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视觉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奇特的创意图形,了解创意图形的外在形式美及内在寓意。
2、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创意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创意图形设计训练,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体验创意的乐趣,拓展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创意图形的思维训练,拓展想象空间。
三、教学难点
用正负形的方法设计出有趣味甚至有意义的图形。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问揭题
1、播放《五子十童图》,请同学们猜一猜有几个孩子?并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看到的是什么内容?
2、在学生产生争论之后,师生共同解析。
3、欣赏图片,揭示今天的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
(二)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一张A4纸,一张普通的纸是否可以形成奇特的视觉图形?
(把纸对折剪一个人物的侧面,展示给大家看)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人物的侧面
师: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教师把纸摊开)现在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生:两个人的侧面、杯子……
师:请大家仔细注意白色花瓶,你就会发现两个人脸就成背景了吧,如果你注意人脸呢,花瓶是不是又弱了呢?
师:这个是《鲁宾杯》,是奇特图形的一种方法——正形负形的组合。通过对比,图形与底纹的转换互借关系即正形负形的组合。
2、明确概念
幻灯显示定义:正形就是画面中实的形,即画面的实体,负形就是留白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 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在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视觉转换。
3、出示一段正负形的舞蹈视频
师:精彩吗 他们是以什么形式表演的
生:是一群人穿着一半黑,一半白的衣服在跳舞……
师:你觉得哪里最精彩 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
师点题,这就是正负形的神奇之处,让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这段舞蹈视频正是说明了正负形之间的转换过程,引发学生对于“图与底纹”的思考。
4、名作赏析
(1)幻灯展示《太极图》图形。
设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中国的八卦图形就是非常典型的正形与负形的组合。太极图简洁的s形构图也因此被承袭为中国图案中最重要的骨架形式。
(2)展示毕加索《和平的面容》
问:这幅作品由哪些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有什么寓意?
教师小结:毕加索的作品将共用形的简洁演绎到无以复加的极致,柔和的曲线既构成了女人面部一边轮廓又是和平鸽的翅膀轮廓,而在女人的另一半边脸部轮廓中,大师天才般地加上寥寥数笔,就是这样简洁的几笔将一个橄榄枝的形象跃然纸上,无不叫人称奇。和平鸽、女人、橄榄枝都是温柔、善良、和平的象征,三个元素被精炼地完全同置于一体,形式是简洁的,意义是深远的,正如文学语言的“一语双关”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形与负形正是运用了这种视觉可调节的特点。
(3)、比较:这几幅图的共同点在哪里?创意图形的设计有方法可循吗?
教师讲解作品特点并总结图形巧妙之处----共用轮廓线。图形都共用了一部分形或线,利用共同的轮廓线,并且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在图形创意中,形态之间巧妙借用,把两事物巧妙地结合。
(三)游戏抢答,激发兴趣
比一比,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出正形和负形?
(四)启发想象,自主探究
1、思考如何创作?
作画步骤:选题构思——选择内容(图案、数字、文字、几何形等)——联想——画草图(简练、概括)——变化、修改——确定图形——完成。
2、创意练习
3、教师示范
(五)尝试设计,表达创意
1、 请同学们利用正形、负形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图形,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思。
要求:构思巧妙、造型奇特、作图工整。
2、下课前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创意,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六)小结延伸,课外拓展
奇特图形的创意应用:现代社会奇特图形的创意方法被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尤其在广告设计中具有强烈个性和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