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2章第2节
新课标人教版选必二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19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教学目标和要求
criterion for curriculum.
1. 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 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3. 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4. 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
Hunshandake Sandy Land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
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
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
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目录 CONTENTS
生态脆弱区 Ecologically F-Area
0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0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03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 01
生态脆弱区 E-F Area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
01-生态脆弱区的定义与区域分布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主要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7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
土地易退化
什么是土地退化?谈谈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
02-土地退化的定义与退化表现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9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土地退化表现为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粉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
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土地
沙化
-OA
数据来源: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
-OB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
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土壤
盐碱化
-OC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续退化乃至消失
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过程,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
石质
荒漠化
-OD
视频媒体:2012年04月27日发布
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 每年因石漠化损失30万亩耕地
03-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与石漠化
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
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17
03-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与石漠化
我国南方喀斯特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
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18
03-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与石漠化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19
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Land degradation and its causes in the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rn China.
/ 0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0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0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24
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
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北方农牧交错带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 China.
汉、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荒政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农区北界向西、向北推移
0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26
土地退化是该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Anthropic factor……
人为因素
Natural factors……
自然因素
自然原因
Natural factors……
OA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一般认为,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
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 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01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 …
… …
-01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 …
… …
-01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 …
… …
思考
1. 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依据图2.12b,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
2. 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02
多大风
本带多大风, 且集中于冬春季节
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大风(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 …
… …
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
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因
Anthropogenic causes……
OB
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良好,农区向牧区扩展
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
-01
过度开垦
在降水较少的年份,由于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一旦遇到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的侵蚀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 …
… …
Man made caus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rn China.
为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祈求来年丰沛降水带来好收成
年复一年,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
-02
过度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 …
… …
20世纪50年代
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牲畜量为100万头
到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到了1000万头
从20世纪70年代起,草场开始退化
到20世纪末,1/3 的草场已成沙地,80%的草场退化
-0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
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萨赫勒地区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
土地退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萨赫勒地区
虽然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横亘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之相邻的萨赫勒地区
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 500毫米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退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Land degradation and social poverty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
这场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
Different impacts of self-sufficiency nomadism and commercial settlement grazing on grassland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传统的游牧经济
牲畜品种多样性
分散的小规模经营
季节游牧
对草场的影响
商业性定居牧业
牲畜品种单一性
集中的规模经营
掘井定居
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问题:据图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非洲萨赫勒地区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vasion into pastoral areas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季节游牧
草地变成旱地
劳动力需求
导致人口增加
压缩草场面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
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非洲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
Population growth 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上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rn China
/ 0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0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原则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49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
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0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50
A
Optimizing land use structure.
……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
……
B
构筑防护体系
Land for land
Natural recovery.
……
C
以地养地
自然恢复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quantity of livestock.
……
D
调整牲畜
结构和数量
Controll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
E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
OA-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Optimizing land use structure.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陕西省定边县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
这里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荞麦具有粒大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大等优势;2011年,定边荞麦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OB-构筑防护体系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
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OC-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Land for land Natural recovery.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OD-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quantity of livestock.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OE-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素质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C-the rapid D of p-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鄂尔多斯旅游发展委员会宣传片
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grass) in Wulanchabu City
… …
… …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
这里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
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出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有的农民被迫举家搬迁
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grass) in Wulanchabu City
… …
… …
从1994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至2008年,陆续有一半多的耕地实现退耕还林(草)
与此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
首先是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摒弃早春作物小麦和莜麦,而是以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优化了种植业结构
调整种植业结构
-OA
其次是把低产的农田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以提供优质饲草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退耕前的不到30%增加到2008年的50%以上
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OB
第三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由过去的粗放散养转为舍饲圈养,畜种结构由过去以土种畜为主的毛肉型转变为奶牛、肉羊为主的乳肉型,逐步改变传统靠天养畜的方式,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调整畜牧业结构
-OC
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grass) in Wulanchabu City
… …
… …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广种薄收的不合理生产方式,促使农业劳动力转移,使农民收入水平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生态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天然草场草原植被覆盖度都得到大幅提高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概况
土地退化综合治理
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定义
土地退化的定义
南方喀斯特与石漠化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67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
课时作业
68
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
4.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
课时作业
69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5~7题。
5.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课时作业
70
6.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7.关于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风效能显著,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有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使得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课时作业
71
读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完成8~10题。
8.结合图可以看出(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9.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10.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课时作业
72
1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
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
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课时作业
73
1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
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原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课时作业
74
1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草;
确定合理载畜量;
划区轮牧;
建设人工草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