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吞噬(chì) 哄堂大笑(hōng) B.婀娜(ā) 雪域高原(yù)
C.恐怖(kǒnɡ) 青面獠牙(liáo) D.演绎(zé) 随心所欲(yù)
2.与“随心所欲”意义相近但感彩不同的一项是( )
A.得心应手 B.从心所欲 C.为所欲为 D.力所能及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行善积德(擅长) 开山鼻祖(挖开山体) B.吞噬(咬) 师传身授(传授)
C.优哉(美好,舒服) 开山鼻祖(创始人) D.敦厚(诚恳) 随心所欲(想要)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B.藏戏靠师传身授得以保留和发展。
C.藏戏的情节紧凑不拖延,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
D.藏戏中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次舞蹈比赛,学校派出的一律是女生,清一色的娘子军。
B.高考当天,学校门口通通戒严,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的都是考生家长。
C.这次高考,王明在全市理科排名中勇夺第一,莉莉也在文科排名中拔得头筹。
D.运动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摘得桂冠,柔道运动员也名列前茅。
6.下列关于详写与略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作时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B.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C.写作时,主要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些,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
D.写作时,每个部分的内容都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面面俱到才好。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青水秀 B.涣然一新 C.截然不同 D.张灯结采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zi rán fànɡ tān fàn luò tuo
( ) ( ) ( ) ( )
bǐ cǐ hè nián rǎn ɡānɡ zhǒnɡ zhànɡ
( ) ( ) ( ) ( )
9.比一比,再组词。
伴( ) 恰( ) 缸( ) 泳( )
拌( ) 给( ) 缺( ) 脉( )
10.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万( )更( ) ( )( )不同 张( )结( )
( )灯末( ) 行( )积( ) 能( )善( )
我积累了有关过春节的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形容得第一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家里有许多不同的式样的工具,足够你种花用了。( )
(2)元宵节到了,大街上处处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
(3)幽默的王老师讲了一个笑话,惹得大家同时大笑。( )
(4)不知为什么,老人对他的态度与昨天相比,真是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这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我还能写两句关于佳节思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古诗中有很多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的句子,如《长歌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真卿《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3)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________________。
(4)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再写一句这样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4.本文每部分都是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选段开头的时间词是____,它前面部分的时间词是_____。从这些词可看出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选段第一句话里______字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15.根据下面提供的意项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答案。
张:①看,望;②商店开业;③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④陈设,铺排。
张灯结彩( ) 开张( )
16.从这段话你知道元宵的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17.文章按照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五以后、__________、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________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18.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
A.吃年夜饭 B.接财神 C.接灶君菩萨 D.玩“毛糙纸揩洼”游戏
E.吃接灶圆子 F.提着灯笼讨债
19.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吞噬(chì)——shì;
B.婀娜(ā)——ē;
D.演绎(zé)——yì;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情感色彩。
“随心所欲”是中性词,意思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就怎样。
A.“得心应手”是中性词,意思是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B项,
B.“从心所欲”是中性词,意思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就怎样。
C.“为所欲为”是贬义词,意思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D.“力所能及”是褒义词,意思是在自己力量内能做到的。
综上所述,只有C既意义相近又感彩不同,答案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行善积德”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善”是行善,无私。
“开山鼻祖”意思是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开山”的意思是开创者。
4.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C.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选项说法有误。
因此选择C。
5.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
A.一律:(形)都是一个样子,(副)表示无一例外;清一色:颜色的千篇一律。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意思相同。
B.通通,意思是“全部”“一律”。都是:全是,完全是或者表示全部包括在内。意思相同。
C.勇夺第一的意思勇敢努力地争取第一名。拔得头筹是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的意思。如今报纸上常常把某项比赛中取得冠军第一名的,称作“拔得头筹”。意思相同。
D.摘得桂冠”的意思是:取得冠军。“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意思不同
因此选择D。
6.D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技巧。
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D.错误,写作时,每个部分的内容不一定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主要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些,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
7.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项:“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意思指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B项:“涣然一新 ”应为“焕然一新”,意思是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D项:“张灯结采”应为“张灯结彩”,意思是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8. 饺子 燃放 摊贩 骆驼 彼此 贺年 染缸 肿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饺、燃、摊、彼、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伙伴 恰好 水缸 游泳 拌嘴 给力 缺乏 山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如伴和拌是形近字,字音相同,偏旁不同,要注意区分后再组词。
伴(陪伴) 恰(恰当) 缸(水缸)
拌(搅拌) 给(送给) 脉(脉搏)
10. 象 新 与 众 灯 彩 残 庙 善 德 言 辩 辞旧迎新 新春佳节 恭贺新喜 独占鳌头 荣登榜首 首屈一指
【详解】考查词语识记。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的事的繁华景象。
残灯末庙:快要熄灭的灯,将要结束的庙会;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
行善积德: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
能言善辩: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有关过春节的词语还有吉祥如意、欢天喜地、祥云瑞气。
形容得第一名的词语还有无出其右、状元及第。
11. 各式各样 悬灯结彩 哄堂大笑 截然不同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
(2)悬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3)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4)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12. 今夜月明人尽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 唐东杰布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详解】考查默写。
(1)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关于佳节思乡的诗句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①出自《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出自颜真卿《》全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传说他还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处留下了58座铁索桥。
(4)出自韩翃《寒食》,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3. 我望着天,都快把天望破了也没能盼来下雨。 这不是书包,而是装满知识的宝箱。 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冻死。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眨眼”指时间过得快,夸大了事实,形象地说明了春节到来的速度很快。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如: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2)本题考查仿写比喻句。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本题使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比喻句即可。如:这不是星星,而是一颗美丽的珍珠。
(3)本题考查谚语的理解。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意思是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
与气象有关的谚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14. 元宵 正月初一 时间 又 15. ④ ② 16. 吃元宵 观灯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可知,选段写的时间是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在元宵前的一个节日就是正月初一(春节)。由此可知,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中的“又”字就引起了下文的内容,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15.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张:陈设、铺排)
开张: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故答案为:④②。
1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可知元宵节可以观花灯,从课文原文可知,元宵还有吃元宵的习俗。
17. 时间 初一 初二 初四 正月半 年底(除夕) 18.B 19.我最喜欢玩“毛糙纸揩洼”,因为和大家一起嬉戏打闹很开心,很好玩。
【分析】17.本题考查文章顺序梳理。
通过关键信息“年底这一天”“年初一”“初二开始”“正月初四”“初五以后”“正月十五”可以判断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过年的习俗。其中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年底这一天的活动,比如吃年夜饭、“毛糙纸揩洼”等。
18.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由文中第一二段“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可知大年夜的活动有吃年夜饭、接灶君菩萨、玩“毛糙纸揩洼”游戏,即A、C、D项正确;由第五段“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可知,接财神是初四的活动,故B项不正确。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喜欢的年俗,说说自己的理由即可。例如:我最喜欢吃年夜饭,因为这时候全家会聚在一起吃很丰盛的菜,场面十分热闹。
20.例文:
赛龙舟
今年端午节,我们一家人特意去看了赛龙舟。
我们为了找到良好的观赛点,很早就来到比赛场地。工作人员在比赛场地忙碌地工作着。
工作人员在比赛前举行了祭祀仪式,祈求比赛能够顺利进行,大家平平安安。随后,参赛人员到达比赛场地集合,检查比赛用具。
到了上午十点,比赛正式开始。每队的龙舟整齐划一地排在起点,等待着起步的指令。号令一响,每只龙舟都像一直离弦的箭,飞快地向前冲去。每只龙舟上的划船手都在奋力地划桨,河面激荡起无数水花。
快到拐弯点了,击鼓手用鼓声来指挥划船手调整划桨力道和行驶方向。划船手熟练地操控龙舟,使得龙舟顺利拐弯。然而,5号队的龙舟因拐弯方向过大而卡在了河道,需要重新调整方向。拐弯处的观众都在为5号队加油,希望他们能够快速调整好状态,继续冲刺。其他队的龙舟则继续前进。
到最后一个赛段了,各队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你追我赶,各不相让。目前排在前面的是10号队、1号队和3号队。大家都十分激动,不停地呼喊“加油!加油!”每队都离终点越来越近了。100米!50米!20米!每队都拼尽全力地向前冲,只见2号队的速度不断加快,突然窜到了众多队伍的前面。在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中,2号队的龙舟顺利冲线,随后1号队和7号队的龙舟到达终点。
激情澎湃的赛龙舟就在大家的呼喊声中结束了。这真是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围绕“风俗”选材,想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选择你熟悉的一个风俗,可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记叙过程要有详有略。
提纲:
开头可以“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风俗;
中间介绍与风俗相关的传说或者介绍活动过程,重点介绍最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结尾交代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的体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