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唐宋八大家诗词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唐衢①
韩愈
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
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②朝出开明光③。
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④。
【注】①本诗是诗人分司东都(洛阳)所作。唐衢是诗人的宾客,据《旧唐书》载,“唐衢者,应进士,久而不第。能为歌诗,意多感发”。②匦(guǐ)函:意见箱之类的设施。③明光: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唐殿。④虞唐:即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之为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虎、牛为喻,说明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特长。
B.颔联说唐衢作为国家的奇才,不应该滞留在山谷里种田而忍饥挨饿。
C.颈联转到对待贤士的态度上,说皇上已经发出了求贤令,要好好把握。
D.诗人希望唐衢上书自荐,报效国家,造福百姓,使天下成为太平盛世。
2.古人说“诗言志”。请问韩愈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阶前芍药
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余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①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②赠,悠悠南国人。
【注】①暄风:春风。②溱洧:典出《诗经·溱洧》,诗中有青年男子向心爱的女子“赠之以芍药”的句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一开始把普通花卉与芍药进行了鲜明对比,意在表明普通花卉容易凋谢的特点。
B.诗人生动刻画了芍药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而这恰是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C.“孤赏”两句写出了芍药自我欣赏的倩影:在傍晚时分,在春风之中轻轻地摇曳。
D.诗人用拟人手法表现芍药在夜里让香气透进幽窗,与静卧的人相亲近,极富情趣。
4.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此诗:“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请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
【宋】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此词即为当时所写。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②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点明送别时节,没有风,花却“簌簌”落下,既照应题目“暮春”二字,又写出二人分别时的心情。
B.苏轼与友人在“寂寞园林”之中,坐看“山青”,心境颇为闲适,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下阕首句写送行的人在岸上走到路尽,远行的人在舟中见船已转舵,二人不能再相望,只能至此分别。
D.“我思君处君思我”通过语言形式上的回环往复,在视觉上有对称的艺术美,在听觉上有缠绵的眷恋之感。
6.清代评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语浅情长”,本词是如何表现丰富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幕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④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当时为丞相。②金罍(léi):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宗庙社稷之事。④新诗:韩琦新赋的诗,诗中含有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之气。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自称“最不才”并说自己“萧萧华发”,看似自谦,实际有怀才不遇之感。
B.诗人不配受到丞相韩琦的礼遇,原因是他常年任职太常寺、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C.“暮”“雨”“寒”营造了昏暗、凄冷的环境,为诗人的夜不能寐烘托了气氛。
D.整首诗的艺术风格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反映了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
8.颈联“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该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有何妙处。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中“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千艘”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的雄壮气势。
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所未闻”形成呼应。
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最终确定了他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
10.苏辙的《赤壁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曹操战败一事,但运用这一典故的意图不同,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是全词的纲领,接着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画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B.“垂柳阑干尽日风”一句,写出了栏畔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生动优美。
C.下片前两句写游人散去,笙歌渐息,词人触景生情,心境也产生了复杂微妙的变化。
D.下片后两句写室内景,既有对人物的动态描写,又以双燕飞归营造出轻灵的意境。
12.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③恨未能。
【注】①本诗为王安石应和三弟王安国(字平甫)《金山会宿诗寄亲友》之作。②西兴: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境内,是要津古渡、运河重镇。③扶桑:出自汉东方朔所撰《十洲记》,是虚构中的仙境。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海门横互于天边,朦胧晚烟中的沙岸似西兴。
B.颔联出句写悠扬笛声,对句写闪烁灯火,叙写了诗人夜间宿于金山的所见所闻。
C.本诗前三联都采用了对仗,精严中富于变化,映衬中更具韵味,章法井然有序。
D.尾联写了诗人沉醉于美景,想要去仙界自由遨游而不得,表达了对世俗的愤恨。
14.同为描写北固山一带风光的诗作,本诗与《次北固山下》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丰稷【注】(节选)
曾巩
桃花染破南山青,汉江此时春水生。
客舟相语人夜起,劲橹乱江群雁声。
之君飘泊动归思,告我举装千里行。
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
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注】丰稷:北宋官员,字相之。此诗写于丰稷离任谷城县令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描写谷城春景,粉色的桃花,青翠的南山,色彩鲜妍,春意盎然。
B.诗的三、四句以声写静,借舟中人、船桨和群雁的声响,表现了夜晚之静。
C.丰稷离任归乡,他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诗人表示将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
D.诗歌洋溢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情调,虽是送别诗,却无离别的伤感悲戚。
16.请概括丰稷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说明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特长”错。诗人的意思是,唐衢像虎有爪、牛有角一样,怀抱奇才,应当为国所用。
2.①对唐衢个人才能的高度肯定。诗人认为唐衢“抱奇材”,虽然“久而不第”,但应该是国家的奇才。
②对唐衢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诗人说唐衢怀抱美玉,却还躬耕饿身,怀才不遇,志不得伸,实在令人同情和不解。
③对唐衢上书自荐的殷切期望。诗人认为,当今朝廷正需要人才,唐衢通过科举不得晋身,那就上书自荐,以图一展抱负,使天下成为尧舜时代那样为人称道的太平盛世。
3、A“意在表明普通花卉容易凋谢的特点”错误。开头先把芍药与众花对比,凡花已随春而凋谢,唯有芍药开在今晨,突出芍药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
4.①真想像《漆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赠给悠悠的江南美人。
②诗人用“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的典故,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扱引(渴望得到统治者赏识,渴望得到上级提拔、推荐)的愿望。
B“心境颇为闲适,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苏轼与友人离别之时,各怀心事,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并不相同。
6.①借景抒情。词人通过写眼前所看到的暮春之景,无风花自落,樱桃花期也过,柳树也转老,园林寂静,表达了寂寞伤感以及惜别之情。②想象(虚写)。词人想象李公择今夜停泊在冷落的渔村,夜宿舟中,中宵不寐,唯有暗月孤灯相伴,表达了词人心系友人,对友人的挂念之情。③用典。词人借用屈原《招魂》的典故,表达了渴望重归朝廷,有所作为的愿望。④直抒胸臆。“我思君处君思我”,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7.B“诗人不配受到丞相韩琦的礼遇”错误。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不堪丞相延东阁”是诗人的牢骚之语。
8.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心的壮心未绝。“佳”与“愁”形成对比,“久”和“偶”形成对比,“壮心”在现实中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表明多年怀才不遇,失意和郁闷已让自己平日没有了斗志,只是在醉中燃起希望,突出了自己忧愁之深和潜藏于心的壮心未绝。语调苍凉,沉郁又不失雄健。
D“最终确定了他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错误。“君臣已定势三分”是说此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天下三分。并非说曹操已经占据霸主地位。
10.①苏辙旨在议论。前三联叙事,尾联揭示主旨: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②苏轼旨在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表达仰慕之情,也为后文抒发自己人生的失意做铺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说,周瑜运筹帷幄,从容谈笑之间就令曹军惨败;其英雄风姿令人神往。
D“下片后两句写室内景”错误,最后一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是室外之景。
12.①这首词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抒发了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寄情湖山的情怀。②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下片写游春盛况已过去,让词人“始觉春空”,又以“双燕归来”含蓄地表达词人恬适淡泊的胸襟。③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词人的旷达胸襟和恬淡心境。
13.D“对世俗的愤恨”说法有误,诗人表达的只是想要遨游仙界而不得的遗憾。
14.①内容不同。本诗写的是黄昏到夜晚时宏丽阔大的自然景观和市井繁华之状;而《次》诗主要写的是夜晚到旭日东升时恢弘壮阔的自然景观。
②手法不同。除描写外,本诗还采用比喻、视听结合、用典等手法,形象描绘了山如海门、笛声悠扬、灯火闪烁、月如碎金、水如崩雪等景象,并借“乘桴”“扶桑”等典故抒发情志。《次》诗主要是描写,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融入其中。
③情感不同。本诗表现诗人沉醉美景,想遨游仙界但却不能忘怀世事的感慨;而《次》诗则主要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C“将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理解有误。“告我举装千里行”意思是告诉我他要准备行装从千里之外动身回乡。
16.①年轻有才华。由“绿鬓少年”可见其年轻,由“闳材”“下笔千言能立成”可见其才华。
②品行高洁。“冰雪清”,表现其品行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