蹲下
8.【解答】“感谢”重在谢,表达谢意的意思。“感激”重在“激”,指的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这种感激里面既有感谢又有感动,这种感激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相比于一般的感谢,感激的事情和内容往往更加激动人心。结合语境,故(1)选“感激”,(2)选“感谢”。
“和睦”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结合语境,故(3)应选“和睦”,(4)应选“和谐”。
故答案为:
(1)感激;
(2)感谢;
(3)和睦;
(4)和谐。
9.【解答】绿草如茵 鸡犬相闻 高楼林立
依山傍水 炊烟袅袅 车水马龙
(1)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2)炊烟袅袅:指古时候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故答案为:
茵 犬 立
傍 袅袅 水 龙
(1)高楼林立;
(2)炊烟袅袅。
10.【解答】《清平乐 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故答案为: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南宋 五 喜爱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1.【解答】注意说话的要求,态度。
故答案为:
妈妈,暑假就要让我们小孩多接触大自然,去体验生活,这也是一种学习,请您尊重我的选择,好吗?
12.【解答】(1)改为陈述句,把“怎么会……呢”改为“不会”,结尾用句号。
(2)改为第三人称,把“小明,你”改为“让小明”,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3)“不论……不论……都……”表示条件关系,仿写时注意。
(4)例句形式为“什么样的什么,什么样的什么,什么样的什么,绘成了一幅什么”,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的。
(2)王老师说,让小明去把卫生区打扫干净。
(3)不论你的语言,不论你的肤色,只要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就都是亲密的朋友。
(4)绿茵茵的荷叶,翩翩起舞的蜻蜓,亭亭玉立的荷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选文中“美丽、神奇”这两个词写出了夜的特点。
(2)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在孩子们的想象中,云像山马,像巨人,像骆驼。在你的想象中,云像棉堆,像羊群,还像棉花糖。
(3)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句子“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可知,从小玻璃上面掠过的黑影,孩子们会想象到蝙蝠、夜莺和猫头鹰,你会想象成知了、麻雀和燕子。
(4)考查学生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孩子们从天空中的云、星,想象到山、鸟、巨人等;从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山、马、巨人是无中生有的蝙蝠、夜莺、猫头鹰是从“虚”中想象到现实的。
故答案为:
(1)美丽 神奇;
(2)山马 巨人 骆驼 棉堆 羊群 棉花糖;
(3)蝙蝠 夜莺 猫头鹰 知了 麻雀 燕子;
(4)孩子们从天空中的云、星,想象到山、鸟、巨人等;从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山、马、巨人是无中生有的蝙蝠、夜莺、猫头鹰是从“虚”中想象到现实的。
14.【解答】(1)考查写近义词。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恬静:安静;宁静。近义词“安静”。遐想:超越现实作高远的想象。近义词“畅想”。喜悦:非常愉快、高兴。近义词“高兴”。
(2)考查修辞手法。“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黄的稻苗”比作“金色的海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田的美。
(3)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由“眺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知,短文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4)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了傍晚的乡村,抓住了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喜爱乡村傍晚的感情。
故答案为:
(1)安静 畅想 高兴;
(2)比喻 稻田的美;
(3)由远及近 眺望远处 远处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 引吭高歌的大水牛 美丽 喜爱。
五.习作(共1小题)
15.【解答】范文:
最美好的地方
你可知道,我家乡最美的风景是哪里吗?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这里的水虽没有西湖那般名满天下,这里的山也不如黄山那般闻名遐迩,但是在我眼里却是那般迷人,尤其是奶奶家后院的一片竹林,在我心中是最美的风景。竹林里长满了青翠的竹子,它们长年挺立在那片土地上,好似一位位整装的士兵。郁郁葱葱的竹叶长在竹子那坚硬笔直的躯干上,显得那样精神,那样富有活力。向上望去,一棵棵竹子好似要把那无边无际的天空都遮盖起来,才足以展示自己的“能耐”。
竹林旁的几株野菊花开得正热闹,在秋风中摇动,就像一排仙女在翩翩起舞,让这个秋天看起来更加美丽。
再往远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也感觉到了秋天,它们的衣裳也是黄颜色的,但也有绿的,那是山上的野草们,它们肯定是玩忘了,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
啊!家乡的竹林,你是多么的美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