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文段,回答1—3题。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息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蜿蜒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4.下列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2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土地则是人类生活的摇篮。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人们乱砍滥伐、毁林造田、过度放牧,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地荒漠化情况日趋严重。据科学家研究报告,地球上每分钟就有10多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土地荒漠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改后的句子:
5.学校准备成立一个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义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3分)
6.按要求默写填空(10分)
A、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B、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
, , 。
C、孔子说:“ ,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D、 ?归思方悠哉。
E、低头乍恐丹砂落, 。
F、 ,泥香带落花。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亡: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8.将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9.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义是什么。(2分)
10.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4分)
11.乙文借“ ”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二)(18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压、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愤怒、快激)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争论、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斥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12.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3分)
A B C
13.选文用 修辞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
和 把恐惧“ 到大海深处”。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5分)
14.在写其他海鸟时,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⑧自然段在写狂风时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抱”“摔”等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什么特点?(3分)
16.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的深刻含义。(3分)
(三)《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17分)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⑤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⑥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⑦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⑧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⑨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⑩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7.本文以“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为题,有何作用?(3分)
18.作者在文中深情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片段写出三件即可)(5分)
19.第⑧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3分)
21.读完本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袁隆平的评价。(3分)
[链接材料]如果可能,到100岁了我还想在田里。现在我仍有梦想,那就是: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实验田亩产1000公斤;另外,就是要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袁隆平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种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合理展开联想,确定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0
400
600
八年级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