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19: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面四组词语,带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寨(zhài) 蹿(cuàn)下来
B.翎(líng)子 青布幔(màn)子
C.毡(zhān)笠 踉踉跄跄(qiàng)
D.忌讳(huì) 仰面睃(suō)眼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鬼计 布置 B.胸堂 拳头 C.苏软 预计 D.吓唬 耻笑
3.我们在小学阶段读古典名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除了(  )
A.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B.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
C.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反复琢磨
D.结合电影、电视剧,加深认识
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意思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驻扎在江边的军营)
B.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可随身携带的哨子)
C.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快速地流淌出)
D.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肢体软弱无力)
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比喻、夸张)
B.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反问)
C.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夸张)
D.石猴是那么顽皮,那么勇敢,那么聪明。(排比)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选自著名古典历史小说《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
B.《景阳冈》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作者是施耐庵。
C.《红楼春趣》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D.《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三国演义》中,dū du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干,假意wěi pài    他造箭,想借机打压。诸葛亮shén jī miào suàn    乘着大雾,命军士léi gǔ nà hǎn    ,草船借箭。不但避免了chéng fá    ,还名声大振。
8.辨字组词。
屉     鬟     讳     晦    
届     鬓     伟     侮    
敞     钗     袭     纨    
蔽     杈     垄     执    
姊     帕     咯     绞    
妹     怕     格     郊    
9.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猴王出世》)
(1)高兴得自己都不能控制,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2)意思是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3)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人心里焦急、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    
10.揣摩人物语言和人物性格,选择合适的“笑”填空。(填字母)
A.哈哈一笑 B.微微一笑 C.呵呵一笑 D.偷偷一笑
(1)孙悟空    道:“这呆子,还想瞒俺老孙!”
(2)诸葛亮    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3)武松    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4)石猴    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1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2)海底的珊瑚五彩缤纷,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松柏,有的像菊花……    
(3)奔跑了一天的太阳终于躲起来了。    
(4)这儿安静极了,掉根针都能听得见。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转述句)
   。
(2)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改为反问句)
   。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改为双重否定句)
   。
1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勇敢,有人认为他鲁莽。你怎样看待武松?说说你的想法。(《景阳冈》)
   。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润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深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联系语段的内容,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耍子去耶:   
②拖男挈女:   
③瞑目蹲身:   
④石窍:   
⑤石碣:   
⑥镌着:   
(2)石猴是怎样进洞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石猴怎样的特点。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短文主要写    。
(2)在描写王熙凤打扮方面,作者选取    、   和    三个要点,既让读者看到了一位    ,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    。
(3)找出描写王熙凤语言、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你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
五.习作(共1小题)
16.中国古典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对名著中的人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吧!你最佩服谁?他有哪些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写一写。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第二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蹿下来”的“蹿”应读“cuān”。
B、C、D正确。
故选:A。
2.【解答】A.有误,诡计:狡诈的计谋、花招。故“鬼”改为“诡”。
B.正确。
C.有误,酥软:(肢体)软弱无力。故“苏”改为“酥”。
D.有误,嗤笑:讥笑。故“耻”改为“嗤”。
故选:B。
3.【解答】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结合电影、电视剧,加深认识。故C项的阅读方法不符合阅读古典名著。
故选:C。
4.【解答】A、C、D正确。
B.不正确。哨棒:行路防身的长木棍。
故选:B。
5.【解答】A、B、D正确。
C.有误,从“好像……一样”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C。
6.【解答】A.有误,《草船借箭》选自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B.有误,《景阳冈》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创作的。
C.正确。
D.有误,吴承恩是明代人。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都督 妒忌 委派 神机妙算 擂鼓呐喊 惩罚
8.【解答】如“屉”与“届”,音不同,部首相同,义不同。屉:桌、柜等器物上的抽斗。可组词“抽屉”。届:到(时候)。可组词“届满”。
故答案为:
抽屉 丫鬟 忌讳 晦气
届满 两鬓 伟大 侮辱
敞亮 发钗 袭击 纨绔
隐蔽 树杈 垄沟 执笔
姊妹 手帕 咯噔 绞肉
妹妹 害怕 格子 郊外
9.【解答】《猴王出世》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看到了水帘洞其它猴都不敢跳,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1)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不能控制,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2)天造地设:意思是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3)抓耳挠腮: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人心里焦急、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
故答案为:
(1)喜不自胜;
(2)天造地设;
(3)抓耳挠腮。
10.【解答】A.哈哈一笑:形容笑得很厉害或很开心。
B.微微一笑:略有笑容,不明显的、不出声的笑。
C.呵呵一笑:轻蔑、不屑的笑。
D.偷偷一笑:暗自欣喜而不明显表于面部的笑。
(1)结合语境,孙悟空对猪八戒的行为了然于胸。故选“偷偷一笑”。
(2)结合语境,诸葛亮对曹操不敢出兵胸有成竹。故选“微微一笑”。
(3)结合语境,武松是一位豪迈、爽朗的人。故选“哈哈一笑”。
(4)结合语境,石猴对自己从丹炉里面毫发无损的进出很有把握,带有不屑的语气。故选“偷偷一笑”。
故答案为:
(1)D;
(2)B;
(3)A;
(4)C。
11.【解答】(1)句中将扔掉帽子的力度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句中将“珊瑚”比作“鹿角”“松柏”“菊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时“有的……”这种结构相同的句式连续出现了三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3)句中将“太阳”赋予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句中将安静的程度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答案为:
(1)夸张;
(2)排比、比喻;
(3)拟人;
(4)夸张。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解答】(1)考查了直述句变转述句,“冒号、前引号”变“逗号”,“你”改为“诸葛亮”,“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后引号”去掉,问号变句号。
(2)改反问句,删去“一定”,加“难道”“不”“吗”,把问号变句号。
(3)考查了改写句子。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在“诸葛亮”后加“不得不”
故答案为:
(1)鲁肃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
(2)难道周瑜对诸葛亮不心怀妒忌吗?
(3)诸葛亮不得不立下军令状。
13.【解答】阅读文段可知,武松在景阳冈运用自己的智慧最终打死了凶猛的老虎。因此我认为武松是个刚勇豪爽,机智和勇武的人。
故答案为:
我认为武松是个刚勇豪爽,机智和勇武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即可。
(2)考查了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从文中找到石猴进洞的语句: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深布泉中。从“瞑目蹲身、纵、跳”等词可以看出石猴动作敏捷,也看出他的勇敢、本领高强。
故答案为:
(1)①玩耍去了。
②带领着儿子和女儿。
③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④石头边缘。
⑤圆顶的石碑。
⑥雕刻着。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深布泉中。从“瞑目蹲身、纵、跳”等词可以看出石猴动作敏捷,也看出他的勇敢、本领高强。
15.【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点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可以从描写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情感。本短文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它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短文主要写了林黛玉与王熙凤的初次见面的过程。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对王熙凤的外表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衣着华丽同时很俗气。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王熙凤初见黛玉时先是恭维了她,但她的恭维表面是夸赞林黛玉好看,其实地在夸赞贾母,这就说明了她善于阿谀奉承。
故答案为:
(1)林黛玉初进大观园,第一次见到王熙凤的过程。
(2)头饰 裙饰 服饰 贵族少妇的尊贵 她的俗气;
(3)王熙凤是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五.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我最佩服的名著人物﹣﹣诸葛亮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流传至今已是家喻户晓。书中刻画了近2000个人物形象,最常见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争斗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记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妒贤忌能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极其态。在众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诸葛亮知人心、识天文、通地理,料事如神,有胆有识,能体现诸葛亮的例子数都数不清。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诸葛亮能言善辩,他为了使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对抗曹操,他舌战群儒,说得江东群儒哑口无言,使孙权同意和刘备联手共抗曹操。
诸葛亮才智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周瑜让黄盖用苦肉计,让庞统巧授连环计,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早就算到这几天要刮东风。于是,他就装模作样的“借”来了一场三天三夜的东风,帮助周瑜把曹操杀得大败而归。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一次,孙权要和刘备提亲,诸葛亮要赵云护送刘备,并亲授“锦囊妙计”。在这中间,如果不是第一个妙计,周瑜就不会假戏真做;如果不是第二个妙计,刘备可能就忘了蜀国;如果不是第三个妙计,刘备、孙夫人和赵云,就不能逃脱被追杀的可能……他火烧新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布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南蛮王,大摆空城计,以木偶吓走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在他未出茅庐之时,就知天下三分。当上丞相后,可谓是计计得胜,魅力值直升第一,诸葛亮真是我的人生偶像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