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评(二)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凌晨两点,“鸟叔”朴载相在千呼万唤中珊珊来迟,上台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唱完那首“神曲”《江南Style》,然后和主持人简单寒暄了几句,整场表演不到8分钟即告结束。
B.随着2013年1月1日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正式施行,驾照考试合格率比之前大幅降低,一些驾校此前的应试教育培训在新规面前尴尬现出原形。
C.在浙江“最美司机”吴斌因被制动毂残片击中而不幸逝世后,类似的事件日前再次在浙江发生,虽没有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但劣质车辆部件影响行车安全的事件屡屡发生,拷问着国内交通事故质量追溯体系。
D.“他所做的太让人吃惊了,我看了每一场比赛,他投进了制胜球,做了一切,他真是太让人吃惊了。”费尔顿评价上赛季被人们称为“林疯狂”的林书豪时说。费尔顿至今仍在为林书豪的表现喝采。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A项,“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C项,“拷问”应为“考问”;D项,“喝采”应为“喝彩”。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 B.仕途多舛
C.猝不及防 D.等量齐观
解析:D项,“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淡然置之”。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B.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C.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这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D.“H7N9禽流感”来袭,民众谈“禽”色变。连日来各大药店的板蓝根、口罩、中药香囊等几近脱销,虽有专家质疑这些东西的有效性,但仍阻止不了人们近似疯狂。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以把“最好是”或“较为合适”删去。B项,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并列不当。D项,成分残缺。可在“近似疯狂”后加“的购买热情”。
答案:C
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解析: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短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
答案:C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5~6题。(8分)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风雨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6.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二)(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7~8题。(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7.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离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8.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
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含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9~10题。(8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9.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诗词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抓上下片的关键词语:上片中对“山”“水”的描绘,下片中的“送”“住”。再对应标题中的“浙东”和“送”,便可整理出答案。
答案: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送别及朋友将去之地。
10.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考虑其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看作者对所要表达的感情的抒发方式——是直白还是含蓄。
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四)(2013·青岛市高三自评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中的“万壑”言群山峻岭,巍峨磅礴。“有声”指山泉飞瀑,流水淙淙。此时更能衬托出山村的寂静。“数峰无语”句以人态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山有情,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两情和谐,长相默契。
答案:①以动衬静。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②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1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诗的首段是写作者骑着马,欣赏秋天的风景,本是一件乐事,但后来却因为看见小桥和树木,想起故乡,诗中的首段和末段对比,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再加上作者仕途受挫,惆怅之情顿生。
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五)(201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8分)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 ①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3.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示例一: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作铺垫。
示例二: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
14.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答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三、名句默写(8分)
15.根据题目要求,填写名句。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庄的《菩萨蛮》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四、语言应用(10分)
16.以“王维”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2分)
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或:王维把绝句运用得出神入化,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尽管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
17.李明同学为绵阳市“李白文化旅游节”赋诗一首,这首诗在内容、对仗、押韵、得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请指出(只写序号)。(4分)
李白文化旅游节有感
①人杰地灵毓神秀,②一代诗圣出青莲。
③斗酒赋诗李太白,④把酒问天酒中仙。
⑤传统文化越千古,⑥绵州今日展新颜。
⑦宾朋不请自会来,⑧蜀道如今变通途。
第( )句,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句,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句,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句,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句,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把“诗仙”李白误称为“诗圣”。④把苏轼的“把酒问天”当成李白的诗句。④与③没有形成对仗。⑥与⑤没有形成对仗。⑦“宾朋不请自会来”不合实际。⑧“蜀道如今变通途”不押韵。
18.(201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请欣赏下面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4分)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图文转换题,一定要注意图中的解说文字,这一点非常重要。
答案:(1)错位。
(2)揭示了现行教育体制中一些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弊端。
五、作文(50分)
1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材料涉及两个重要人物:老切割师、徒弟。从老切割师的角度分析,是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并指导徒弟去切割价值连城的钻石;从徒弟的角度分析,他在老切割师的指导下,敢于做事,不去想价值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相关的立意:①经验与勇气是成功的保证;②过硬的能力是成功的前提;③有勇气才能成功;④做事情要专注,无所畏惧;⑤不问得失,敢于做事;⑥有勇有谋才能创造美。
【例文】
有勇气方能成功
面对有裂纹的钻石,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师傅与勇气可嘉、不去想钻石价值的徒弟共同努力,顺利地把价值连城的钻石完美切割。从徒弟的身上,我们能够理解做事情有勇气才能成功的道理。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明朝时期,倭寇横行,犯我海域,民族英雄戚继光没有被倭寇吓倒,而是带领戚家军在沿海一带与倭寇对垒,坚持十多年、大小战斗八十余次,最终扫平倭寇。北宋时,金人猖獗,屡次犯我疆土,靖康之变,震惊全国,但岳飞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而是率领岳家军勇敢对敌,十多年金戈铁马,使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中国新闻界,张泉灵以其富有灵气、贴近观众的电视报道,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她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多次出现在阿富汗战场、地震灾区等众多特殊的新闻现场,赢得了众多同行的尊敬;她以其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全面精湛的专业技能,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栏目的记者、编导和主持人。张泉灵曾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些成绩来源于我的勇气。
面对杂交水稻的种种难题,袁隆平没有退缩;面对试验中的重重困难,他拿出百倍的信心。让中国人吃饱、让世界人吃饱,是他终生的追求。“一个名字的价值是一千亿元”是国人对他的尊崇;“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杂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是世人对他的赞美。没有勇气,就没有杂交水稻的成功。
雄鹰能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强壮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它有傲视群雄的勇气;大海能够波涛汹涌,不仅是因为它有浪花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它有波澜壮阔的勇气;腊梅能够在寒冷的冬天盛开,不仅是因为它有树枝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它有抵挡寒风的勇气。
有了勇气,雄鹰翱翔、大海壮阔、腊梅暗香浮动;如果没有勇气,何谈成功?
没有勇气,没有司马迁面对白眼、嘲弄、非议、磨难时的坚持,就没有绝唱千古的《史记》;没有勇气,没有哥白尼与教会横行时“日心说”被批判为异端邪说的持久对抗,就没有之后“日心说”的广泛流传。
有勇气方能成功。
点评:文章开篇概括材料内容,然后从老切割师与徒弟联手完美切割钻石的故事中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勇气方能成功。然后,列举戚继光、岳飞因为勇气战胜外寇,列举张泉灵、袁隆平因为勇气取得成功,列举司马迁、哥白尼等作为论据,证明勇气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