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19: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供奉 B.供桌 C.提供 D.供耕织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富挠 燃烧 B.春晓 围饶
C.浇水 环绕 D.缠挠 烧饭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昼出耘田夜绩麻(把麻搓成线)
C.稚子金盆脱晓冰(脱掉) D.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晚》一诗中,“山衔落日浸寒漪”描写了太阳落山的情景。
B.《四时田园杂兴》是作者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C.“下雨啰!下雨啰!”这句话是说这种自创的游戏给“我”带来了快乐。
D.“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冰锣敲碎落地的情景。
5.下列句子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
A.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B.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C.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D.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6.下题中对下面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③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④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A.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B.夸张 反问 拟人 夸张
C.拟人 反问 夸张 排比 D.比喻 反问 排比 夸张
二、填空题
7.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涂抹( ) 抹布( )
挫折( ) 折腾( ) 折本(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概——( ) 孤单——( ) 威风——( )
容易——( ) 将近——( ) 广阔——( )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辰美( ) ( )井( )乡 ( )( )无垠
( )波( )顷 ( )( )绝伦 ( )林( )竹
10.根据提示,填写本课所学的内容。
(1)“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的孩子( );大人白天( ),晚上( )。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诗中呈现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_____、敲冰时的______、碎地时的懊恼,描绘了一幅_______图,写出了儿童的__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的________和乡村儿童的_________,流露出对农家紧张忙碌的劳动以及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________之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乡村孩童的喜爱。
(4)《村晚》一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图,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一个调皮天真、悠闲自在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
三、语言表达
11.句子加工厂
(1)虽不能像洞庭潮“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写一写。
例:公园里的菊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白的像雪娃娃,绿的像碧玉,红的像火焰……
情景:冷 热 闹 静 激动 悲伤
我想写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联系生活实际,补充下面的对话。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自己动手制作的陀螺、手工的弹弓等。
小明:那您最喜欢玩哪种玩具?是怎样玩的呢?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3.《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作品( )。
A.《呼兰河传》 B.《小城三月》 C.《生死场》
14.从画“______”线句子中找出两个“ABB”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15.对上题中两个“ABB”式词语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刻画出蜜蜂的可爱。 B.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欢喜。 C.用词多余,去掉也可以。
16.画“﹏﹏”的句子让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读着这句话,能让人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7.语段中在描写蝴蝶和蜻蜓时,侧重描写它们的( )(A.色彩 B.形态);在描写蜜蜂时,则侧重描写它的动作和( )(A.色彩 B.形态),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18.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也成为互联网中重要的流行趋势。这些短视频多是一些草根个体以片断化方式呈现的表演,往往是偶发式且很多时候具有即兴性,大都是随意,花样繁多,内容也相当杂乱。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一部分,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展现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材料二】这种网络短视频除有其轻松、趣味的特点,一方面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另一方面有让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减压和休闲的功能,展现出自身的某种生命力。但其在形态比较丰富的同时也有杂乱的一面,有些消极面已经暴露出来,有些甚至是粗鄙不当的,受到社会的正当批评和相关部门的监督,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材料三】网络短视频消极面当然需要有效遏制,但也要让其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在社会主流中得到有效提升,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更好地传播正能量,据了解,我国七大博物馆、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特警总队和共青团中央等机构也开始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不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起来。最近有25家央企进驻抖音,显然是非常积极的,也会发挥正面作用,随着社会、用户、互联网企业自觉性的提高以及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这种文化形式的积极方而会有更好的体现。
19.这三个材料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内容来写的。
20.【材料一】中,带点的两个词语“很多时候”“大都是”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你在【材料二】中概括出网络短视频的优点和缺点。(各写两个)
答:优点:(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书面表达
习作。
翻阅影集、日记或成长手册……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供”是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确定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供[ gòng ]1.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案上~着水果。2.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 佛用的祭品:上~。3.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认。口~。
[ gōng ]供给(jǐ);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应。~参考。这间房子~厂长午间休息。
[ gòng ]1.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案上~着水果。2.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 佛用的祭品:上~。3.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认。口~。
[ gōng ]供给(jǐ);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应。~参考。这间房子~厂长午间休息。
A.供奉gòng fèng:(动)敬奉;供养:~神佛|~父母。
B.供桌gòng zhuō:祭祀时摆设供品、祭器的案桌。
C.提供tí gōng:意思是供给。
D.供耕织gòng gēng zhī:参加耕种织布。
题中ABD选项读音相同,只要C选项“供”读“gōng”。
故本题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富挠——富饶:意思是指富足有余。多指财物等。
B.围饶——围绕:包围;环绕,环绕某个中心。
C.正确。
D.缠挠——缠绕:用带状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如青藤缠绕在大树上。
故本题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A.正确。“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意思是: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这里的“信口”指的是随口吹。
B.正确。“昼出耘田夜绩麻”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这里的“绩麻”指的是“搓麻线”。
C.错误。“稚子金盆脱晓冰”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意思是: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这里的“脱”指的是“取下、去掉”。
D.正确。“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意思是: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这里的“涟”指的是“水中的波纹”。
故本题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选项A、B、C正确。
选项D有误。结合句子“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可知,把冰比作“玉磬”,“玻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这句诗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表达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D项,D项是直抒胸臆和其他三项是不一样的。
6.A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①把蜜蜂比喻成小毛球。运用比喻修辞;②由“哪里会追得上?”可知这是反问修辞;③由“愿意”可知这里将黄瓜拟人化,运用拟人修辞;④由三个分句组成,是排比修辞。
7. mǒ mā zhé zhē shé
【解析】略
8. 大约 寂寞 威严 简单 快要 开阔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属性词,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近义词:好像、大致、大体。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近义词:伶仃、孤零零、孤寂、孤立。
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有威风。近义词:威势、威信、雄风、武威、威猛。
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近义词:轻易、方便、简易、轻松。
将近:(时间、数量等)快要接近。近义词:快要、接近。
广阔:广大宽阔。近义词:壮阔、辽阔、宽大、宽阔、宽敞。
9. 良 景 背 井 一 望 碧 万 精 妙 茂 修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
背井离乡:也说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碧波万顷: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精妙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10.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 范成大 学种瓜 除草 搓麻线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忽作玻璃碎地声 小心 得意 稚子弄冰 天真可爱 繁忙 天真可爱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骑牛吹笛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详解】考查古诗的理解。
(1)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诗中的孩子不会耕田织布,学着种瓜。大人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2)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稚子弄冰》,全诗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3)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景象。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
(4)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全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惬意的乡村晚景图,池塘里长满了水草,池塘水就要溢出来,远处的落日与山峰交相辉映,牧童横骑着牛背回家,吹着没有调子的笛子,整个画面祥和而美好,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1. 虽是寒冬腊月,但大家一点也没感觉到冷,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哥哥面对逆境,越挫越勇。他是最坚强、最勇敢、最有智慧的! 冷 今天真冷啊!大雪纷纷扬扬,路上的行人一边搓着冻红的耳朵,一边踩着厚厚的积雪匆匆忙忙地往家赶。老人们蜷缩在火炕上,紧锁眉头,不停地念叨着:“这场雪什么时候能停啊!”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结合例句,进行仿写,要求按照加点字造句,注意“虽……但……”是一种转折关系,要将句子涉及的两者进行对比。例如:在下棋方面,我虽达不到爷爷的水平,但在班级中也算是个高手了。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结合例句,进行仿写。本题要求用“最……最……最……”的排比结构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例如:仙人掌却不一样,愈是炎热,愈是日晒沙蚀,干挺得愈直拔,愈强硬。他是最有毅力、最有品性、最有气魄的!
(3)本题考查情景描写。
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例句中“白的像雪娃娃,绿的像碧玉,红的像火焰”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在仿写时要注意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本题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逻辑合理即可。例如:冷——这个冬天可真冷,水变成了不同的样子,冰面、雪花、冰锥……湖中的冰面像镜子,天上的雪花像鹅毛,屋檐下的冰锥像透明的琉璃……
12. 爸爸,您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 手工的弹弓,因为是你爷爷亲手做的。玩的时候用力拉开就可以把小石头射出去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人物的身份特点。第一处根据后面爸爸的回答,可以得出这里是问爸爸小时候玩过什么游戏。接着根据小明的提问,最喜欢的哪种玩具以及如何玩的,根据爸爸的人物身份写出自己的回答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3.A 14. 胖乎乎 圆滚滚 15.C 16. 应有尽有 包罗万象 满足和得意 17. A B 18.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乐趣的园子。
【分析】13.考查作家作品。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描述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4.考查AAB式的词语。
胖乎乎:形容人肥胖。
圆滚滚:形容非常圆。
15.考查分析字词的作用。
C项错误,胖乎乎和圆滚滚写出了蜜蜂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去掉就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16.考查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写了花园里昆虫多,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欢喜和满足。
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主要写了蜻蜓和蝴蝶的色彩。结合“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中“胖乎乎”“圆滚滚”可知主要描写了蜜蜂的形态。
18.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祖父的园子有蜻蜓、蝴蝶、蚂蚱、蜜蜂,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乐趣的园子。
19.网络短视频 20.不能去掉。因为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指的“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有确切、肯定的意思了。所以不能去掉。 21. 轻松、趣味。 减压和休闲。 杂乱、消极。 粗鄙不当。
【分析】19.本题考查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
通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也成为互联网中重要的流行趋势。”
材料二“这种网络短视频除有其轻松、趣味的特点,一方面……另一方面……展现出自身的某种生命力。”
材料三“网络短视频消极面当然需要有效遏制……等机构也开始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这三个材料是围绕“网络短视频”这个内容来写的。
20.本题考查对材料一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通过阅读材料一可知,“这些短视频多是一些草根个体以片断化方式呈现的表演,往往是偶发式且很多时候具有即兴性,大都是随意,花样繁多,内容也相当杂乱。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一部分,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展现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这则材料中的“很多时候”“大都是”这两个词不能去掉。因为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指的“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有确切、肯定的意思了。所以不能去掉。
21.本题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
原文“这种网络短视频除有其轻松、趣味的特点”“另一方面有让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减压和休闲的功能”,优点:①轻松、趣味。②减压和休闲。
“但其在形态比较丰富的同时也有杂乱的一面,有些消极面已经暴露出来”“有些甚至是粗鄙不当的”缺点有:①杂乱、消极。②粗鄙不当。
22.范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印在脑海中,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做煎饼。
有天早上,爸爸又做煎饼给我们兄弟俩当早餐,煎饼做得又香又脆,真好吃!“什么时候我可以做出这么好吃的煎饼呢?”我问爸爸:“您教我做煎饼吧!”爸爸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再说。”所以我很苦闷,在爸妈心中怎样才算长大?
过了几天的下午,爸爸妈妈出去做事还没回来,弟弟吵着要吃东西,家里刚好没有吃的了。我让他在客厅看电视,并告诉他我的想法——做煎饼。接着,我就去准备做煎饼的材料,打开冰箱拿出面粉、鸡蛋,再走进厨房拿盐和葱花。我先学着爸爸调面粉和水的比例,搅拌好面糊,然后把葱洗干净并用菜刀切成葱花放在碗里装好备用。最后,我拿出平底锅洗干净并放在燃气灶台上,打开煤气和灶炉开关,放油,热了一会,放面糊,手忙脚乱地把面糊摊开。结果还没摊开,就闻到焦味了,我赶紧给煎饼翻个面,哇,焦了!我做的这块煎饼,不方不圆,而且又厚又黑,好难看,一见就不想吃。
我不泄气,接着做。这次我把火调得不大不小,面糊放到锅后,摊成圆、翻面,不一会,一张又香又脆的煎饼终于成功了!这时,刚好爸妈也回来了。一进家门,爸爸就问:“谁在干什么呀?好香呀!”我手端一盘煎饼出现在爸爸妈妈面前时,他们迫不及待地伸手抓了一块往嘴里送,露出一脸满足的样子!
“哇,真好!回到家就有吃的,看来我老了,儿子长大咯!”
听到爸爸的夸赞,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里不停叨念: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时要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要求围绕“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一篇作文。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二、选材:想想童年的学习生活,发生了让你难忘的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选择一件最想写的事,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三、构思,组材: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用运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1、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定位:确定写作范围,完成情感定位。引下文:引出下文,适当过渡。
2、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承头:接续开头内容。顺写:按一定顺序写。详重点:详写重点部分,注意写清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3、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