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8 23: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导学
【单元线索建构】
【核心素养透视】
唯物史观 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时空观念 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学会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知道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史料实证 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及视频、图片等资料,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充分利用剧照、图片、绘画、文学作品等资料,了解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历史解释 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学文学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教学 目标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能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4.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通过问题的交流探讨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6.感受到张謇等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重点 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本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清朝生活,从而在后面的教学中,能够通过对比,感受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在教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把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找出来。再师生合作,交流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表现和原因。最后借助工作分布图,结合教材描述来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在教学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部分时,多利用课件来丰富素材,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成目标。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张謇视频,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他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张謇为什么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教师随笔
新课讲授 板块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播放视频:民国时期的实业了解概况。 状元实业家代表---张謇人物介绍。 3、短暂的春天(阅读课本121页第一二段回答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1)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阅读材料分析其受挫的原因 “而中国作为初级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就处在有利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1913年工业投资额为4988万元,1920年达到15522万元。1913年机械输入总值为800万两,1921年竟达到5700万两。但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仍然是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在此时期,由于国内市场的资金需要,中国的新式银行也得以兴起。但从1922年开始,棉纺业等行业出现了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由此终结。” 结论: (1)内因: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外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5、合作学习一:根据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小组制作折线图 6、合作学习二:根据图文史料,认识发展特点 (1)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2) 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板块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体现出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出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史料。 4、合作学习三:阅读教材,指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教材的引领下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前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的努力。他们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民族企业家们拼搏奋斗,爱国兴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设计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课涉及的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材料选取的直观性,如通过数据、布局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要增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的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学习兴趣深厚,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增加让学生讲解的环节,并辅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