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统一调研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54分)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基地发射成功(下图),开启了我国探火新征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火星且级别最低的是(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C.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D.距日距离太远
太阳可能总辐射是考虑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有效总辐射是考虑受大气和云层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图为北半球不同纬度太阳可能总辐射与太阳有效总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影响太阳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气候
4.与20 N相比,赤道附近太阳有效总辐射较低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海域广,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雨多,云层的削弱作用强 D.海拔高,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强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乙丁甲丙 D.丙甲丁乙
6.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棵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3.15度,东经121.30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地震的发源地)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据图完成7-8题。
7.地球内部圈层中( )
A.E波在乙层中比F波快 B.圈层丙为液态
C.圈层丁压力和密度小 D.岩石圈位于M以上
8.地震发生时,对震中(震源正对的地面)附近海域作业船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只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图为“某地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对流层的高度最接近是( )
A.8~9千米 B.12~13千米 C.15~16千米 D.17~18千米
11.Ⅰ层热量的直接来源为(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下图为山东省日照市(35°28′N、119°35′E)海洋观测站“2011~2015年海水盐度月平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测站多年平均海水盐度最高季节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3.2013年盐度最低值与其他年份明显不同,其主要原因是该年( )
A.南水北调,入海径流增多 B.年平均气温低,蒸发较弱
C.冬季风势力强,沿岸流冷 D.锋面雨带来得早,降水多
我国南方某中学,北部区域以教学楼、绿化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部区域以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为主,其中操场中央设置了大草坪,地势较低。该学校过去的雨水排水方式较为传统,通过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受淹严重。近几年,该学校根据导渗管原理(将雨水导到其他区域)采用了新的排水方式(下图),受淹现象得以缓解。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学校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 )
A.南部篮球场 B.南部大草坪
C.北部教学楼 D.北部绿化地
15.新的排水方式对该区域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蒸发量 D.减少地下径流量
16.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多发生于沙质海滩的沟槽、横向沙坝缺口。在风浪、潮汐的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沿沟槽流向外海,形成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可将毫无防备的游人拖向外海,造成漏水事件。下图为我国某海湾浴场地形图。据此完成假如你站在图中岸边沙滩上,会发现离岸流处的海水( )
①清澈透明②颜色偏黄③风平浪静④浪花翻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为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导致图示海区南、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岸线走向 B.洋流 C.海水深度 D.风速
18.目前波浪能开发规模还比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不足②开发成本高③破坏生态环境④稳定性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4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和天气、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市(29°41'N,91°1'E)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拉萨市的太阳辐射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表为2010~2020年拉萨市各月平均太阳辐射量统计表。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平均太阳 辐射量 /(W·m- ) 618.06 653.54 756.27 727.98 663.10 650.14 594.52 535.36 487.99 448.02 465.10 495.23
(1)据表描述拉萨市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2)简述拉萨市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地区的原因。
(3)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拉萨市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温室通过其内部的空气、土壤以及维护结构与外界大气不断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温室内的热平衡,创造一个优于露天的温度环境。下图1示意现代温室的两种主要类型:玻璃温室(左)与塑料温室(右),研究发现两者在保温性能上存在明显不同。
材料二温室气温和温室地温是温室满足作物生长的两个最基本条件。图2示意荆州某地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玻璃温室与塑料温室的室内气温日变化(左)及室内地温日变化(右)。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温室大棚保温原理。
(2)据图2描述荆州某地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玻璃温室与塑料温室的室内气温及室内地温日变化特点。
(3)相比塑料温室,指出玻璃温室的优势。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上图)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纳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将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下图)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二所示地区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选择废旧石材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
(3)简述图一雨水花园中的植被对城市的作用
(4)请提出两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18 ACACD DBACB BADAA BCD
19.(1)年内太阳辐射量随季节变化大;春夏季平均太阳辐射量大,秋冬季平均太阳辐射量小。
(2)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
(3)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水汽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拉萨市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20.
(1)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塑料到达大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棚内水汽、二氧化碳含量高,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且棚内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却很少能穿过玻璃/塑料,把热量保留在大棚内,所以大棚内温度较室外高。
(2)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气温、地温的日变化特点一致。温室气温变化:晴天温室气温昼夜温度有明显的变化(日较差较大),阴天昼夜温差较小;温室地温变化:晴天和阴天温室内地温的昼夜变化都较小;温室气温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或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左右);温室地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4:00左右,与气温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或者答: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气温、地温的日变化特点一致;晴天:温室气温昼夜变化明显(日较差较大),温室地温昼夜变化小;阴天:温室气温和地温昼夜变化都较小;温室气温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温室地温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温室地温与气温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玻璃温室的保温性较好;造型美观新颖;玻璃透光性好。
21.(1)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
(2)①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②废旧石材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③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3)①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②增加蒸发、蒸腾,调节城市小气候。
(4)①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②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③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
答案第5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