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是多山、多优良港湾、多火
山地震,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教学重点
1.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特征。
3.日本的两种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2.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3.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
教学方法:
图示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
课型:
合作探究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教师抛出开放性题目“提到日本,大家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学生们漫谈日本,提到日本动漫、寿司等特色,发达的电子产品和经济等等,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看地图,识位置,记组成
阅读P69、 P70的地图及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请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观察它有没有陆上邻国或者隔海相望的国家。
2、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要求:自主学习,时间:3分钟
师生互助释疑。
(过渡)现在这个季节去赏樱花来得及不?那明年五一小长假呢?我们看到樱花的开放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这跟什么有关系呢?
——气候!
三、互助探讨:看地形,识气候
(一)阅读P69、P70的地图及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的地形以什么为主?最高的山是?最大的平原是?
2、你了解日本的富士山吗?从这座山你能想到日本频发的地质灾害吗?你能解释这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吗?
3、根据日本的经纬度位置,判断日本所处的温度带,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两种?并思考71页活动题。
要求:以四个大岛的名称为名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时间5分钟。
师生互助释疑。
(二)拓展提高:
东京和北京都位于36°N附近,对比两地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这部分老师边引导,学生边思考,最终引导出结论。
(过渡)赏完了花我们再来看看日本国的另一个象征——富士山。日本将它作为象征是不是因为只有这一座山?不是——引出日本的地形!
师生互助释疑。
(三)活学活用:日本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师生互助释疑。
(四)巩固提高: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日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防震措施呢?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过渡)我们看到日本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这种多灾多难的自然条件下,它仍然能成为世界强国,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日本也曾给中国带来灾难。怎么做?
不能忘记的,永远不能忘记;应该知道的,一定要清清楚楚!
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不忘国耻,但也要积极地了解日本、学习日本,才能自强不息。
四、小结与巩固
本节板书设计:
一、位置与组成(多海港)
二、气候类型
三、地形特征(多山)
火山地震(多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