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学,积累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初步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感受五壮士的英任气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描写五壮土痛击故人、英勇跳崖的神态、动作、语言。
难点:
1、初步体会课文表达方式。
2、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既。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明读法、谈话法
学法: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骒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师: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会喊:”马宝玉、葛振林……”,前五人没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土的名时,才会有人答“到”。同学们觉得这奇不奇怪啊 这五人为何不答“到”呢 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土》后,就会解开这个疑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写标题“狼牙山五壮士”。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用手指在空中一起)
1、自由阅读、读通全文、大致了解全文
师:为什么叫“狼牙山五壮士”不是"狼牙山五战士"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壮士”?壮士,他们有什么特点
答寨预设::勇敢、不怕牺丝、勇于奉献、热爱祖国……
2、师:同学们知道该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那个时候的中国是怎样的
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战乱、日军入侵……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多媒体出示生学,学生学习。
2、指读生学,学生纠错。
3、男女生分组读词:
一组:大举进驱、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拉、纷纷滚落
二组:全神贯迕、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4、理解词语含义
师:有没有不懂意思的词
文中找出词语所在地,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含义。
5、找不同: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
(一组描写敌人,二组描写五壮士)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阅读、小组自由讨论、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并将全文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
2、学生反馈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l3)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l6-9)跳下悬崖。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其中第二、四、五部分详写,其它略写。
3、浏览课文,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四)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圈画出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词,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2、学生反馈
3、教师引导: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每位战士的
要通过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沉着”班长的冷静、英勇无畏。
“大吼一声""满腔怒火"副班长对敌人的增恨。
“抢"“使出”宋学义对敌人的仇恨。
“绷”“全神贯注”两小战士的专注。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发现写法,交流好处
引导发现:刚交流的句子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读第二自然段头两句,你们有什么发现
(先整体概括,再分别具体描写)
2、总结
文段开头对五壮土整体描写就是对“面”的描写,后通过对五壮士个体描写就是“点”的描写,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既写“面”,又写“点”,就是“点面结合”。
3、交流好处: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预设:有一定顺序;人物形象鲜明……
4、合作朗读
全班齐读写“面”的句子,指名读写“点”的句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生自由说本节课收获。
2、作业:继续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抗日战争资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