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6。对示意图所示北魏政权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推动了黄河流城的统-
高一历史
B.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
C.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特权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的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7,右图传为初唐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局部),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贞的生动情景。出现这
一情景的原因是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①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的对外政策
1.我国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简表如下:
②唐代国内外交通联络较发达通畅
名称
地域
成就
③唐玄宗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④唐代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制作彩绘陶器,培植出栗等主要作物
A.①2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制作红陶并使用磨制石器,会建红烧土排房
8,右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
不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居民种植水稻,并学握养蚕缫丝技术
的一种舞蹈。隋唐时期的乐舞风格多样,其有壮阔欢腾的特色。
据此说明当时我国境内原始文化的特点是
在文化交流史研究中,该画所属史料类型是
①分布广泛,多姿多彩
②已经进入农耕定房生活状态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③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④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
B.音像史料
D.图像史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子曰:“周监(借鉴)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据此可知,孔
9、宋元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顶反映这一发展面貌的是
子主张
①纸币的出现与广泛应用
②外贸税收成为重要的财源
A,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③都城商品贸易相对繁荣
④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传入
C.已所不欲,施于人
D.文化传承,恢复周礼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史记·商君列传》记找,商鞅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
10。余靖在《武溪集·契丹官仪》中记载,“领香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枢密、宰
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猫礼者不足多。”这则史料可用
臣则日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
来说明
密”。史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秦朝的三公九鲫制
A,秦孝公的变法主张
B.商鞅变法的成效
B,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商鞅的变法思想
C,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D.清朝的葵折制度
4.公元前60年,西议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
11.北宋《欧阳文忠公文集》记载:“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景号至公…各
A.河西四郡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奴几干都司
嬲名、季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5,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
欧阳修的这段记载说明北宋
A,科举制度更强调公平
田少”。这一地区位产右侧示意图中的
B.更加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租個契约关系更普遍
D,宋词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A.①
B.②
12.元朝时,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C.③
D.④
A.中央设宣政院
B,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
C,派造驻藏大臣
D,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高一历史第1助〔共8贞)
丧一历史第2列〔共8贞)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D B D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B C C A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B B B A D D A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皇帝制度;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分)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诸侯国威胁着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开拓疆 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巡视监察。(2分)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2)类型:文献史料。(传世文献史料,或笔记史料、官方正史。2分)
举措: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禁军侍卫皇帝,拱卫京师,镇守地方, 并定期更换驻地。(每点1分,共4分)
(3)示例:1873年陈启沅创办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继昌隆缫丝厂,以“还哺祖国”为口号,引进机器,接济贫民,开办义学,修筑乡路等。(叙述2分)
或:1898年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以“棉铁主义”“实业救国”为口号,发展民族工业,兴建公园等基础设施。(叙述2分)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企业家饱含爱国热情,心系苍生, 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推动了家乡发展 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从背景、情怀、作用等角度评价,两点2分)
(4)目的: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日军企图以“囚 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消极抗战,制造皖南事变。(2分)
32.(20分)
(1)图1:长征;图2: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图3:土地改革;图4:抗美援
朝。(4分)
理解:结合任意一张图片紧扣“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愿望等”进行说明。(2分)
举例:如图4,新华社记录的图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踊跃支持抗美援朝的场景,反映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祖国的心声。(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③长征精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过程中,摆脱敌人
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取得红军长征的胜利。这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史实2分,内涵2分)
(3)时代风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等时代精神。(2分)
成就: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项目,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改善。(4分)(如果写到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可以给2分;罗列具体的成就与项目,如“原子弹、氢弹和中远程导弹研制成功”或“一汽生产解放牌汽车”“大庆油田建成投产”等,每个准确的史料可给1分。)
(4)示例:科技创新推动交通通讯事业进步;或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2分)如果只罗列具体表现,如:我国高铁建设取得成就;我国高速公路增长快;移动通讯迅速发展等,只给1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人民生活的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等法规的有效实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