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岳麓版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岳麓版九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24 08: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单元评价检测(四)
第七、八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2·泰安学业考)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丘吉尔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必须发扬反对纳粹敌人的那种劲头,去对付今天的敌人。”这里的“敌人” 是指( )
A.德国 B.法国
C.日本 D.苏联
3.(2012·江西中考)“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 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元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4.(2012·徐州中考)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 B.地区冲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冲突
6.下表是某个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与表格中数字序号处相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
类别 典型事例 典型人物
建国篇 独立战争 ①
统一篇 美国内战 ②
富强篇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③
称霸篇 推行“冷战”政策 ④
A.①华盛顿 ②林肯 ③爱迪生 ④杜鲁门
B.①林肯 ②华盛顿 ③卡尔·本茨 ④杜鲁门
C.①华盛顿 ②林肯 ③爱迪生 ④罗斯福
D.①林肯 ②华盛顿 ③卡尔·本茨 ④罗斯福
7.军事迷小斌正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某项军事行动,他认为该行动挑战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尤其是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受到严重挑战。他研究的是( )
A.朝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苏东剧变 D.中东战争
8.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的文章是《“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据此判断研究报告的主题应该确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9.(2012·淮安中考)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对比。右图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 )
A.两极格局
B.冷战格局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
10.“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呈“多极化”发展趋势。这里的“多极”指的
是( )
A.世界原有的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
B.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多种政治力量
C.主要指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化发达国家
D.以美、欧盟、日、中、俄为代表的能影响当今世界的力量
11.(2012·聊城学业考)iPhone 4S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政治多极化
12.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联合国的成立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3.(2012·临沂学业考)关于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比较漫长
②俄罗斯已经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18周年
④俄融入世贸组织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14.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盘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英国人肖恩·马洛尼说:“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文中的它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技术
16.对待克隆技术,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A.坚决支持 B.放任自流
C.加强管理 D.全面发展
17.(2012·泰安模拟)下列哪一幅图片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18.(2012·兰州中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9.对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洛霍夫——《威尼斯商人》
B.毕加索——《向日葵》
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D.海明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现代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的多元性。下列有关现代文学艺术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所掩盖的阴暗面
B.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等
C.现代派艺术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野蛮
D.现代音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爵士乐是20世纪唯一的拥有听众最多的音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漫画以风趣、形象的造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下列解读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图一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对峙局面。 ( )
(2)图二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称霸世界。 ( )
(3)图三体现了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境地。
( )
(4)从图四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牵制。( )
(5)四幅漫画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 )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材料二 一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际局势的漫画(右图)。
材料三 1997年的《新美国世纪计划》宣称,一极力量的消失,另一极的力量可轻而易举地控制世界。当今美国的任务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由和民主,建立“一种有利于美国安全、繁荣和价值的全球秩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推行的这一政策是什么?(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美苏关系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医生”为“病人”开出的“药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美国宣称建立“一种有利于美国安全、繁荣和价值的全球秩序”,其实质是什么?(3分)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在1997年后有怎样的军事行动?(举一例即可)(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二 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2分)近代以来,哪些因素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具体表现。(3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请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4)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请为中国的发展提一点建议。(2分)
24.(2012·湘潭学业考)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中国人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又迈进了一大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正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哪些交通工具的发明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请各举一例予以说明。(2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形成了“地球村”,你认为对这一变化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什么?(2分)结合实际谈谈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4分)
(3)“神舟八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的成就?(2分)你认为我国如今不断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2.【解析】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苏等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付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元作为主要手段”,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是B项,因为美国想凭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雄厚实力,通过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来控制欧洲,从而达到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A、C两项是冷战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与题干不符,D项与题干无关。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开始后,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也早已经结束。华沙条约组织在苏联解体后解散。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至今仍然存在。
5.【解析】选A。从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争霸,美苏争霸严重威胁到世界和平。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美国内战的领导人是林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美国发明家是爱迪生,推行“冷战”政策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故选A。
7.【解析】选B。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南联盟动武,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受到严重挑战;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世界格局的演变。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以杠杆形式展示世界各大国和经济体的实力对比情况。“冷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独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国际形势正向着“一超多强”方向发展。
10.【解析】选D。“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以美、欧盟、日、中、俄为代表的能影响当今世界的力量,被称之为“多极”。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美国苹果公司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之一。
12.【解析】选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的关键信息“18年”“漫漫入世路”说明①正确。由图中“2011年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可知②正确③错误。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2011年俄融入世贸组织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故选C。
1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导致富国愈富,穷国更穷。①③体现这一观点,故选D。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敲几下键盘”,可知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
【名词解释】互联网:简单地说,互联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世界范围的巨大计算机网络——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
16.【解析】选C。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克隆人这一问题上,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要制定法律加强管理,严禁用它复制人类。
17.【解析】选D。D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A项属于工业革命的现象,B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现象,C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现象。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D项是其相同之处。
19.【解析】选C。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静静的顿河》,毕加索的代表作是《格尔尼卡》,《向日葵》的作者是凡·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2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20世纪,音乐获得较大发展,其中,拥有听众最多的是以爵士乐、摇滚乐及电影歌曲等为代表的流行音乐。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能力。图一中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图二“大中东计划”是美国插手中东事务,称霸中东的战略体现;图三中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从中牟取暴利,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图四中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受到俄罗斯、法国、德国的牵制,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四幅图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答案:(1)√?(2)×?(3)√?(4)×?(5)√?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美国”“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可判断是“冷战”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题根据漫画中“$”可知是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第(3)题要关注限制信息“一极力量的消失”,说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称霸世界。由“1997年后”可知是科索沃战争。
答案:(1)冷战。美苏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对峙关系;标志着世界开始形成两极格局的局面。
(2)马歇尔计划。
(3)称霸世界(或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科索沃战争。
23.【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切入点,全面考查相关知识。第(1)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依据材料一归纳即可,但要分清层次。第(2)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归纳,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要能体现这一思想即可。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三次科技革命中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应用角度思考回答。第(3)题属于识记层次,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建议合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②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中新交通工具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网络技术的出现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欧洲:欧盟的建立;亚洲: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北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4)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制定防范经济风险的措施等。(言之有理即可)
24.【解析】本题以科技革命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交通工具”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回答。第(2)题审题时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社会”“地球村”等关键信息,从而可知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计算机技术,影响可从利和弊两个角度回答。第(3)题审题时要抓住“神舟八号”“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航天技术,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或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或飞机。
(2)电子(计算机)技术或网络信息技术。利:上网查找资料、网上学习、与朋友进行网上交流、上网休闲娱乐,了解天下大事。弊:沉迷网络导致学习受影响、身体健康受损、网络诈骗防不胜防、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航天技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