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9 22: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综合模拟卷一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百年之谜获解
近日,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解决了一个百年来的难题——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何确定DNA交换的数量和位置。研究人员利用数学建模和“3D-SIM”超分辨率显微镜,确定了一种确保DNA交换数量和位置“恰到好处”的机制,从而解开了细胞减数分裂这一百年之谜:数量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位置也不会太近。研究对小麦等谷类作物尤其有价值,因为这些作物的杂交大多局限于染色体的特定区域,使植物育种专家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植物的遗传潜力。
1.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其实只遗传父母各一半的基因,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能产生基因不一样的后代,才能有所进化。(8分)
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该图中有染色体___________ 条,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 对。
(2)此细胞处于___________ 分裂时期,此时有四分体_______ 个。
(3)可以和1号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 染色体。
(4)此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DNA分子___________ 个。
(5)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 对。子细胞染色体组合为___________ 。
2.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将性染色体传递至子代细胞中,性染色体与生物体的性别决定以及部分性状的表现有直接关系。(2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性状可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2)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均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
3.通过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会进行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这是进行有性殖的生物体产生新个体的重要方式。(5分)
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
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D.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
4.研究人员探究了拟南芥中一种名为HEI10的蛋白质的行为,这种蛋白质在减数分裂的交换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分辨显微镜显示HEI10蛋白沿着染色体聚集,最初形成许多小群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HEI10蛋白只集中在少数大得多的聚类中,一旦达到临界质量,就可以触发交换。(5分)
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列对应关系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胰岛 B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可与神经递质结合,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
B.神经细胞上的某些转运蛋白——可介导 Na+ 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某些酶——可催化丙酮酸水解和 ATP的合成
D.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的某些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作用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活细胞骨架的新技术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微镜检查技术,可研究纳米级的活细胞而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目前主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细胞的刚度而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在扫描过程中,活细胞会发生严重变形和变性,从而导致死亡,因此无法获得所需准确度的数据。俄罗斯科研人员改进了AFM技术,将其与另一种方法——扫描离子传导显微镜相结合。这项技术使人们可以非常准确地感觉到细胞的局部结构却不会对细胞造成伤害,该方法可用于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5.一定水平的细胞刚度对于身体健康极为重要,特别是细胞骨架,例如心血管系统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细胞骨架的特性。据专家称,如果细胞骨架功能紊乱,则会导致癌症、心力衰竭和其他疾病。(3分)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②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6.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内部含有多种细胞器,它们的正常运作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基础。(8分)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三种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填写下列表格:
结构 结构分析 功能分析
甲 染色质位于(1)_____(填字母) 若结构c的功能出现障碍,则甲结构某种RNA的合成以及(2)_____(填细胞器)的形成会受到影响
乙 内膜向内折叠成(3)_____以扩大生物膜面积,其基本支架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4)_____ 葡萄糖(5)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于乙结构中,原因是(6)_____
丙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位于(7)_____(填字母) 若光照强度不变但结构h受损,则短时间内g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情况是(8)_____
7.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细胞分裂中牵引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是E.Strasburger于1880年在植物细胞中发现的,随后W.Fleming在动物细胞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有丝分裂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细胞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基础之一。(7分)
如图甲为洋葱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丙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经过固定、解离和漂洗处理后的植物根尖进行取材后用______染色,然后压片处理进行镜检观察。
(2)图乙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甲中的______(填序号)区,其特点是______。
(3)图丙中的c~d段对应图乙中的细胞______;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
8.中间纤维是细胞骨架的组成纤维结构之一,中间纤维的分布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在发生转移后仍表现其原发肿瘤的中间纤维类型,故可作为临床癌症的鉴别诊断和癌细胞是否转移的判据。(2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
(2)乐观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饥饿的绿藻更喜欢吃活细菌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的研究发现,五种单细胞绿藻在“饥饿”的时候会吃掉细菌,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ISME》杂志上。2013年,研究人员首次提供了绿藻以细菌为食的确凿证据,他们在一种产自明胞菌属的藻类中证明了这一点。实验测试的藻类只吃活细菌,当其他营养物质含量较低时,它们吃得更多,而这些发现将对绿藻的环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9.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无毒荧光染料标记的活细菌进行了喂食实验,并将这些细菌跟五种不同的单细胞绿藻结合,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这是整个实验的流程,也是思路。在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时,我们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来验证我们的猜想。(3分)
请将下列实验流程的字母序号按照正确的顺序填空:
生产或生活实践→提出问题 → →设计方案→实施方案→ →得出结论→ →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
A.解答问题 B.获取数据,分析数据 C.做出假设
10.传统上,我们认为绿藻是纯粹光合作用的有机体,通过在阳光下浸泡生产它们的食物,但实际光合作用只是绿藻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而已。(10分)
下列是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示,请回答:
甲 乙
(1)写出图甲中A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
(2)从图乙可知:光合作用包括D和E两个阶段,E阶段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
(4)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①若图乙中的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阶段(用图甲的字母回答)。
②若图乙中的x代表温度,其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11.绿藻遍布世界各地并帮助形成了水生食物网的基础。跟其他光合作用的有机体如蓝藻、硅藻和甲藻一起,它们有一个总称“浮游植物”,但实际藻类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如绿藻和蓝藻,它们就属于两种不同的有机体。(5分)
下图是将HIV病毒、蓝藻、草履虫和绿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生物中都有RNA B.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D.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12.据悉,流式细胞仪可以帮助科学家分析溶液中的细胞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数据,表明藻类正在吞噬发光的细菌。为了确认确实发生了吞食,研究人员又使用了高精度显微镜来进行进一步确认。所以只有熟练掌握各种科学研究器材,了解它们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得出实验结论。(2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在高倍镜下观察叶肉细胞时,应用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使视野清晰。( )
(2)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反光镜上。( )
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跳蚤进化史
中、英古生物学者近期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为人们展现了跳蚤这类常见寄生昆虫不为人知的进化史。通过对基因比对给出的结果得出,蚤目并不是一个单独门类,而是长翅目昆虫下的一个分支。现在的跳蚤体型微小,长着针一样又长又尖的嘴巴,没有翅膀,全部靠吸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存活。而长翅目昆虫有两对细长的翅膀,却没有细长尖嘴,它们大多在森林、峡谷或植被茂密的地区靠捕食昆虫或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研究人员推断,跳蚤的祖先可能不吸血,在身体形态上和现在的子孙后代
也大不相同。
13.跳蚤需要吸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存活,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可以供给跳蚤能量进行机体的代谢,从而维持跳蚤正常的生长发育,代谢是跳蚤机体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跳蚤体内最基础的代谢就是呼吸作用。(10分)
如图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
(2)在①②③④反应过程中,不可能在人体细胞中发生的过程是_____。
(3)只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反应过程为_____。
(4)水稻根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_____。
(5)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
(6)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
(7)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_____ 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同时产生的物质有_____。
14.科学家们用最新的基因组学等方法,将跳蚤的基因数据与其他昆虫比对,这好比在基因层面让跳蚤“认祖归宗”。在生物学中,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4分)
对抗肥胖的一个老处方是“管住嘴迈开腿”,但最新研究发现,基因是导致一些胖人不愿运动的原因----懒是SLC35D3基因突变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 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转录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
C.基因突变会导致人体内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SLC35D3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15.研究生物进化的手段多种多样,在科学家们利用基因探讨跳蚤的进化过程之前,也有一些古生物学者对早期巨型跳蚤的化石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可以看出,化石等其他研究手段对生物进化的探索也是功不可没的。(3分)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南美发现了琥珀中的花朵化石——丁氏花。将它与普通双子叶植物的花比较,前者花轴伸长,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长在花轴的不同部位上,后者一般都紧密地“挤”在花轴的同一个部位(花托)上。该发现为花朵演化提供了(  )
A.胚胎学证据 B.古生物化石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生物化学证据
16.综合这一系列研究,可以梳理出一幅颇有意思的跳蚤进化图:早在远古时期,跳蚤的祖先靠吸食花蜜为生。它们长着翅膀和长长的嘴,体型是现在的4倍左右。随着漫长的进化,它们逐渐过上寄生生活,体型也不断缩小,从而更加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3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3)突变产生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
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糖尿病风险的因素
我们知道,诸多生理因素、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都会增加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期刊《糖尿病》(Diabetologia)最新发表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团队通过对近百万人群的全面分析,一共识别出34种明确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因素,包括19种危险因素和15种保护因素,以及额外21种证据等级较弱的“提示性”风险因素。(20分)
17.研究发现19种危险因素可升高糖尿病风险,指标水平越高,糖尿病风险也越高,如血浆异亮氨酸、血浆缬氨酸和血浆亮氨酸的升高均会增加机体患糖尿病的风险。氨基酸作为人体所需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它的平衡和适量的供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5分)
下面是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的结构式:
(1)区别三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个氨基酸相遇会发生_____反应,形成的化合物称为_____。
18.同时15种保护因素可降低糖尿病风险,指标水平越高,糖尿病风险越低,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4种血浆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油酸)等。胆固醇和由脂肪酸构成的脂肪均属于脂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2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可调节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
(2)C、H、O、P、S是构成脂质的元素。( )
19.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究发现,人体内的酶也与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如谷丙转氨酶,它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要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5分)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离不开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参与细胞分裂
B.酶制剂需要在适宜的pH和低温条件下保存
C.酶在细胞内、内环境和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D.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酶的结合位点是酶专一性的基础
20.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具有一定的遗传风险。糖尿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有糖尿病的几率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会高,遗传成为了生物体患病的主要因素之一。(8分)
下图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B、b分别表示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选填“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Ⅱ4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用分数表示)。
答案
一、
1. (1)4 2
(2)减数分裂第一次 2
(3)3或4
(4)8
(5)0 l、3,2、4或1、4,2、3
【解析】(1)图示细胞中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个四分体。
(2)根据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2个四分体。
(3)能自由组合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可以和1号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3号或4号染色体。
(4)此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该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8个DNA分子。
(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性母细胞,因此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此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为l、3,2、4或1、4,2、3。
2.(1)√ (2)×
【解析】(1)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性状与性别有关,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固正确。
(2)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都有关系,但与性别的形成不一定有关系,固错误。
3.C【解析】①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②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③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生物体。因此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故选C。
4.C【解析】胰岛B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可以促进细胞间信息交流,A正确;Na+内流依靠协助蛋白进行跨膜运输,B正确;丙酮酸水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因此线粒体基质中的酶才能催化丙酮酸水解,C错误;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的某些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作用,D正确。故选C。
二、
5.B【解析】①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①错误;②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②正确;③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
活动有关,③正确。故选B。
6.(1)a
(2)核糖体
(3)嵴
(4)磷脂双分子层
(5)不会
(6)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7)h、g
(8) C3含量升高,C5含量降低
【解析】甲:为细胞核,染色质位于细胞核内,a可表示染色质。c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结构c被破坏,功能也会出现障碍,则细胞核中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会受到影响。
乙:为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以扩大生物膜面积,其基本支架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磷脂双分子层。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会发生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成为丙酮酸,所以线粒体中不会出现葡萄糖。
丙:为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位于h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以及g叶绿体基质中。若光照强度不变但结构h受损,则光反应减弱,产生还原氢和ATP减少,对C3的还原减少,但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短时间内g中C3含量增加,C5的含量降低。
7.(1)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
(2)③ 细胞分裂旺盛并且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A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解析】(1) 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可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
(2)此区域细胞的特点为细胞分裂旺盛并且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位于③分生区。
(3)图3中c~d段染色体加倍,对应有丝分裂后期(A),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8.(1)√ (2)√
【解析】(1)癌变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低频性,故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且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相关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故正确。
(2)开朗乐观的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远离辐射等,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故正确。
三、
9.C、B、A
【解析】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为:生产或生活实践→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问题→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
10.(1)O2
(2)基质
(3)层析
(4)①D ②酶的活性
【解析】(1)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A为氧气。
(2)光合作用包括D(光反应阶段)和E(碳反应阶段)两个阶段,碳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3)层析法可以用来分离色素,因为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上升快,所以四种色素会分开。
(4)①光反应阶段直接需要光,因此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D阶段(光反应阶段)。②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光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11.B【解析】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草履虫、蓝藻、绿藻属于细胞生物,含有RNA,A正确;乙组中的蓝藻也没有叶绿体,B错误;丁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故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C正确;丁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丙组HIV和蓝藻均不含染色体,D正确。故选B。
12.(1)× (2)×
【解析】(1)在高倍镜下观察叶肉细胞时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故错误。
(2)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物镜上,故错误。
四、
13.(1)丙酮酸、CO2
(2)③
(3)②
(4)①③
(5)细胞质基质
(6)①②
(7) 酒精/C2H5OH 二氧化碳/CO2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①③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①表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因此a表示丙酮酸,b表示二氧化碳。
(2)人体细胞中,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反应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①②④,③不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3)上述反应中,①②是有氧呼吸,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因此只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反应过程为②。
(4)上述反应中,①④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①③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而水稻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5)上述反应中,①②是有氧呼吸,①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6)上述反应中,①②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的产生,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有ATP的产生。
(7)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中,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同时产生的物质有二氧化碳。
14.A【解析】基因突变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一定是可遗传变异, A正确;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DNA复制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B错误;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人体内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变,C错误;SLC35D3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A。
15.B【解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胚胎学证据是通过比较不同动物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发现有些证据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比较解剖学证据是通过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进化的证据;生物化学证据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的共同特征。题目中所提及的丁氏花化石为花朵的演化提供了古生物化石证据,A、C、D错误,B正确。
16.(1)√(2)√(3)×
【解析】(1)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故正确。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正确。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错误。
五、
17.(1) H CH3 CH2OH
(2) 脱水缩合 三肽
【解析】(1)由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及题图可知,区别三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 H、 CH3、 CH2OH。
(2)三个氨基酸相遇会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三肽。
18.(1)√ (2)×
【解析】(1)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持膜的稳定性,可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故正确。
(2)脂质不一定含P,不含S,故错误。
19.D【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要进行RNA合成和DNA复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参与细胞分裂,A正确;酶的作用特性之一是作用条件温和,酶制剂需要在适宜的pH和低温条件下保存,B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C正确;酶与底物的结构特异性契合,即一种酶与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结合,是酶具有专一性的结构基础,一种化合物可能有多种酶的结合位点,D错误。故选D。
20.(1)隐性
(2)XBXb XbY
(3)1/8
【解析】(1)据分析可知,该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Ⅱ5是男性患者,基因型是XbY,Ⅱ5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I2,I2表现正常,是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
(3)I1的基因型为XBY,I2基因型为XBXb,则Ⅱ4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XBY)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1/2×1/4=1/8。
试卷第57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