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逢入京使(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逢入京使(教学设计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15: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逢入京使》教案
时 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1 课时
课 题 读《逢入京使》---赏边塞诗,品家国情 课型 诗歌赏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诗歌。 2、赏析诗句,体会修辞手法的效果。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4、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中的情景,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 二、 作者介绍 1、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2、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三、朗读诗歌 四、作品欣赏: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在何处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2、“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五、带着你的想象生动的翻译诗文 要求: 1﹑语言简洁 2﹑想象丰富 3﹑解释扩展 六、赏边塞诗,品家国情 七、总结 分享收获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逢入京使》。 2、归纳总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边塞诗。 学生课前利用注释翻译诗文,做到初步了解内容。 学生介绍岑参,积累相关知识。(5分钟) 1、听读。2、朗读诗歌。3、集体朗读。掌握朗读节奏和情感。(5分钟)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学会抓住关键字词赏读诗歌。(10分钟) 学生美译诗文并展示。通过此活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5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介绍唐宋两个时期的边塞诗,两组进行比赛。可以用书画的形式展示,还可以用歌唱、朗诵等方式介绍唐宋两个时期边塞诗的特点。(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