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诗人的思想和经历,把握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三美”主张在诗歌中的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爱校情结,激发对名校的向往之情。
【课前预习】
1.知人论世: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出身于富商家庭。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是新诗的诗魂,中国诗坛上的一位巨星。他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内心纯净,诗歌富有激情。他不但在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更是一位爱国赤子,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了一个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情感。
代表作品:《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2.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游欧归国的途中。1928年11月6日,诗人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但苦于时间紧迫,故未能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游欧归国,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3.作品简介: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在以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的,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本诗派以“三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所谓“三美”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导入:
诗歌《雪花的快乐》。
自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请根据诗人的思想和经历概括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反馈:
概括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 )的感情。
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赏析2-5节,概括画面,分析手法,明确“三美”的角度。
要求:形成书面答案。
①
②
③
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赏析。
精讲:
1.赏析“三美”主张在诗歌中的实践(使用学科术语,培养规范答题意识)
2.鉴赏诗歌的方法(理思路、明方法、识技巧)
3.欣赏名校校园风光(践行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导向)
检测: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的一首赞歌,赞美了剑桥大学的美丽,抒发了对母校的依恋。请以新诗的形式写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夫子学校的赞美之情。
要求: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八、作业: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此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
D.本诗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1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借小河的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出“我”的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的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的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的语言特点是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的运用,形成了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3.简述本诗的抒情线索。(4分)
C [“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折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黑暗、冥顽的社会现实和复杂险恶的现实人生。]
D [D项,“本诗的语言特点……爱用对比”说法错误。本诗在语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韵味。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粼地”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并不能说它“爱用对比”。]
[答案] 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