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句话中,后一个“战争”应该是指( )
A.“冷战”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2.(2012·福州中考)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3.(2012·泰州中考)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苏联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其称霸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
5.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6.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形成了两大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集团——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巴黎、柏林、伦敦再也不能决定欧洲的命运,远方的莫斯科和华盛顿倒成了欧洲的主宰。两大阵营的核心国家是( )
A.美国、英国 B.中国、苏联
C.苏联、美国 D.英国、苏联
8.(2012·雅安中考)1969年,尼克松将美国对外战略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尼克松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C.美国经济被苏联超过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9.下列关于美苏争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争霸局面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B.美、苏争霸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C.争霸实质是美苏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第二阶段中,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10.英国人约翰·M·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史实
是(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复兴
B.“冷战”期间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C.“冷战”期间联合国发挥的作用日益加大
D.“冷战”期间科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 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了什么政策?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出台。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漫画中的信息“‘黄鼠狼’指美国;‘鸡’指西欧各国”“援助”“1947”。“铁幕”演说发生在1946年,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不符合题意。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属于军事政治集团。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指1947年,美国主动向西欧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同时在经济上也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故选C项。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随着实力的增长,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此时,苏联的力量也壮大起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美国的称霸,这成为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
5.【解析】选C。“冷战”时期,美国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6.【解析】选B。华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A项错误;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是美苏两国在军事上对抗的表现,C项错误;美苏为了各自的利益建立军事政治集团,D项错误。
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远方的莫斯科和华盛顿倒成了欧洲的主宰”,可判断出两大阵营的核心国家是苏联和美国。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1969年”和美国政策的调整,由时间可以判断出美国正发动越南战争,深陷战争泥潭,故选D项。
【拓展延伸】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呈现不同态势,究其原因,关键是双方经济、军事等实力(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可见,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对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的。
9.【解析】选D。第二阶段中,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势头,美国转攻为守,苏联转向全面收缩是在第三阶段期间。
10.【解析】选B。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冷战”期间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但苏联成为其称霸世界的障碍,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有问题。
答案:(1)“冷战”政策。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苏联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一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的奋起
2.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D.北约没有存在的必要
3.20世纪90年代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宗教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
B.国际经济旧秩序
C.多国插手
D.“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4.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
A.美国侵略越南 B.苏联占领阿富汗
C.古巴导弹危机 D.科索沃战争
5.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进入新旧交替时期,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这里的“一超”指的是( )
A.美国 B.欧盟
C.中国 D.俄罗斯
6.(2012·自贡中考)“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某博客绘制了“一超多强”趋势示意图(右图),“多强”应是( )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
D.亚非、拉美
7.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为( )
A.欧盟实力增强 B.中国实力增强
C.日本实力增强 D.加拿大实力增强
8.以下关于世界格局新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苏联模式有关
B.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两极格局尚未终结
D.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和舰艇(2011年3月)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日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人民网报道
材料二 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1)结合材料一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回顾历史,早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曾经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从而引发的战争是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4)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东欧剧变打破了雅尔塔体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
【名词解释】什么是两极
所谓“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中的其他力量。“两极”显而易见指的就是美苏两国。
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亦不复存在,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结束,说明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限制信息是“20世纪90年代”。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加上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宗教冲突,使矛盾更加复杂,冲突更为激烈。D项符合题意。
4.【解析】选D。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5.【解析】选A。“一超”是指一个超级大国——美国。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7.【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欧洲表现”。中国、日本属于亚洲国家,加拿大属于美洲国家。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东欧的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这些都与苏联模式有关。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严重失衡,两极格局因其中一极的消失而最后崩溃。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虽然美国在近期内仍将保持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目前,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中“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随意干涉“利比亚”内政,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引发科索沃战争;材料二中的图片体现出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愿望;据此回答第(1)、(2)、(3)题。第(4)题综合性较强,20世纪以来,可以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90年代等不同时间段世界格局的变化。
答案:(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科索沃战争。
(3)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91年底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