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13: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门槛(kǎn) 铺成(pū) 菩萨(pú) 挚痛(chì)
B. 凹凼(dàng) 涎水(xián) 絮说(xù) 字帖(tiě)
C. 滞笨(zhì) 塌败(tā) 憎恶(zēng) 殷红(yīn)
D. 镶嵌(xiāng) 孤孀(shuāng) 震悚(sǒng) 校对(j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絮说 孤孀 疮疤 门槛 凹凼 B. 憎恶 菩萨 书斋 糟糕 醒悟
C. 烦琐 哀悼 塌败 取缔 惶恐 D. 霹雳 粗茁 烦燥 侮辱 镶嵌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意。
B. 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口出脏话,实在让人讨厌至极。
C. 在广阔无垠的已知宇宙中,这颗行星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对此无法想象。
D. 地震过后,眼前一片废墟,真是美不胜收啊。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话中加下划线的词依次为副词、形容词、名词。
B. “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C. “聪明”“新鲜”“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彩相同。
D.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本句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B.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D.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6.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 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臧克家都是现代诗人。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诗集《烙印》是臧克家的代表作。
B.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鲁迅的代表作品除了散文还有小说集,如《呐喊》《彷徨》。
D. 《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 、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某校七年级一班开展以“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
“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
“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导读
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的问题。
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1)文段中的“他”是 ,是老舍塑造的一个典型文学人物。
(2)根据示例对至句,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各写一个批注, 表达你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就句写的两个批注示例:
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多么
迫切 语言:把车比作自己的手脚,生
动地表达了他认为拥有车就拥
有了自由与独立的想法 请你就至句写两个批注。
内容: 语言:
四 、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北宋.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 ,则易者亦难矣。
......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清.彭端淑《为学》)
[ 注] 蜀:四川。鄙:边境。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
②但当涉猎 涉猎: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④吾欲之南海 之: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B.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C.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D.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
(4)[甲][乙]两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两文相同的写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五 、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海上的父亲
虞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 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在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 “这下做人踏实了。”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
答: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
②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 将撇缆头瞬时撇出, 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答:
请结合了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
答:
(4)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示例:荔枝——一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捡,看儿女贪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载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
答:
六 、作文
12.作文。
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挑战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挚zhì。B.帖tiè。C.殷yān。

2.【答案】D;
【解析】茁拙, 燥躁。

3.【答案】D;
【解析】 “美不胜收”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与前文的“一片废墟”矛盾。

4.【答案】D;
【解析】D项中句子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5.【答案】B;
【解析】句中的书名号应为单引号。
6.【答案】B;
【解析】应将“制造”改为“塑造”。

7.【答案】B;
【解析】《木兰诗》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答案】(1)示例:①广告赏析 ②对联收集
点拨: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活动的名称也要易于识记。
(2)示例: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解析】
(1)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活动的名称也要易于识记。

9.【答案】 (1)祥子
(2)(示例)内容:他为想拥有一辆车付出太多。
语言:时间、汗水的铺陈,把车比作“徽章”,把他比作陀螺,具体、生动地展示了他拉车的艰辛。;
【解析】
(1)阅读《骆驼祥子》,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把握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2)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本题中至句内容上主要写他为想拥有一辆车而付出太多的心血与汗水,语言上把车比作“徽章”,把祥子比作陀螺,具体、生动地展示了他拉车的艰辛。
10.【答案】 (1)①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②粗略地阅读 ③另,另外 ④到,去
(2)D
(3)答案 ①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②人们学习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4)答案 [甲]文: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
[乙]文:有志者事竟成(或勤能补拙)(也可采用别的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写法相同点:(示例1)两文都采用了侧面烘托(衬托)手法。[甲]文用鲁肃的赞叹和“结友”来衬托吕蒙才干的惊人长进;[乙]文通过“富者有惭色”来衬托“贫者”努力实现目标的毅力。
(示例2)两文都注意详略处理。[甲]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略写吕蒙“就学”的经过;[乙]文详写贫者和富者的对话,略写贫者到达南海的经过。
(示例3)[甲][乙]两文都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甲]文写出了鲁肃的“大惊”和“非复吴下阿蒙”的赞叹,[乙]文则写出了富和尚“子何恃而往”的讽刺和“有惭色”的尴尬。
;
【解析】
(1)结合语句解词,注意古今异义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是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2)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加强诵读, 增强语感, 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3) (1)常: 经常。大有所益: 有很大的好处。(2)为学:学习。难易:困难和容易的区别。
(4) 读懂选文内容, 了解作者的看法, 把握文章的写法特点, 从而作答。
[参考译文]
[乙]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学习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 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 不学习, 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 其中一个贫穷, 另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去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11.【答案】 (1)(示例)父亲海员生涯的起点是做木帆船上的厨师,为着家人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辛苦工作;3年后,父亲成为机帆船的水手,在风雨中历练;多年后,被各种大大小小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的父亲已与海上生活不能分离,成了千吨货轮的水手长。
(2)答案 (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听到的坏消息比作渔网上的铁坠子,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当时心情的沉重和对父亲安危的担忧。
②“提起”“带动”“旋转”“撇出”这一系列动作父亲已经做了千百遍,一切都是那样熟练自如,“正中”写出父亲动作的精准,表现出他作为水手长的突出能力和自信。
(3)答案 文章开头写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海洋的“深广”“动荡”给父亲的船员生活带来的艰辛和危险。 结尾写父亲身后的大海广阔、平静,暗示了经过多年的海上生活,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4)答案 (示例)船——木帆船、机帆船、千吨货船,厨师、水手、水手长。船的变换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父亲的蜕变、成长,映衬出父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
;
【解析】
(1) 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可知,第2—5段是父亲在木帆船上当厨师的工作经历,第6—8段是父亲在机帆船上做水手的工作经历,第9—12段是父亲在千吨货轮上任水手长的工作经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 此题主要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1)运用比喻,把天气预报里传来的坏消息比作渔网上的铁坠子,让我们心情沉重,表现了我们对父亲的担忧。(2) “提起”“带动”“旋转”“撇出”四个动词比较细致地描写出父亲作为水手长的工作内容,表现了父亲动作的熟练和有序,进而写出了父亲的出色。“正中”的结果展现了父亲动作的精准,表现出他作为水手长的突出能力和自信。
(3)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在内容上,开头“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了父亲船员生活的艰辛和危险;结尾“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突出了海洋的平静,暗示经过多年的海上生活,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在结构上,开头的写景句和结尾的写景句句式相似、内容相关, 都是写大海给父亲的感觉, 首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完整。
(4)此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仿句的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出父亲的形象,参照所给示例进行表述。借助“船”这个具体的事物,写出父亲的形象。
12.【答案】[例文]
农家书屋,让我扬帆远航
又到了周末,我又有时间光临我村的农家书屋了。在那儿,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书屋是几间老式平房,坐落在村北头。外观典雅,室内宽敞、明亮,几张长桌整齐地摆放在中央,几排书橱整齐有序地靠墙排列着。
蓦然回首,书屋似乎是一位拥有超群智慧的长者,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过夏雨洪荒、冬雪苍茫。岁月如流水,带走了许多事物,不留痕迹,你却一如既往地陪伴着我,引导着我,改变着我。
第一次遇见你时,我还是个字未认全、拼音都支吾半天才能念出来的小姑娘。你给了我那本满是插图、可爱精致的《格林童话》,在我懵懂的世界里用七彩的笔勾勒出善恶的轮廓,在我的心田里撒下美好与希望的种子。
后来,我在《西游记》中认识了孙大圣,他拥有一身玄奇不世功,成了我心目中的盖世英雄。现在再读《西游记》,我却有了另一番体悟。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修成正果,封得“斗战胜佛”,这光鲜亮丽的称号背后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紧箍 所有人都以为他逃脱了天地,肆意于乾坤之间,可他或许并未逃脱如来佛祖的五指山。我倒更喜欢那个身披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踏破重重云山,直捣天宫的野猴精了。我“只闻花果齐天圣,不晓灵山斗战佛”,美漫中的超级英雄也远不及我心中的齐天大圣。
你所藏的《三体》带我徜徉璀璨星海,感受那动乱的年代中无声的硝烟,旁观末日灾难来临之际,人类社会的动荡,从而引发我对人性的深思。
你曾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教会我坦荡与从容,也曾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带我领略黄河的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又曾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让我感受那一份悠闲自适……
书屋,因为有你,我看遍世间百态中的薄凉抑或温情,时间洪流中的过去抑或未来,我在现实中看见书中的影子,亦在生活中捕捉着诗情与细碎的感动。书屋,因为有你,我在星空下不再迷惘和孤独。书屋,因为有你,我没有错过第一缕春风拂过耳畔时温软的耳语,也没有错过第一场冬雪纷纷扬扬时最后一片枯叶与雪花共舞的华尔兹。我明白了,原来生活中竟充满了缠绵的诗意。
午后静谧的时光里,茶茗雪沫尚未消尽,在环境整洁、灯光明亮的书屋,在墨香馥郁的字里行间,我如同置身高山之巅,俯瞰大地苍生。在书屋中,我找到了我的青春之梦,看见了更美好的自己。书屋将伴我成长,伴我圆梦!;
【解析】[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相对简单的材料作文题。阅读材料,可以发现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汇是“助力成长”,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要写的是一篇关于成长的作文;联系最后一句“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则可确定这篇作文写的应是什么助力自己成长。
“助力”意即“帮助”,作文应该写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事、物,其实材料中已经给出了一些写作的对象,如梦想、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挑战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等。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自己的影响上,即写清在什么情况下“助力”、如何“助力”、“助力”的影响。可通过对比的结构,写清成长前后的不同情况,凸显主题。
另外,要注意立意的深刻、素材的新颖和描写的细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