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页到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6页到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单一性 B.延续性 C.多元性 D.先进性
2.表1 战国时期主要变法(部分)
名称 部分措施
吴起变法 封君子孙无功者,“三世而收爵禄”
申不害变法 建立“循劳功,视次第”的因功行赏制度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表1中的变法运动( )
A.确立了郡县制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巩固了分封制 D.维系了宗法秩序
3.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司马迁也在《史记》中首次专门为儒生列传。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地位得到提升 B.官办教育开始出现 C.通史体例受到推崇 D.百家争鸣延续发展
4.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描述了王羲之与谢安等官员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饮酒做诗的情景。该作品( )
A.印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反映了士族专权的政治特点
C.兼具了艺术与史料价值 D.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5.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弱化了对中原的统治 B.提高了洛阳的政治经济地位
C.有利于北方粮食南运 D.导致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6.战国以后,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主;唐德宗时期,施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这一变化( )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 D.加剧了财政危机
7.北宋时期,真宗作《劝学诗》云:“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大臣韩琦也说:“东华门外唱名(科举状元)者,方是好男儿。”据此可知,当时( )
A.科举更加公平 B.理学受到官方推崇 C.择偶观念改变 D.文治得到大力提倡
8.墨锭是文房四宝之一。图为金朝人使用的某一墨锭上的图案。图中女真文字内容出自《尚书》,意为“明王慎德,四夷咸宾”。这( )
A.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状况 B.证实了科举制在北方的推广
C.显示了“大定之治”的繁荣 D.说明了金朝民众文化水平高
9.表2 明朝中后期江南部分地区的土地使用情况
地区 使用情况 出处
嘉定县 田地129.8万余亩,其中种植棉花大豆的占103.7万余亩 《嘉定县志》
太仓州 当地大多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地都已改种棉花 《太仓州志》
松江府 当地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 《农政全书》
据表2可知,这些地方(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纺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C.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D.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更高
10.《四库全书》在编纂时,以佛道为“外教”,词曲为“末枝”,因而较少搜集这两类书籍,主要收录程朱学派的作品。这一做法( )
A.旨在巩固正统思想地位 B.导致市民文学走向衰落
C.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表明外来思想影响式微
11.徐继畬著《瀛寰志略》时收集地图42幅,除日本和琉球的地图外,其余都按西方地图原图描绘,这在当时是“大胆的非法之举”。这体现了徐继畬( )
A.自强求富的理念 B.盲从西方的不足 C.通晓时势的学识 D.正视世界的勇气
12.1909年许指严在其创作的科幻小说《电世界》中写道:“西历二千零九年,中国盛强。‘电器大王’黄震球发明各种高科技武器,带领人们打败前来侵略的西威国……建立大同世界。”该作品( )
A.意在为清末新政营造舆论 B.有利于白话文的使用和推广
C.折射出危机下的民族自信 D.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普及
13.“带着辫子没法混,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这首民谣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作用有限 B.北洋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
C.“府院之争”引发了思想混乱 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
14.图为1920年《申报》刊登的国产良心牌香烟的广告。该广告反映了当时民族企业的发展( )
A.依赖于近代媒体的宣传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C.借助了群众性爱国运动 D.打破了外资垄断地位
15.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967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国民革命的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土地革命的兴起
16.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某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该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图6和图7是反映20世纪40年代初期敌后抗战的情景木版画。据此可知,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 B.“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广泛响应
C.农村妇女已经实现独立解放 D.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支持抗战
18.淮海战役时,山东柳行村的20名妇女在15天碾米4500斤,她们高喊“碾出小米送前方,打倒老蒋保安康”的口号,积极支援前线作战。这表明( )
A.军民一体打倒专制统治 B.根据地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农业生产取得重大进步 D.华北率先展开战略决战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宣示了阶级矛盾的消除 B.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昭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D.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时代楷模。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C.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1.表3 50年前中美两国在某次重大外交活动中的礼品清单(部分)
中方礼品 美方礼品
国宝大熊猫 麝牛(象征凝聚力)
大白兔奶糖 瓷制天鹅
浙江龙泉宝剑 尼克松印花名片
珍稀大红袍茶叶 高脚杯
据表3可知,当时中美双方( )
A.消除了长期的文化隔阂 B.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C.展示了各自的工业成就 D.达成了经济合作的共识
22.图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提纲。这一讲话( )
一是解放思想,开动机器; 二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三是向后看为的是向前看; 四是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 五是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 六是加强责任制; 七是新的问题。
A.推动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到来 B.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终结
C.奠定了南方谈话的理论前提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3.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 )
A.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4.1999年11月,由江泽民题名的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2002年3月,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三号”飞船后,江泽民为该火箭题名“神箭”。“神舟”“神箭”成功发射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依靠社会资本 B.致力于自主创新 C.引进世界前沿科技 D.践行科学发展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6分)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追求大一统的边疆治理思想,通过“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从而达到“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目的。汉武帝重视“王者无外”,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把夷狄等同于华夏,希望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
——据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边疆治理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 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区设置行省,较唐朝大大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度,与内地一样征收赋役。在西域设置了宣慰司,普遍任用土官,可管理由地方蛮夷组成的土军,但朝廷也可调用土军。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委任蛮夷首领,肯定其利用土地、山林等资源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资源占有的权力。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4分)
材料三 清政府边疆管理涉及行政,军事、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完备而周密。在实际运作中,是以行政管辖体制的改进完善为中心环节,与其他措施相辅相成,把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加强有效行政管理,维护国家疆土有机结合。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而采取的措施(任举两项)。(4分)
26.(18分)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不断发展。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西南地区第一家机器厂——四川机器局,四川开启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四川机器局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社会的管理方式,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期还增加了电灯等民用产品。在四川机器局的带动下,一部分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到1911年四川近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20多个行业,还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机器局创办的特点,并分析四川机器局创办后的积极作用。(8分)
材料三 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4分)
27.(18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为主题开展党史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群英结党救中华
材料一
何红舟、黄发祥油画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2009年)
(1)“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绘画作品可以生动再现历史场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为什么以“启航”命名。(4分)
【任务二】改天换地兴伟业
材料二 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共八大召开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2)材料二是某同学梳理的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兴伟业”的大事记年代尺,但是内容还不完善。请为该年代尺补充一件“大事”(包括时间和事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大事”写一段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可以围绕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8分)
【任务三】踔厉奋发向未来
材料三 表4 “数”读非凡十年(2012—2022年)
序号 内容
①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2位
② 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③ 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④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⑤ 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⑥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
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
⑧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⑨ 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
——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4中任选两项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谈谈你的感想。(要求:写出关联内容的序号,主题明确,表述清晰)(6分)
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C 2.B 3.A 4.C 5.B 6.A 7.D 8.A 9.C 10.A 11.D 12.C 13.B 14.C 15.B 16.C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D 24.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16分)
(1)共同之处:追求大一统。(2分)
时代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先秦以来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任答一点2分)
(2)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强化对边疆的控制。(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3)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4)促进了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为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打下了基础。(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6.(18分)
(1)表现:人口众多;商贸发达;西南大都会。(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点2分)
原因: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劳动力不断增加;自然条件优越;兴建水利工程;农耕经济发达;南方丝绸之路的推动;前代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或兴起较晚;技术力量薄弱;依靠西方技术;管理方式落后;采用封建管理方式)。(2分)西南地区首创;带有近代性质(或采用机器大生产);主要生产军工产品。(任答一点2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西南地区的国防建设;提高了四川及西南地区的近代化水平;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3)开放;包容;时尚;休闲。(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7.(18分)
(1)说明:《启航》描绘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分)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驾驶中国这艘航船,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社会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航程。(2分)
(2)示例:
大事: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2分)
解说词: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分)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2分)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2分)
(“示例”仅作参考,“大事”还可以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等)
(3)示例:
序号:①②(1分,所选两个内容必须都与主题相匹配)
主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3分)
感想: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民生幸福感与日俱增。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点2分)
(“示例”只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