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15:49: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 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那么李白都创作了哪些高端的诗歌呢 (学生回答)
二、资料助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诗人”。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李白鲁郡。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三、朗诵诗歌
一读: 1.大声吟读2遍 2.读准字音
要求:字音要读准(听读,配乐指名读、齐读)
二读: 1.注意停顿 2.注意语速
七言绝句诗,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停顿方式。
三读:读出情感
读出诗的情感,这就得学会抓重点词!(如:“暗” ,暗暗地意思。要读得低沉、缓慢;“满” ,要读得饱满、延长音;“故园情” ,要字字延长,一咏三叹)(老师配乐读)
你感受到诗人闻笛后的心情了吗?
四、解意象,品诗情
第三句点出《折杨柳》曲。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也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古人送别时折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杨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杨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五、赏析诗句
炼字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品析。
1.谁家玉笛 暗飞声
“暗”字为一句关键。
诗人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给人黯淡之感。)
2.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散”是均匀、遍布。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思念无处不在。)
满:“满”,充满。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满”字从“散”字引出,二者密合无间, 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被思念笼罩)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也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古人送别时折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4.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句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正是诗人自己。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反问的语气使这种感情表现得更加浓烈。
六、感悟想象
播放笛曲,欣赏体会。
  你们听后感觉这笛声像什么 试着把无形的笛声有形化,仿照例子试着写一两句话。
  例句:
  蝉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把无形的蝉声比喻成有形的行云、流水、澎涛、骇浪)
七、诗歌总结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写出了作者闻笛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2.课外查找朗读其他思乡诗歌。
九、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玉笛声 故园情
(柳) (情)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