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4年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阶段测评: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与名师对话】2014年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阶段测评: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5 06: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测评(一)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
B.与佳期兮夕张 佳期:好的日期
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多次
解析:佳期:佳,佳人。期,约会。
答案:B
2.下列诗句不属于寓情于景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解析:B项抒发作者的心志。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是“骚体诗”的创造者,又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B.《诗经》中的《卫风·氓》一诗,给我们展示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信誓旦旦只不过是一时的甜言蜜语。
C.曹植的《七步诗》,展示的不止是才情,还有那煮豆燃萁的悲哀。
D.陶潜归隐田园之后,过着焚琴煮鹤的生活,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解析:A项,“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与该语境不合。B项,“信誓旦旦”形容诚恳地发誓,只可用作谓语。D项,“焚琴煮鹤”是指糟蹋美好事物,非指隐逸生活的潇洒。
答案:C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解析: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
答案:A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8分)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5.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三种情感:①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②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③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6.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8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7.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写景的诗句主要是前四句,分析“幽”时既要从诗句中意象的特点入手,还要分析出其中所使用的手法。
答案:(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以动衬“幽”“下鹭”。(3)以声衬“幽”“鸣蛙”。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感情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前四句描写的是优美的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发的自然是高兴的心情;后四句中的“叹息”“谁共午瓯茶”等足以看出作者感情的转变。
答案:(1)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三)阅读下面李清照的一首词,然后回答9~10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漂泊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日晚倦梳头”既是动作,也是一种寂寞悲凉心情的折射,“欲语泪先流”是写泪,看似平易,但用意精深,写出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
10.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个词人都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已经把愁物化为在江中可随水流不尽的东西。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可见李清照更胜一筹。
(四)(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1~12题。(8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五)(2013·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3.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别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诗从“童稚情亲”依次写来,写到四十年来,“中间消息两茫然”,不接着写相逢和送别,而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四句蕴含了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的悲哀。
答案:要点: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
14.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此系运用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人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乐景衬哀情。
答案:乐景衬哀情。本诗通过红火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反衬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三、名句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3)越王勾践破吴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越中览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答案:(1)在地愿为连理枝 (2)时不可兮骤得 (3)战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 (4)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5)出师一表真名世 (6)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语言应用(10分)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难度较小。注意语意的连贯。
答案:示例:生活如一盏茶,应该多一些平和的甘润,少一些浓酽的苦涩;生活如一杯酒,应该多一些绵柔的醇香,少一些涩辣的辛烈;生活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稳健的完胜,少一些侥幸的险招。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70个字左右。(6分)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弯下了腰。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娇媚可爱的黄莺的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这番美景真让人陶醉。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要求作文。
心安吟
邵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这首诗充满谐趣,富有哲理,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心境的真实写照。它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首诗,全诗围绕着“心安”层层展开,写出了心安的诸多好处。若心安则身安,天地也自然宽了。其实,“心安”是一种心态,而心态决定着人生的苦与乐。所以,生活中,高兴也好,忧愁也好,关键要调整好心态,因为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的,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原味,心态最重要。心安身自安,心静万事轻。自信、自强、豁达、宠辱不惊、无所畏惧,这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抽象名词,其实是人生中的关键词。心安,是远离烦恼的秘诀;心静,是遇事不糊涂的药方;心安,也是我们每一个寻求快乐的人都应具有的精神境界。
立意的角度有:心安是快乐的源泉;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心安与身安等。
【例文】
说“安”
心安者,成万事。
——题记
观花者心安静待,才能看到昙花惊人的美艳;采药者心安静寻,才能找到举世难求的灵芝。生活中,处处需要心安。
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苏轼被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风流。
身处逆境时,需要心安。史铁生,二十一岁时双腿就瘫痪了,但他却并未被吓倒,而是安心于写作,终于成为现代文坛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但她却并未被厄运击垮,而是安心练习盲文,终于成为生活的强者、世人学习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仅有两根手指能动,但他却并未消沉,而是安心下来,努力用两根手指写书和工作,终于完成了《时间简史》,让世人惊叹。他们,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们却用内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了生活中的万幸者。
让心灵安定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的心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内心安然。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会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它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存在着。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好有坏,能力也有大有小,让每个人都发出一样的光、散出一样的热是不现实的。但是让自己守住心灵的安稳,以真诚和坚强去面对生活,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它让我们的人生因此而变得纯净。
前方也许乌云密布,与其无方向地乱窜,不如安心静待并不断地积蓄能量,待准备好、调整好,以一颗安然之心,借风之势、山之力,还怕撑不出个万里晴空?朋友,携一颗安然的心,快乐出发吧!梦想,就在不远处。
点评: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文采飞扬的议论性散文。文章的亮点是:(1)始终扣题。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它分层论述,篇末点题,呼应开头。(2)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总论,后分论,再总结,条理十分清晰。(3)语言简练。全文语句流畅,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不仅如此,文章还不断地变换句式,从而避免了单调。当然,白璧微瑕,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例子都很恰当,也较充分,但对所举的例子均缺乏具体分析,这使文章少了些光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