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8 23: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教学 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工农武装割据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辅以图片、视频的引入,带领学生感受那些历史上重要的时刻,让他们在自主研讨与合作交流中,把握史事经过,感受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经过及意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辅以图片、视频的引入,带领学生感受那些历史上重要的时刻。
导 与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随笔
新课讲授 板块一:冲破黑暗的明灯 1.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并建立了南京革命政府,对上海的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抛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终结了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7月,汪精卫撕下了左派的假面具,大叫大嚷对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据统计,国民党迫害的革命者达到了100万人以上。中国革命道路前途渺茫,革命事业陷入黑暗。在此关节时刻,中共中央决定武装斗争,为革命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进行武装斗争的呢? 认真阅读课本第75页,完成下列表格。 2.1927年八七会议 (1)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回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激情满怀的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这首词,请同学们准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
霹雳一声暴动。 根据材料回答: (1)起义军的名称叫什么? (2)旗帜是什么? (3)主力是由什么身份的人构成? 4.尽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亮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但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两次起义均遭到挫折。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而毛泽东同志则率领秋收起义军则面临着两种选择。 (1)第一种:“取浏阳,攻长沙” (2)第二种:放弃长沙,向山区进军 材料一:“要感谢我们现在在台湾的那位先生,是他让我上山去打游击。他到处杀人,城市里头我们呆不下去,没有办法,只好上山….”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材料二:“……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 ——《粟裕战争回忆录》 对于秋收起义军的前途,在党内有两种观点:同学们,请结合材料,回答,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条出路?为什么? 当时,持第一种观点的是时任第一师第一军的军长余洒度;而持第二种观点的是,毛泽东。经过民主表决,最终决定放弃攻打长沙,上山去。毛泽东同志,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小石子和大水缸(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上山去,上哪座山?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选择了井冈山。 他可能没有想到,“上山去”这个决定,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而根据地的建设,则成为了点燃中国革命的烈火。 5.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分析根据地选在井冈山的原因。 (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 (2)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3)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4)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序幕。 版块二:点燃革命的烈火 1.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2.1927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思考这一作品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意志品质?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 结论:战士们表现出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就是井冈山精神。 板块三:引向胜利的道路 1.材料一: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根据材料一回答:怎样才能创造“武装割据的局面”? (1)有群众基础 (2)有正式武装力量 2.材料二: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为取得农民的支持,领导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土地革命在井冈山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了。 根据材料二回答:开展了什么活动?有什么作用? 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3.1929年—1932年红军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有: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这些革命根据地与中心城市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就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1930年,农村根据地从1个发展为15个,革命武装从1万人发展到10多万人。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府。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时间:1931年冬;定都:瑞金;主席:毛泽东。 三、课堂总结 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发动了一次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敌人,同时也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从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板书 设计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课从南昌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对历史事件的阐述比较粗放,而历史本身与学生生活的交叉点又很少,因此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为什么毛泽东会决定把起义由城市转向农村 另外,学生的思维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教师的点拨引导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