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52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52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8 21: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一副漫画的思考
两千多年前,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高声歌唱,纵使一路困顿,一路难堪,也从不改志向,落落大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经典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人论世
走进作者 2.作品介绍
3.写作背景 4.题目释义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作者简介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孔子的主要思想
(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作品介绍
  “论” , 编纂的意思;“语” , 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冉有、
公西华
侍 坐
(求)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
解题
子路、
曾皙、
(由)
(点)
(赤)
走近人物
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走近人物
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走近人物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走近人物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曾点先祖是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代,曲烈封于鄫,公元前557年莒灭鄫。鄫世子巫奔至鲁国,去邑为曾。
文本研读
打牢语基 2.疏通大意
3.结构划分 4.本文主旨
5.重难点问题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毋 冉
lún
j n

sh n

kēng
xiàng

guàn
kuì

zhuàn
shè

r n
重点字词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①文章的核心事件∶
②文章的脉络∶
孔子与学生的对谈
孔子问志——四子述志——孔子评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介词。
年纪比你们大
乎:于。比
不要
如,连词,表假设。
或,不定代词,有人。
知,了解。
以:动词,做
闲居,平时
宾语前置
不知吾也
以通“已”,停止
宾语前置
则以何哉
宾语前置
毋以吾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即率然,轻率急忙的样子
等到
儒家伦理道德
和学问
微笑
饥馑指荒年。
五谷不熟曰饥,
蔬菜不熟曰馑。
指军队。有军队来侵略它

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因:继
治理
状语后置
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
或者
动词,治理。
等到
使动用法,使……足。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
至于
等待
至于礼乐教化就要等的新高的人了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礼服,这里指穿礼服 章甫:礼帽,戴礼帽。
名作动
相,傧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如:或者
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
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
“公西华,你怎么样?(有什么打算)”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通“稀”,鼓瑟的声音逐渐稀疏
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
作,起身
伤,妨碍。有什么妨碍呢?
跟三位说的不同。撰,陈述
鼓:弹奏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①鼓瑟希:鼓,弹奏。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②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
③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来。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于。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⑤何伤乎:伤,妨害。乎:语气词,呢。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通“暮”,暮春
沂,沂水。
状语后置,乎沂浴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状语后置,乎舞雩风
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①莫春:即暮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既:副词,已经。
②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③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乎,,相当于“于”。风,吹风。
⑤咏:唱歌。
⑥喟然:叹息的样子。喟,叹息。
⑦与:赞成。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成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个,到沂水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已矣,罢了。也已以,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罢了
为什么
走在后面
指子路、冉有、
公西华
谦让
是故,因此,所以。
以:用
状语后置,以礼为国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①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
②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同“欤”
唯:语气词。
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
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形容词作名词,大相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能做大司仪呢?”
整体感知、结构划分
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记叙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全文围绕谈“志”展开
问“志”
言“志”
评“志”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如或知 尔
,则何以哉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哂之(其言不让)
吾与点也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四位弟子“志向”怎样?(四子述志)
一、分角色朗读表演: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
读的过程中注意要尽可能贴近人物的身份、语气、动作。文中主要人物话语不多,但有几处细微神情不容忽视,这些神情背后有着什么意味?我们又如何将之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看动漫,创意表演……
二、情境创设∶
我们可以做一个设想,这四位徒弟其实就像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向自己的老师阐述自己的个人理想。请同学们朗读后结合文本,为这四位"同学"完善他们的《个人治国理念方案》。
个人治国理念方案
姓名 仲由 年龄 51
字 子路
个人志向
职业侧重方向
性格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治理大国——有勇、知方 ; 侧重强国
有抱负、自信坦诚,却鲁莽、轻率
哂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个人治国理念方案
姓名 冉有 年龄 39
字 子有
个人志向
职业侧重方向
性格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谦虚敦厚、谨慎有分寸
求则非邦也;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治理小国——足民,但礼乐不行;侧重富民
叹之
个人治国理念方案
姓名 公西华 年龄 18
字 子华
个人志向
职业侧重方向
性格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
愿为小相——宗庙会同时;侧重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惜之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个人治国理念方案
姓名 曾点 年龄 31
字 子皙
个人志向
职业侧重方向
性格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舞雩咏归——沐浴吹风唱歌;侧重教化治国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与之
吾与点也。
子路
名“由 ”
曾皙
名“点 ”
冉有
名“求 ”
公西华
名“赤”





探究∶(1)为何“哂”由?
这个"哂"字很精彩。其词汇意义是微笑,是一种表情,是没有声音的,从表层语言上看,隐含着讥讽的微笑,是对子路的口出大言不以为然,对他锋芒毕露的不满。但是不少论者仅仅这样理解,失之肤浅。首先,孔子政治理想是仁政,以道德理性统一思想。以礼乐体制规范行为,达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而子路着眼的是,邦国的军事暴力,千乘的战车,对抗外敌,其次是,把老百姓训练得"知勇",好勇斗狠。显然这个得意门生与孔子的理想政治有很大的差异。
《对话背后的个性和难得的抒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探究∶(2)为什么孔子“与点”?
礼乐盛世、天下大治说:暮春时节,农耕已成,春风拂面 ,天下太平, 礼乐之行,其乐融融 。曾皙追求的是一个礼乐文明高度发展的太平盛世。
清静无为、诗意栖息说: 暮春出游,沐浴吹风,涤荡身心, 歌以怡情, 风雅诗意。曾皙追求一种超越功利世俗, 天地万物一体,寄情自然的审美理想 。
曾晳之志
为什么孔子“与点”?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诗意栖息说
清净无为说
太平盛世说
礼乐教化说
为什么孔子“与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木排
粗粮
游憩
探究人物
解析儒家之志
(一)三子之撰
子路:侧重强国
冉有:侧重富民
公西赤:侧重以礼治邦
求仕
(二)曾皙之志
独善其身
盛世愿景
礼乐仪式
求乐
本文主旨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具体探究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世尊称为“圣人”,读这一章,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探究课文
1.教学民主
侍坐 哂之 鼓瑟
2.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耐心解惑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志”之启悟:
孔子的弟子中,有的文韬武略,有的志趣高雅,有的恪尽职守,有的淡泊名利。
无论多么困难,多么难堪,他们都始终保持着人格的高傲,人生的"落落大方"。 通往孔子理想中大同世界的路有很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周遭环培如何变化。身世际遇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坚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奋勇进取,砥砺前行!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1、如
文言字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2、尔
你们
…的样子,相当于“然”。
…的样子,相当于“然”。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3、乎


和、跟
到、在
语气词 表反问“呢”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4、以
介词 因为
动词 认为
动词 做、用
介词 用
连词 而