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减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2011课标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分数加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发广泛运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及简便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解决问题中单位“1”的运用。
教具:PPT课件,黑色磁铁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旧知
游戏: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好,那我们先来个“猜分数游戏”。
出示: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半壁江山、九死一生、百战百胜、七上八下、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师:同学们真棒!全部猜中了,老师希望大家上课时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能做到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出示课题)。
二、理练结合,构建知识脉络
师:你能用刚才这些分数列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算式吗?
请学生讲算式,教师板书在卡片上。
(一)借助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师:这么多的分数加法和减法算式,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你写在学案的“分一分”下面,再与同桌交流为什么这样分?
汇报交流,请同学到黑板上摆一摆,并说想法。
老师在汇报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逐步整理出思维导图:
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
分数加法和减法 没有括号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有括号
简便运算
(二)完善思维导图,细化知识内涵
1、复习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老师指着思维导图说:请你在每组算式里分别选择一道题目算一算,并以此为例子说一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要求:先自己算,然后再到小组里交流。写在学案的“算一算”下面。)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汇报
a.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根据回答补充思维导图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先通分
提出问题: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分数单位不同,也就是计算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对于计算结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注意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如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b.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思维导图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复习简便运算
a.理一理
师:运用运算定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回忆有哪些运算定律可以应用到分数加减法中?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思维导图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带符号搬家等。(强调:在进行简便运算时一定要有依据。)
b.辩一辩
师:下面的题目做得对吗?如果不对,请你先改正,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1-+ -- -(+)
=1-(+) =-0 =-+
=1-1 = =+
=0 =1
小结: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按照规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如果要进行简便运算,必须有依据。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3、练一练,巩固提升
1、怎么简便怎么算,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请完成学案第四部分的第1题)
+++ +-+ 2-+ 1--
学生独立做,完成后指名展示交流,指出第二题在同级运算的情况下可以带符号交换位置(也叫带符号搬家),第三题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凡是进行简便运算必须要有依据。
2、做一做,辨一辨
(1)谭木匠有一根木头长m,第一次用去了m,第二次用去了m,还剩下多少m?
(2)谭木匠有一根木头长m,第一次用去了它的,第二次用去了它的,还剩下几分之几?
先完成题目再比较:做完这两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两道题目的木头总长度都是8/9米,它们两次用去的分数一样,但是第一题里的分数是有单位的,表示具体的长度,因此要用总长度减去用去的长度,得到剩下的长度;二第二题用去的分数是没有单位的,表示用去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管总长度是多少,都是把总长看出单位1,用单位1减去用了几分之几,就得到剩下几分之几了。)
三、回顾整理,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从复习的内容和复习方法两方面去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了归类整理,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在练习中找出了要注意的地方,这些方法可以运用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